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1日中午到达雅典,第一站,参观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场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入口处的右手边,有一座修建场地时的捐款人、希腊富豪乔治·阿维罗夫的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去卫城的路上看见一座挚铁饼者的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今天是希腊之行的最后一天,也是最让我目不暇接的一天。站在卫城的废墟之上,却分明登上了文明的最高处;在帕特农神庙仅剩部分的残缺柱子上,却分明见到整座建筑的魂魄;感叹千年的典雅、端庄和从容不迫,知晓何为荣耀,何为永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卫城的大型建筑群,这一宏大的工程,是将古代雅典城邦的自我认识,浓缩成一种独一无二的阿提卡时期的建筑,并与雕塑相融合,建成了最恢宏的艺术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早在迈锡尼时代,这座城市从石器时代起就陆续有人居住并逐渐在城堡山上建城宫殿。之后,几百年间,出现了神庙建筑,使得这个地区被看做圣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但在纷乱的波斯战争中,这些建筑被彻底破坏。战争获胜后,希腊在伯里克利领导下对卫城进行重建,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重建,更是战胜国希腊在政治上的示威宣言,也是希腊泛雅典娜节(是每四年一度为纪念守护神雅典娜于仲夏时节举行的庆典活动)这一重要城市节日的意义所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些公园前5世纪由伯里克利所领导建造的建筑群,南边由山门、雅典娜胜利女神庙,北边的厄瑞克提翁神殿,中间耸立着由菲狄亚斯所做,但后来被毁的巨型雅典娜守护神雕像,现仅存基座,整个卫城建筑群的核心是帕特农神庙(在厄瑞克提翁神庙对面),它充当了提洛同盟的藏宝库,所贮财富支撑了波斯战争之后的重建工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山门(公元前437-前432年),这条位于神庙区域入口的通道,是由建筑师穆尼西克拉设计而建的,是壮观的三翼式大门,并交替使用多立克式和爱奥尼亚式布局。这座山门,就像一个位于神庙区域前面的马蹄铁形锁销。</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山门右侧(南侧)是雅典娜胜利女神庙,也称无翼胜利女神殿。她是希腊神话中的宙斯之女,象征智慧、理解、技艺女神。其建筑风格是爱奥尼亚式的——漩涡状柱头的纤细支柱随处可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雅典娜是雅典的守护女神,传说雅典市民为了使胜利长存,将胜利女神的双翼砍了下来,这就是无翼胜利女神殿的由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神殿历经兴废盛衰与战火洗劫,17世纪英国人又拆走了许多浮雕,到21世纪就只剩下几座11米高的圆柱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艾利费朗祠堂(又称厄瑞克提翁神庙),是古希腊为纪念神话中的英雄——国王厄瑞克索斯(雅典娜女神之子)而建的宗教建筑,与帕特农神庙相对应。在其北大厅,使用的是爱奥尼亚柱式支撑,南侧大厅中则大胆使用了少女雕像作为柱顶板支撑,亦称少女像柱,在公园1世纪首次使用少女厅这个名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该建筑以精巧的建筑构思和细致的雕刻工艺著称,展现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巅峰水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神庙采用爱奥尼亚柱式风格,整体设计融合了古典与装饰性元素。其细节处理尤为突出,例如柱头雕刻、墙面装饰等均体现了古希腊工匠的高超技艺。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现在的少女柱为复制品,真品在卫城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帕特农神庙,于公元前447-前438年由建筑大师卡利克拉特和伊克蒂诺斯设计而建。多立克式围廊环厅,是伯里克利时代的标志。其较大的空间里供奉着由雕刻家菲狄亚斯使用的黄金与象牙制成的处女雅典娜的巨型神像,遗憾的是已被毁,我们今天只能在雅典国立考古博物馆看到缩小版的复制品了。帕特农的字面意思就是“处女的房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狄俄尼索斯剧场,位于雅典卫城南坡,是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圣域。世界上最古老的剧场之一,也是古希腊戏剧的诞生地,被认为是西方戏剧的发源地。这里是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首演地,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等伟大剧作家的作品都曾在此上演。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此剧院最早建于公元前6世纪,最初是木质建筑,后于公元前4世纪才由政治家和演说家莱克格斯的经济援助下改建为石质剧场。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狄俄尼索斯剧场已成为戏剧史的活化石——站在这里,仿佛能听到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的回响。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完美的声学设计,让后排观众也能听清台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雅典民主的象征——戏剧是公民教育的重要部分,反映古希腊社会思想。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希罗德·阿提库斯剧场。位于雅典卫城的西南麓,是进入卫城山门的必经之路旁边。这是一个古罗马剧场,建于公元161年,由罗马元老院议员希罗德·阿提库斯为纪念他去世的妻子而建造。现在还保存非常完好,至今仍在使用,它是雅典艺术节的主会场,每年夏天都会在这里举办音乐会、戏剧和舞蹈表演。下面是不同角度的古罗马剧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站在卫城的最高处眺望雅典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卫城新博物馆,于2009年竣工开放。是雅典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收藏了大量与雅典卫城相关的珍贵文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新馆上面造了一个玻璃大厅,称为帕特农大厅,从玻璃大厅可以看到对面的卫城全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由菲狄亚斯带领下完成的帕特农神庙雕塑,诸如神庙东侧的墙面展现的巨人与奥林匹亚诸神之战;东侧山形墙(三角楣饰)展现雅典娜诞生的神话,西侧山形墙则描绘雅典娜与波塞冬争夺雅典统治权的场景(当前展示的是微缩版的复制品,其真品在大英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陶制胜利女神像》,这两座胜利女神像身着长裙,表情平静,姿态优美。雕刻者的高超技艺隐藏在衣裙的褶皱中,特别是双肩垂下的衣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尼克曾协助奥林匹斯众神战胜泰坦巨人,给人们带来了胜利。在通常描述中,尼克带着翅膀,速度惊人。传说中的雅典人为了将胜利女神永远留在他们这边,塑造了没有翅膀的胜利女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厄瑞克忒翁神庙女像柱,原支撑厄瑞克忒翁神庙南门廊的6根女像柱,现存5根(1根在大英博物馆)。雕像姿态轻盈,衣褶细腻,是古典时期雕塑的杰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女舞者》浮雕,大理石。公元前1世纪。来自酒神剧场的浮雕,女舞者衣着飘逸灵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扛着幼童狄奥尼索斯的帕波西莱努斯的雕像 》,公元前2世纪。</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雅典娜的吉祥物——猫头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狮子攻击公牛》三角楣饰群像,约公元前570 -前560年的古风时期。核心场景是:画面中央,一头雄壮的狮子用利爪和牙齿猛烈地攻击并制服了一头公牛。公牛的身体扭曲,表现出极度的痛苦和无力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动物搏斗场景的两侧,对称地排列着其他神话人物,他们的身份存在一些学术讨论,但最主流的观点认为他们是:三位“水神”或“河神”。 在左侧,是三个斜躺的巨型男性形象,他们通常被解释为代表雅典的三条河流(如伊利索斯河、塞菲索斯河等)或一般的水体神。他们庞大而宁静的身躯与中央的暴力场景形成鲜明对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右侧,另外三位“蛇足巨神”或“巨人”是三个拥有惊人力量的男性形象,他们的腿部末端表现为蛇形(尽管在此雕塑中保存不完整)。他们象征着原始的大地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魔法球》的正反面。它很可能是雅典娜女神雕像的“埃吉斯”之砧座。 “埃吉斯”是宙斯和雅典娜的标志性圣物,通常被描绘为一件羊皮斗篷或盾牌,边缘装饰着蛇形鳞片,中间常饰有戈耳贡女妖的头像,具有强大的保护和威慑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青铜时代文物,卫城山脚下发现的迈锡尼时期陶器、祭品等,反映了公元前1600-1100年的文明;卫城山门遗存,山门建筑的浮雕和装饰构件,如彩绘天花板残片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还有一些众多的人物头像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而诸如《身披长袍的年轻女子立像》《提奥斯男孩》《正在系鞋带的奈基像》等文物集中在一个展厅,不让拍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玻璃地板下的古代街区,在博物馆入口处。透过玻璃地板可见公元前5-7世纪的雅典民居和街道遗迹,走到里面,仿佛一下子进入4000年前,鲜活的生活场景历历在目。其旁边的展柜里也有一些陶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博物馆出来,往老街走,来到哈德良拱门。此拱门是为纪念罗马皇帝哈德良到访及对雅典的贡献于公元131—132年而建造的凯旋门。推测由雅典市民团体完成建造。其东西两侧分别刻有“此为哈德良城”和“此为提修斯古城”的铭文,明确标识新旧城区的分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走过哈德良拱门便看到宙斯神庙。现在只剩下几根柱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继续往城里走,又看到三座雕像,他们是活跃在公园前5世纪雅典的三位伟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索福克勒斯的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然后来到雅典中心的宪法广场。这场于17时举行的交接仪式正好让我们赶上。只见士兵们的举手投足都是满满的仪式感,据说那身装配——从帽子、纽扣、流苏到鞋子都很讲究,与其国家的历史有关,尤其是裙子的四百个褶皱,是与希腊与奥斯曼帝国的抗争历史有关—— 象征希腊被奥斯曼帝国统治的400年(1453-1821),每一道褶皱都是抗争记忆;专门用于换岗仪式的步枪枪身也刻着希腊独立战争的口号“Ελευθερία ή Θάνατος”(不自由,毋宁死)的希腊文,可见“自由”已刻在这个民族的骨子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最后来到老城区。在BAIRAKTARIS1879百年老店品尝了希腊特色餐。这一餐最好吃的是烤肠,软嫩、鲜香,两根烤肠全吃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2日早晨逛逛AB SITY超市,也没买什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周边街道上走走,看看雅典的市井人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0点出发奔机场,希腊的行程结束。很完美的一次旅行。</span></p> <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3日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