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死不救,亲人葬身洪水

上善若水823

<p class="ql-block">导读:挪亚是《圣经·创世记》中的关键人物。在充满败坏的世代,唯独他被视为“义人”。然而,假设实至名归、名实相符,一个被称作“义人”的人,为何对其他亲人的灭亡毫无表示?洪水滔天之时,未曾见他为亲人祈求挽留,见死不救,任由自己的亲人,被洪水埋没。</p><p class="ql-block">洪水前,挪亚对至亲(包括爷爷)的生死不曾向耶和华求情。洪水后,挪亚却因自身缺德,“想象的尊严”受损,满足于“文质彬彬”的倒退表演,严厉诅咒亲孙世代为奴。于是,祸乱的种子由此埋下……中东民族几千年相生相杀的根源,正可追溯到这一人类的新起点上。</p><p class="ql-block">正文:挪亚迁怒于迦南,竟然恶毒诅咒自己的亲孙子迦南。为什么会如此丧心病狂?究其根源,正在于挪亚的人格缺陷。挪亚绝不是通情达理、情深义重、人格完美之人,挪亚绝对称不上是至善至美的大好人。理由如下:</p><p class="ql-block">其一,对亲人见死不救。</p><p class="ql-block">灭世洪水到来的那一年,正是亚当纪年1656年。挪亚的父亲,死于亚当纪年1651年,享年777岁。而挪亚的爷爷,恰恰死于亚当纪年1656年,正是发生洪水灭世的那一年。</p><p class="ql-block">这说明,挪亚对自己的爷爷也见死不救,使自己的爷爷,死于滔天洪水之中。挪亚的生父,在大洪水来临之前的五年,便已经过世。如果当时仍活在人世,严重怀疑他会连自己的生身父亲,也不会施以援手。不会向耶和华求情,哀求耶和华允许自己,把自己的父母,也弄进方舟之中逃生。</p><p class="ql-block">灭世洪水到来的那一年,挪亚的爷爷的确年事已高,已经是969岁的高龄,即使能够存活下来,活在人世也时日无多,似乎并没有太大的营救价值。然而,挪亚的老爸,并不是只生了挪亚一个。挪亚并非独苗,当洪水来临之前,仍然有诸多的兄弟姐妹尚在人世。其他的陆地动物,尚且还被允许七对,合十四条生命,进入方舟之中活命,至少也可以一公一母,到方舟里面避难。而进入方舟存活下来的人,却只有挪亚一家的四对夫妻,四男四女八口人。按动物可留种七公七母的标准来衡量,最起码,是浪费了三对夫妻合六口人的名额。挪亚任由自己的兄弟姐妹,在大洪水中遭受灭顶之灾。挪亚哪有兄弟姐妹之情义?</p><p class="ql-block">其二,家教没有兄弟情义之课程。</p><p class="ql-block">在挪亚的家庭教育中,绝对不会进行兄弟情义之教学。</p><p class="ql-block">挪亚狠心地让自己的兄弟姐妹,葬身于滔天洪水之中,他哪里拿得出充满正能量的现实版教材,来教育孩子必须注重兄弟之间的情义呢?言传身教,身教胜于言教。挪亚本人,处理兄弟关系的原则,与兄弟友爱、和睦共处、兄友弟恭、同气连枝、亲密无间、精诚团结、相互帮扶……,是完全格格不入的。</p><p class="ql-block">西亚所在的中东地区,几千年来战火不息。挪亚的子孙后代,相杀相残几千年。究其历史根源,是祖先的家庭教育,出现了不遵天理、不守道德的严重偏差。其根源,又可以追溯到挪亚及其儿子闪。兄弟和睦、兄友弟恭、同气连枝、亲密无间……,这在挪亚及闪的家庭教育中,是绝对不可能有的观念。</p><p class="ql-block">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兄弟姐妹之间,应该相亲相爱、手足情深、互相扶持。这是最起码的人伦道德底线。连这点最起码的为人处世原则,都没有牢牢确立,怎么能够处理好社会人际关系?怎么可能做到与他人和谐共处、团结友爱、睦邻友好、相互帮扶、平等互利、和平共处?</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人说,“兄弟不和,劝人养鹅。”鹅是义字当先、勇于为亲友舍命的光辉典范。大鹅所认准的保护对象,只要有可能遭到欺凌和伤害,管它是什么东西闯入由其所护佑的领地,都会不死不休加以追逐,与其死磕、缠斗到底。有大鹅看家护院,不仅会保护同类,还会保护家中的其他禽畜。如果黄鼠狼进入院中偷鸡,一定会遭到大鹅的死命追啄,最终不得不退避三舍。由挪亚家风调教出来的子孙后代,能不能做到像大鹅一样,义字当头、有情有义、情深义重?</p><p class="ql-block">下一篇待续:《奸诈虚伪,子孙人格堕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