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万山之祖”“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这个自少年时代便在地理课本中熠熠生辉的名字,终于在这个秋意正浓的时节,化作我脚下真实的土地。当我真正踏上这片被雪山环抱的高原,仿佛走进了一幅古老而壮美的画卷,开启了一段注定镌刻于心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喀什启程,沿着G314国道——那条被誉为中巴友谊之路的天路缓缓前行。车窗外,大地如诗行般铺展。起初是苍茫的戈壁,寸草不生却透着倔强的生命力,零星的耐旱植物在风沙中挺立,诉说着荒原的坚韧。随着海拔攀升,远处雪峰渐次浮现,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宛如高原以最圣洁的方式,向远道而来的旅人致意。</p> <p class="ql-block">清晨,我们五人用一顿热腾腾的早餐唤醒身体,随即告别喀什的烟火气息,正式踏上通往塔什库尔干县红其拉甫口岸的征途。车轮滚滚向前,载着期待与敬畏,驶向那片高寒而神圣的边境之地。</p> <p class="ql-block">G314国道蜿蜒于群山之间,如同一条连接文明与荒野的丝带。沿途,荒原、雪峰、河谷交替呈现,每一帧风景都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令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高原的天空低垂,云影掠过山脊,光影在大地上流动。远处的山峦层层叠叠,由褐黄渐变为雪白,仿佛时间在此凝固,唯有风声与车轮声在寂静中回响。</p> <p class="ql-block">越往前行,空气愈发清冽,视野愈加开阔。戈壁与雪山交界处,偶有牧民的帐篷点缀其间,一缕炊烟升起,为这片冷峻的天地增添了几分人间温情。</p> <p class="ql-block">G314国道依旧向前延伸,两侧风景不断更迭。高原的辽阔与孤寂在此刻显得格外深刻,而每一次转弯,都可能迎来一场视觉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中巴公路,即喀喇昆仑公路,是连接中国新疆喀什与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的跨国公路,全长约1032公里,其中中国境内约416公里,巴基斯坦境内约616公里。它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以其穿越喀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的险峻地势而闻名,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跨境公路之一,最高点海拔超过4700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条公路的修建堪称人类筑路史上的壮举。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巴两国数万建设者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携手奋战,跨越冰川、峡谷、地震带,克服了高寒、缺氧、雪崩、塌方等重重困难,耗时十余年才完成这项宏伟工程,期间有上千名建设者长眠于此,用生命铸就了两国人民的友谊之路。</p> <p class="ql-block">如今,中巴公路不仅是连接两国的交通要道,更是促进中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公路沿途风光壮丽,既有终年积雪的巍峨雪山、深邃险峻的峡谷,也有清澈如镜的高原湖泊(如白沙湖、喀拉库勒湖),成为众多旅行者向往的景观大道。同时,它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也占据重要地位,为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提供了关键的交通支撑,持续见证着两国“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深厚情谊。</p> <p class="ql-block">当白沙湖猝不及防地出现在眼前时,我几乎屏住了呼吸。那一片梦幻般的蓝,在阳光下泛着宝石般的光泽,纯净得仿佛能洗净灵魂的尘埃。湖畔白沙如雪,随风轻扬,连绵的沙山与湛蓝湖水相映成趣,宛如神明以天工之笔绘就的仙境。我缓步走近,湖水清澈见底,微风拂面,凉意沁人,旅途的疲惫瞬间消散。我在湖边久久驻足,用镜头定格每一个动人的瞬间,每一张照片都足以成为心灵的壁纸。</p> <p class="ql-block">我们终于抵达了如梦似幻的白沙湖。湖水湛蓝如宝石,倒映着无垠的天空与巍峨的雪山;湖畔白沙细腻如粉,随风轻舞,仿佛大地披上了银色的轻纱。我赤脚走在湖边,脚下柔软温凉,抬头望去,雪山巍然屹立,与蓝天白云共同构成一幅静谧而壮丽的画卷。那一刻,我仿佛步入童话世界,心无杂念,唯有敬畏与感动。湖水清凉澄澈,涤荡了身心的疲惫,也让我深深沉醉于这天地之间的纯粹之美。</p> <p class="ql-block">离开白沙湖后,下一站是喀拉库勒湖。它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静静镶嵌在慕士塔格峰与公格尔峰之间。湖水深邃宁静,宛如一面天然的明镜,将雪山与苍穹尽数收纳其中。慕士塔格峰巍然耸立,终年积雪不化,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圣洁的光辉,宛如一位沉默的守护者,俯瞰着这片古老的土地。我立于湖畔,仰望雪山,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敬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顿感自身的渺小。</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喀拉库勒湖如约而至。它平静如镜,将慕士塔格峰雄伟的身影完整倒映其中。这座海拔7546米的“冰川之父”,终年披雪,宛如高原的脊梁。我静立湖边,凝视着那神圣的雪峰,内心肃然起敬。下午三至六点的阳光斜洒而下,为雪顶镀上一层金辉,湖水也随之变幻出由浅至深的蓝色层次,美得令人窒息。那一刻,我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感受到自然的浩瀚与神秘,灵魂也为之震颤。</p> <p class="ql-block">喀拉库勒湖,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布伦口乡苏巴什村,坐落于慕士塔格冰山脚下,是东帕米尔高原最大的天然湖泊,海拔高达3560米,也是新疆境内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p> <p class="ql-block">喀拉库勒湖与周边三座巍峨雪山——慕士塔格峰、公格尔峰与公格尔九别峰共同构成绝世美景,被誉为帕米尔旅游区的明珠。三峰并立,如擎天玉柱,撑起高原的苍穹,成为帕米尔最动人的象征,吸引着无数旅人前来朝圣。</p> <p class="ql-block">慕士塔格峰位于阿克陶县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交界处,海拔7509米,其雄伟高大的身躯巍然屹立于帕米尔高原之上。倒挂的冰川,犹如胸前飘动的银须,雄踞群山之首,故有“冰山之父”的美称。我们的帕米尔之行很多行程都围绕在被称为冰川之父的慕士塔格峰的周围,这里先分享在314国道两次经过喀拉库勒湖前后见到的慕士塔格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公格尔峰与公格尔九别峰一脉相连,传说中这两座峰是慕士塔格的两个女儿。</p> <p class="ql-block">下午抵达塔县,这座高原小城弥漫着浓郁的塔吉克族风情。街道两旁的民居雕梁画栋,门窗精巧,墙壁色彩斑斓,处处彰显着民族智慧与对生活的热爱。午后四点,我们用一顿简朴的午餐补充体力,随即启程前往红其拉甫口岸。途经瓦罕走廊与盘龙古道时,经协商决定改道前往盘龙古道。于是,我们驶入这条拥有六百余道弯的“天路”。公路如巨龙盘踞山腰,蜿蜒而上。每过一弯,风景便焕然一新。从高处俯瞰,道路曲折如龙脊,“今日走过了所有弯路,从此人生尽是坦途”的路牌赫然入目,仿佛一场心灵的仪式。我伫立其旁,心潮澎湃,默默许愿:愿此生之路,亦如这高原之路,终见坦途。</p> <p class="ql-block">当盘龙古道的惊险渐渐远去,班迪尔蓝湖便如奇迹般撞入眼帘。那抹蓝太过惊艳,仿佛天空碎落于此,又掺入冰川的寒意,倾注进高原的怀抱。湖水平静如凝固的琉璃,岸边的砾石、远处的雪山、天边的流云,皆被完整地揽入水中,连一丝波纹都不忍惊扰。风掠过湖面,轻柔得如同低语,只留下转瞬即逝的涟漪,反倒为这静谧添了几分灵动的诗意。</p> <p class="ql-block">当地人说,这湖色随光而变:清晨是朦胧的青灰,正午是刺目的湛蓝,黄昏则染上粉紫的霞晕。我们未及守候黄昏,可仅是此刻的蓝,已足以让盘龙古道的惊险与山路的颠簸,尽数消融在这片水天相接的宁静之中。</p> <p class="ql-block">我们停下车,沿着湖边的碎石滩缓缓行走。脚下的石子被湖水浸得冰凉,偶尔有水鸟掠过湖面,翅尖划开涟漪,又悄然归于平静。远处土黄色的山峦粗犷苍劲,却被这一汪蓝湖衬得温柔了几分。阳光直射湖面,碎金跳跃,刺目难睁;可低头细看,湖水依旧是那抹浓得化不开的蓝,清澈得仿佛能照见人心深处的澄明。</p> <p class="ql-block">该湖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拍摄地,也是一个未被过度开发的自然景区,全年全天开放,免费参观。</p> <p class="ql-block">当地人说,这湖的颜色会随光线变,清晨是雾蒙蒙的青,正午是扎眼的蓝,黄昏又会染上些粉紫。我们没等到黄昏,可单是此刻的蓝,就足以让人把盘龙古道的惊险、山路的颠簸,都忘在这水天相接的宁静里了。</p> <p class="ql-block">返回塔什库尔干县,我们在塔县安顿下来,准备休整一晚,次日清晨再赴红其拉甫口岸。第二天黎明未至,我们便匆匆出发。终于抵达红其拉甫——中国与巴基斯坦的边境口岸,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口岸之一。当五星红旗在国门前迎风飘扬,我心中涌起难以抑制的自豪。远处雪山连绵,国境线彼端便是异国土地。站在这里,我深切感受到祖国的辽阔与边防战士的艰辛。他们在这高寒缺氧之地默默坚守,用青春与忠诚守护山河安宁,令人肃然起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