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秋意渐浓的乡村校园里,一场聚焦课堂教学与教师成长的集体研修温情启幕。9月28日,作为河南省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领航工作室主持人集体研修活动的重要现场,毕丽敏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迎来了河南大学专家组,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领航工作室主持人近60人的团队,中原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孟宇杰,开封市大厅门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岳朝凤,毕丽敏乡村首席工作室全体成员,共同开展了“课堂教学诊断与学生发展”为主题的研讨。在赵会霞老师的主持下,这场深度融合课堂观察与专业对话的研修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p> 开场致辞:乡教沃土育初心 微光成炬聚合力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伊始,顺河区教研室罗洋主任以温暖的致辞拉开研修序幕。他充分肯定了工作室扎根乡村教育的坚守与初心:毕丽敏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如一颗种子,在乡村教育的沃土中生根发芽,以微光成炬的信念滋养师生,让乡村教育更有温度。</p> 工作室汇报:硬核成果显担当 共享发展筑梦想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工作室主持人毕丽敏围绕建设实践与发展思考展开汇报,从基础建设、理念实践、成果规划三个维度,清晰呈现了工作室三年的成长轨迹。每一组数据、每一项成果,都凝聚着乡村教育工作者的执着与担当。实践中,工作室坚持以强师发展为根、优教发展为本、共享发展为桥、振兴发展为向,构建了“省—市—区—校”四级联动支持体系,结合“室校共建+外部引水”双轨机制,为发展筑牢硬支撑。</p> 课例展示:项目赋能见成长 温情毕业寄远航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镜头转向PBL案例“难忘的小学生活”毕业汇报会。孩子们收集校园素材、合作制作纪念册、策划展演活动,画面中洋溢着童真与温情。毕业告别的镜头让不少教师悄悄红了眼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后,毕晓敏老师对该案例进行汇报。项目聚焦毕业季,以“创意留存和分享小学生活”为核心驱动问题,历时四周完成。学生全程主导,从确定纪念册框架、收集素材,到设计版面、策划汇报会,教师仅作为引导者支持。项目打破学科壁垒,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情感教育与素养提升协同推进,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p> 深度研讨:聚智汇思深耕耘 融新共进谱新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工作室教师结合观察与思考,各抒己见,展开智慧碰撞。葛小云老师肯定驱动问题的感染力,建议优化学科融合的协同性;王晓雯老师赞赏学生提炼核心记忆的高阶思维,提出补充写作进阶记录;孙艳红老师建议设计跨学科任务表,使融合更加显性;刘萍老师提议增加成长反思表,助力学生梳理收获;石丽霞老师高度认可课例“情感写作+项目实践”的可推广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恒、高倩倩老师强调课例扎根乡村实际、融合文化育人;李英卓老师提及家校协同的积极作用;赵会霞老师建议进一步深化校园文化审美内涵。这场研讨不仅优化了课例设计,也明确了PBL在乡村校园的落地路径,并赢得了专家的高度认可。毕晓敏老师表示:大家的建议为其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深化课例、凝练特色的方向,接下来会着力优化课例的设计逻辑与活动层次,提升它的深度与实效性,让它更能激发学生探究。</p> 专家引领:高位指导引方向 智慧赋能启新程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研讨聚焦实践碰撞,专家引领则立足理论高度,为工作室发展指明方向。工作室导师团队——中原名师孟宇杰、大厅门小学岳朝凤校长及河南大学三位教授相继发言,带来专业指导。</p> 中原名师孟宇杰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工作室帮扶导师孟宇杰基于深厚的理论积淀与实践经验,对课例做出了精准而深入的点评。她指出,该课例是工作室围绕单元教学实践展开的重要探索。在分析PBL六大核心要素时,她强调创意留存小学生活这一驱动问题直击学生情感需求,赋予项目灵魂;以语文整理与策划能力为基础,融合艺术审美,体现学科融合理念。教师通过言语图式、时间轴、思维导图等支架,支持学生自主参与,展现实践智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孟老师引入北师大黄嘉莉教授的四大关键问题,从多维度验证课例有效性,并提出优化建议:细化分层评价标准,针对不同能力学生提出差异化要求;设计成长日志,促进学生反思。她特别强调,若想提升集体教研深度,可尝试让多位教师同备一节课,人人参与设计、实践与反思,打破旁观者视角。这样在评课时大家才有更真实的代入感,实现团队共研、整体受益。</p> 工作室导师岳朝凤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工作室导师开封市大厅门小学校长岳朝凤充分肯定工作室成果:扎根乡土让乡村教育焕发生机,基于乡村孩子的生活实际,巧用情感资源,为乡村PBL积累了可复制的经验,是立足本土的智慧结晶。她特别指出,情感育人策略巧妙,将语文核心素养与生命成长主题深度融合,实现以情促学、以学育情,彰显教育巧思,滋养学生心灵。共研共进的团队氛围,通过深入研讨构建优质教研生态,为团队成长筑牢根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岳校长建议工作室推动成果固化,将成功案例转化为乡村PBL实践指南,助力更多师生;深化课题研究,将研讨问题转为微课题,以小见大,驱动实践持续深入;强化辐射引领,在顺河区乃至开封市构建乡村PBL实践场域,带动区域教育整体发展。</p> 河大专家组:立足实践指路径 探究策略绘蓝图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王立教授首先高度评价工作室建设成果:基础建设稳扎稳打,“四级联动+双轨机制”为乡村工作室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近20万元资金保障硬件,11人核心团队内外协同,体现协同发展智慧。他表示,“领航启智微,聚散育星繁”的理念有温度、有深度,“五个一”研修助力教师成长。王教授结合工作室实践定位,对“难忘的小学生活”项目提出建议,肯定其跨学科融合基础框架,并为项目式学习积累鲜活经验,同时指出需在辐射效应与成果长效性方面进一步深化。</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秀华教授指出,课例核心成果毕业纪念册亮点突出:以留存与分享为导向,既记录六年校园生活细节,也成为承载师生情谊的时光载体,充分体现跨学科知识的实践应用。毕业展示汇报融合短视频展播、纪念册解读与文艺表演,流程完整、情感饱满,学生自主解读纪念册中的成长瞬间,增强了成果感染力,有效达成育人目标。徐教授建议丰富纪念册素材类型,适当精简表演环节,更聚焦核心内容的深度呈现,贴合项目驱动问题的本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杨亮教授从语文单元目标达成角度评价“难忘的小学生活”项目,认为其在学科目标落实方面成效显著——学生将碎片化回忆转化为逻辑清晰、情感真挚的文字,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他建议进一步显化跨学科融合,设计协同任务表,明确各学科目标与参与节点;紧扣综合性学习单元目标,实现从设计提纲到撰写短文的全流程实践,将单一写作升级为综合语言运用,全面提升学科素养。</span></p> 活动尾声:初心不改再出发 微光成炬耀星河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尾声,参加研修活动的首席教师领航工作室的主持人王爱红老师、李志磊老师在互动交流环节指出,成功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式学习,关键在于设计一个能贯穿始终的驱动性问题:王爱红老师指出,问题是引导学习过程的主线;李志磊老师则强调,必须让学生亲身参与,通过动手动脑的实践来解决问题,方能达成深度学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工作室导师岳朝凤校长再次肯定工作室是有理念、有行动、有温度、有成果的成长共同体,并感谢专家团队的指导,期待深化校地合作。她寄语工作室认真消化建议、积极转化行动,持续发挥辐射引领作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次集体研修,既是对工作室阶段成果的生动展示,更是乡村教师共学共进的新起点。毕丽敏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将继续秉持“领航启智微,聚散育星繁”的理念,加大与孟宇杰工作室的合作联盟,深耕课堂、聚焦育人,在乡村教育振兴的道路上,与更多同行者携手,汇聚微光、照亮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