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念亲一碟落</p><p class="ql-block"> 趁着节日,不冷不热的爽秋,回一趟老家。多云天气,灰暗中带着宁静,随手一拍,满满都是故事。</p><p class="ql-block"> 过了宝鸡峡引渭渠一路向北,思绪便挤满了大脑内存,一个个弹出,虢镇到凤翔这辈子走了数不清的来回,小时候一到周末父母带着我和弟弟坐上厂免费的敞篷大卡车回老家,路上就听到叔叔阿姨们说着耳熟能详的村名:豆腐村、南指挥、糜杆桥、马村、纸坊、六道村…… 进了南门就到了我的老家南街新巷,因为是城里人有点自豪爆棚的感觉,南门下了车,父亲一定要带着我们去吃一碗豆花泡馍,吸溜着吃着,母亲说“你爸爸就好这一口”。父亲说“你们不知道,抗美援朝在朝鲜六年,每年三十晚战士们都特别想家乡,大家都说着自己家乡的风俗和美食,而我就想吃一碗油落落红扑扑的豆花泡馍。今天我能活着回到祖国,回到家乡,吃到家乡的美食,而那些牺牲的战士,长眠异国,想起他们,这美食更有深情的意义和缅怀”,往事记忆犹新,不由得去品尝一碗,美食呀,难怪苏仙说凤翔豆花泡馍是“金玉琼浆”。</p><p class="ql-block"> 凤翔还有一百年老字号美食,“老翟点心”,老翟是我老祖街坊,每次回老家必须买几斤,今天去了店里,已是第三代人接班了,吃了一口说实话真的没有曾经品尝过的一代二代做得好,总觉得少点什么,味道不比从前了。凤翔的青红辣子名扬四海,小时候每年的秋季,母亲做好的辣子酱送邻居和她的朋友工友。现在正是收获的季节,价廉物美,忠厚纯朴的家乡人,辣子、青菜卖得价是省城的一半,免不了买点,一定要尝尝家乡水土滋养出的蔬菜味道。</p><p class="ql-block"> 其实不喜欢回老祖家,深宅大院那些明清式的八仙桌、雕檐花窗看着有点沉闷诡秘,淑女般的稍坐片刻就闹着回乡下外爷家。</p> <p class="ql-block"> 从城南步行走到纸坊外爷家,现在是成年人了,走着也就半个小时,而小时感觉路好长呀,过了东湖挨着的古东门,离外爷爷不远了,过去是石头桥,岁月沧桑这里早已变成水泥桥了,桥东下面有条小路,路边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顺着小河走,就到外爷家了。物非人是,小河已不见踪影,而儿时在这里摸鱼嬉逗的情景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 回咸阳的路上,又要去吃这家的擀面皮,他家的面皮保持三十年不涨价,3元一份,每次路过都要品尝,今天来到涨价了,四元一份,偷偷给老伴说“三元确实便宜而且几十年不涨价难能可贵,现在四元还是便宜”。“老板,调上两份多放辣子多醋,涨价了”,老板说着标准的普通话回“我不想涨价,亲戚朋友不愿意都要涨,所以……不行给你还按原价,都是老顾客了,那么大老远来我这照顾生意,很给面子了”,“不用不用,该怎么就怎么,四元不贵,一会再打包两份带走”。</p><p class="ql-block"> 我和老伴吃着口味及佳的纯手工擀面皮,酸里溢辣,弹里带筋,赞不绝口之余又悄声细语的说“怕是亲戚白吃白喝,老板招不住涨价了,嘻嘻”。心情大好,感觉应该时不时回老家看看,这样其实是怀念亲人最好的方式,家乡处处有父母的影子,走着看着仿佛他们就在我身边。</p> <p class="ql-block"> 回咸阳的路上下起小雨,高速路时不时堵车,车慢慢行驶着,放着自己K歌的曲子《老家在哪里》,车内有点阴天的光线,像自然的柔焦镜头,让世界变得梦幻而神秘。</p><p class="ql-block"> 忽然一只黑蝴蝶飞到我副驾的车窗边,我惊喜欢叫,难道父亲知道我回来了吗,父亲安葬家乡已三十多年了,今天一路都在说念他老人家,难道他听见了吗,他知道女儿多么想念他,他的灵亡化身灵魂一路跟随我,难道真像一些老人说得,有黑蝴蝶进屋被视为家里的先人回来看望子孙的象征,带有一种亲情的寄托。</p><p class="ql-block"> 父亲我回来了,此时那蝴蝶迁兰变鲍,仿佛父亲带着慈祥的面容,还是女儿心中那高大的身影向我走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