<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鄂城故事•小地域承载大文明</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话说历史文化在《又见乡宁》中的表述实践</span></p><p class="ql-block"><b> </b>满江红·咏乡宁依实景剧而作</p><p class="ql-block"> <b>鄂水汤汤,淘不尽、千古魂魄。望河岳,青铜光烈,葛藟烟阔。鼍鼓声催征棹远,骓蹄踏碎狼烟色。有多少、肝胆付寒泉,冰壶澈。</b></p><p class="ql-block"><b> 青铜鼎,忠骨刻;葡萄酿,胡羯歌。叹郑王杨史,风骨韵撤。铁骨铸成天地鉴,丹心檐头冰挂锁。待明朝、酹酒酹春秋,呜咽歌。</b></p><p class="ql-block"> 很荣幸拜读了美女老乡发来的《又见乡宁》实景剧文案和演出视频,很震撼,很受感染,感受良多。把家乡的文化放在现代手段里的演绎,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乡宁人的一个梦想,虽然有过很多的尝试,遗憾的还是追梦未果。《又见乡宁》在县域历史文化的核心上,能有“小地域承载大文明”的胆魄和手笔,非常佩服。是的,情景剧既要扎根县域独有的“在地性”,又要勾连观众能共情的“普遍性”,实在不易,尤其是恰到好处地避免陷入“地方志陈列”或“宏大叙事空泛化”的误区,值得学习与借鉴。</p><p class="ql-block"> 对于下一步的《又见乡宁》,我觉得可不可以从三个维度的深化上强化一下我们乡宁元素和乡宁情结的表述:</p><p class="ql-block"> <b>一、从“事件堆砌”到“精神溯源”:让县域文化有“根”。</b>县域历史的价值,不在于罗列“发生了什么”,而在于回答“这些事如何塑造了这片土地的性格”。原剧本已涵盖鄂侯治水、戎子酿酒等关键事件,可进一步挖掘事件背后的“精神逻辑链”:</p><p class="ql-block"> 以“鄂水”为精神纽带:将鄂侯“以酒代祭修堤”的“抗争精神”、郑崇俭“铁牛角当城门栓”的“守土信念”,追溯至先民“石斧劈冰种葛藟”的“求生本能”,形成“先民求存→古人守义→今人传承”的精神闭环,让“乡宁精神”不是孤立的人物标签,而是贯穿千年的地域基因。</p><p class="ql-block"> 以“葡萄与酒”为文化密码:跳出“酿酒技艺”的表层表述,将其升华为“融合的象征”——戎子用“狄戎酸果+晋水柔”酿酒,是民族融合;杨笃用“葛藟酒润笔写史”,是文化融合;现代人“捧酒敬先祖”,是古今融合。通过“酒”的意象,让县域文化从“地域独有的故事”,变成“人类共通的融合智慧”。</p><p class="ql-block"> <b>二、从“人物展示”到“情感共振”:让县域文化有“温度”。</b>县域历史文化的感染力,在于让“古人”与“今人”产生情感对话,而非单纯的“历史人物走秀”。可通过“具象化的生活细节”,消弭古今隔阂:</p><p class="ql-block"> 加入“跨时空的生活共鸣点”:在杨笃咳血染竹简时,让他摸出怀里半块干硬的葛藟饼——这饼或许是母亲当年亲手做的,与先民“陶罐藏葛藟籽”、现代人“宴席上的葡萄点心”形成呼应,用“食物”这一普世情感载体,让观众感知“千年乡宁人的生活底色”。</p><p class="ql-block"> 放大“小人物的历史参与感”:在郑崇俭守襄阳的段落中,加入“老妇塞葛藟根”的细节——这老妇不是历史名人,却是乡宁普通百姓的代表,她的“葛藟根”与鄂侯的“青铜鼎”、晋文公的“退避三舍”同等重要,凸显“县域历史不是大人物的独角戏,而是无数普通人共同书写的”,让观众觉得“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我有关”。</p><p class="ql-block"> <b>三、从“地域局限”到“价值升华”:让县域文化有“高度”。</b>好的县域历史文化表述,能让“小乡宁”的故事,折射“大中国”的文明底色,避免陷入“自说自话”的局限:</p><p class="ql-block"> 勾连“县域史与国家史”:在晋文公“退避三舍”段落中,不仅讲他的“个人信义”,更要点明“这份信义,是春秋时期‘礼义之邦’的缩影,乡宁作为晋国属地,是这份文明的重要承载者”;在王与龄拒严嵩贪腐时,强调“他的清廉,是中国传统士大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体现,乡宁是这份精神的孕育地之一”。让县域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活切片”。</p><p class="ql-block"> 落脚“县域文化的当代价值”:在尾声现代人的台词中,跳出“我们要传承文化”的空泛口号,具体阐述“乡宁精神的当代意义”——如“鄂侯的抗争精神,让我们在今天面对发展难题时敢于突破;戎子的融合智慧,让我们在城乡融合中懂得包容;郑崇俭的忠义,让我们在工作中坚守初心”。让县域历史文化从“过去的故事”,变成“指导当下的精神资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在独特感知里共情我们的民族共通价值</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又见乡宁》尾声里文化价值升华的思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舞台灯光渐亮,现代人左手捧黄土、右手举酒杯,站在各朝代人物中间,黄土里混着杨笃竹简的残片,酒杯壁上印着鄂侯鼎的龙纹与戎子藤的纹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现代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声音温和却有力,目光扫过身边的先祖们)我是2025年的乡宁人,是你们的后人。手里这捧土,沾着先民种葛藟时的汗,裹着杨笃先生写史时的血——它告诉我的,不只是“我们从哪来”,更是“我们该活成什么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低头闻了闻酒杯,又抬眼望向观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你们看这杯酒,酿着戎子姑娘的智慧:当年她用狄戎的果、晋水的柔,融了两族的隔阂;如今我们带着乡宁的葡萄、晋南的技艺,走南闯北时,也懂了“包容不是妥协,是把不同的滋味,调成更甜的未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转向郑崇俭与王与龄的方向,语气郑重)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郑大人,您当年用骨头当铁碑,守的是“不亏百姓”的心;王大人,您摔碎官印时,断的是“同流合污”的路。现在的乡宁,没人再饿肚子,也没人敢贪公家的粮——因为我们记得,咱这片土地的根,从来扎在“实诚”二字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最后举起酒杯,对着全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晋文公说“困厄不丢志,得意不忘本”,鄂侯说“立国靠民心,不是靠天意”,这些话,不是刻在竹简上的老古董,是我们今天干事的规矩:搞发展,就像先民劈冰种葛藟,敢闯;待邻里,就像戎子酿交杯酒,敢融;做事情,就像杨笃写史书,敢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将酒杯轻轻贴在胸口,黄土从指缝间漏下几粒,落在舞台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是乡宁人,我的血脉里淌着鄂水的奔涌,我的骨头里藏着你们的赤诚。这杯酒,敬过去——敬你们用千年时光,给咱攒下了“敢拼、能容、守真”的家底;这杯酒,也敬未来——我们会带着这份家底,让乡宁的故事,不仅是晋河边的传说,更是中国人“守根又创新”的鲜活模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以此将这段台词通过“土与酒的具象关联”“古今精神的直接对照”,将县域文化从“历史记忆”转化为“当代行动指南”,同时勾连“个人身份”与“国家精神”,让观众既能感知乡宁的独特,又能共情民族的共通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 <b>长联一则:</b></p><p class="ql-block"> <b>溯四千年鄂水汤汤,看禹斧劈冰、鼍鼓催春,青铜宝鼎铸山河脊梁。想那姑射之巅葛藟藤,戎子埋下相思种,晋文公歃血盟誓,表里山河子犯韵。更闻嘉靖朝紫砂淬火,王与龄摔印震奸佞;崇祯年铁牛断角,郑崇俭吞碑证赤胆。是葡萄根扎黄土,酒魂浸透青史,方酿得这盏里星斗——任他城濮烽烟、襄阳血月,终化作金罍中一轮澄澈。</b></p><p class="ql-block"><b> 承九万里天风浩荡,记杨笃沥血、绛珠凝露,厚土根深养浩然气象。且听童谣唱彻饥民泪,陶纹刻尽授时痕,老酋长笑骂酸浆,考古人抚陶说梦。尤叹官心民魂双塔志,乱世淘不去义商情;新时代蓝图铺锦,赤子心重续汉唐篇。恰秋光漫染层林,硕果垂成璎珞,好品尝那饼中乾坤——管甚关山万里,乡愁沧桑,只守住黄河畔那份浑朴。</b></p><p class="ql-block"><b> 横批:根在河汾。</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