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溯本追源,瓜瓞绵延。</p><p class="ql-block">一一明代江西千八公傅族致船巷傅氏蟠龙堂告祖文</p> <p class="ql-block"> 《鹏田族叔绣谷、贰师继溪告祖文》 </p><p class="ql-block"> 壬申年四月,族叔携鹏田谱来家会通时,馈族众莲子二担,抚笔二百,矢金扇二百,握自办猪羊在大宗祠告祖。 时在家周旋二旬,每日设席厚款,归日送席仪二十两,赆仪十两。 </p><p class="ql-block"> 维崇正五年壬申岁,四月戊辰朔, 越十三日庚辰,堂下二十二世孙维德、 二十三世孙建荣,谨以刚鬣柔毛香帛之仪,致祭于曾祖康启公列位祖考妣神位前而言日: 枝叶蕃植,盖由蒂固根培; 派演流长,岂非源深本濬? 溯惟我祖,钟灵毓秀,德积庆余。 祥发豫章,已焕江南之色; 延袤八闽,尤增瀚海之光。 人物熙熙,和蔼两地之瑞; 衣冠叠叠,共佐圣明之朝。 伏愿祖考愈积而愈厚,孙支愈衍而愈长。 无疆致祝,百代如新。 尚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白话译文: </p><p class="ql-block"> 1632年(王申年)之四月,族叔携鹏田家族之谱牒,不辞辛劳,来到我们船巷,旨在与我们家族进行深入的沟通与交流。所赠之物,皆具深意: </p><p class="ql-block"> 莲子二担,象征“出淤泥而不染”,喻族格清正,家风不染尘;抚笔二百,寄意文脉相承,犹“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愿文风鼎盛,代有才人。正如晋代傅玄《笔赋》所言:“动应手而从心, 焕光流而星布",笔下生辉,文思如涌,而“柔不丝屈,刚不玉拆”,更暗合我族文人外柔内刚、坚贞不折;矢金扇二百,取汉代傅毅《扇铭》“知进知退,随时出处”的精神,寓意族人行止有度,处世从容。他们还亲自准备了猪、羊、香和丝帛,于蟠龙堂大宗祠中,举行了庄重的祭祖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与感恩。 </p><p class="ql-block"> 那段时间,他们在船巷蟠龙堂逗留了大约二十天。每日,先祖们都以最丰盛的宴席款待他,共叙家族情谊。当他们离开时,我们还送上了二十两银子的宴席费用,以及十两银子的路费,以表惜别之情。 </p><p class="ql-block"> 崇正(祯)五年(1632年,壬申年),四月初一(成辰日) 起,四月十三日(庚辰日),作为家族的第二十二世孙维德和第二十三世孙建荣,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准备了猪、羊、 香烛和帛布等祭品,来到曾祖康启公以及各位祖先的神位前进行祭祀。他们虔诚地说道: </p><p class="ql-block"> “家族的枝叶之所以如此茂盛,是因为树根扎得深、培得牢;家族的血脉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难道不是因为源头深远、根本稳固吗?回想我们的祖先,他们具有天地间的灵气,孕育出众多优秀的人才,积累了深厚的德行,因此子孙后代也得以享有福泽。祖先的祥瑞之气从豫章(江西临川鹏田)开始,已经照亮了江南的大地;这种祥瑞之气又延伸到八闽之地(泛指福建),更增添了如瀚海般广阔的光辉。我们家族的人物和乐融融,充满吉祥之气,无论是在发源地还是迁徒地,都展现出美好的景象。我们家族的成员们穿戴整齐,共同辅佐着圣明的朝廷。我们衷心祈愿, 祖先的恩德能够越积越厚,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越繁衍越昌盛。 我们献上无尽的祝福,愿家族的繁荣昌盛如同新的开始,永远持续下去。请祖先们享用我们的祭品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