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年10月3日<div>地点:两江粉黛公园</div><div>摄影:本人</div> 国庆节,网上看到两江粉黛公园推荐,以为满山都是盛开的粉黛,10月3日便与妻一同驾车前往一探究竟,出得城来,车行渐远,窗外的楼厦便如退潮般,一层层地矮了下去,让位给些疏疏落落的田野与山丘。六十余公里的路程,心里不免有些悬想,那名曰“粉黛”的景致,该是何等浩渺的一片烟霞。待到寻着那公园的入口,一脚踏入,眼前豁然开朗,心里先前的那些悬想,倒一下子落了实,却并非失望,而是另一种意外的熨帖。 这园子,实在算不得张扬。没有门坊,也没有曲折的回廊,只是一大片、一大片坦荡荡的绿地,像一匹刚被雨水洗过的厚丝绒,一直铺陈到视野的尽头。天是那种秋日特有的、清亮的淡蓝色,几缕云丝若有若无地挂着。而所谓的“粉黛”,便是在这无边的绿丝绒上,这儿一簇,那儿一团地绣着的几片粉紫色。远望去,并不如何浓艳,倒像画家洗笔时,在水盂里偶然晕开的一抹淡彩,又像是清晨林间尚未散尽的、带着暖意的晓岚。 我们沿着小径,慢慢地向那一片最浓的粉色走去。及至近前,才看清了它们的真面目。那是一种极细弱的草,顶着一蓬蓬茸茸的、穗状的花。它们一枝枝地挨着,挤着,连成一片,便成就了这如梦似幻的云雾。颜色是顶奇妙的,说粉吧,又掺着些紫;说紫吧,又透出些红;阳光从斜里照过来,那颜色便仿佛活了一般,在每一根纤细的绒毛上轻轻地流转、跳跃,泛着一种丝绸样的、柔和的光泽。风是极轻的,几乎察觉不到,但这一大片的粉黛,却像感知了似的,齐刷刷地泛起一层层浅浅的波纹,那波纹里,便漾着这光影,漾着这秋意,一直漾到人的心里去。 草地上,三三两两的游人,也如我们一般,都是被这温柔的色彩引了来的。他们并不喧哗,只是静静地沉浸在这片粉紫的云雾里。有位穿着红衣白裙的姑娘,提着一角裙摆,微微侧着头,她的同伴便举着相机,寻找着最好的角度。不远处,一对年长的夫妇,丈夫正举着手机,耐心地给倚在花丛边的妻子拍照,妻子的脸上,竟也浮着少女似的、腼腆而欢喜的笑意。孩子们是不大懂得欣赏这景致的,他们在旁边的绿地上跑着,笑着,那清脆的声音,像一串串小银铃,抛在这温软的空气里。 我和妻也寻了一处人少的角落。她走进那粉黛丛中,俯下身,轻轻地抚着那茸茸的穗子,回头向我一笑。我赶忙举起相机,从那方寸的屏幕里望出去,只见无边的绿意托着那一片浮动的粉云,妻的身影立在其间,衣袂被微风牵着,也成了这画里最安然的一笔。我们并不急着要拍许多张,只是享受着这一刻的静谧与相守。想来,人生的乐事,有时并不在名山大川的壮阔,而恰恰在于这样无名的、偶然遇见的角落,在于这一份无人打扰的、闲闲的趣味。 归途中,我忽然想起古人的句子来,说是“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一片的粉黛,比起那些动辄千顷万顷的花海,自然只是“米小”之微了。但它不曾因为自己的微末而有所懈怠,依旧在这属于自己的季节里,尽情地吐露着那一片温柔的、梦幻似的颜色,妆点着这一方秋光,也慰藉了我们这些偶然来访的过客的心。这,或许比许多宏大而热闹的景致,更来得有意思些。 半日的时光,便这样悠悠地过去了。来时心中怀着的是一份慕名的期待,去时怀里揣着的,却是一兜满满的、柔软的秋光。那一片绿丝绒上的粉黛,怕是要在我的记忆里,摇曳许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