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9月2日下午,我们从瑞典菲耶巴卡小渔村启程,驶向挪威的心脏——奥斯陆。天空阴沉,却压不住内心的期待。车窗外,峡湾的轮廓在远处若隐若现,绿意沿着山势铺展,河水在桥下静静流淌。这一路,像是从宁静的诗行步入一座现代都市的序章。奥斯陆,这座被森林与海湾环抱的城市,正悄然揭开它沉静而深邃的面纱。</p> <p class="ql-block"> 挪威王国,国土面积38.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59.4万,首都为奥斯陆。1905年挪威脱了瑞典独立。目前,挪威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连续多年被联合国评为人类发展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挪威地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大部分地区以山地或高原地形为主,海岸线曲折,峡湾众多,有“万岛之国”的美誉。在北极圈以北地区,还能观赏到极昼、极夜和极光等独特天象。 挪威还有着浓厚的维京文化氛围,境内有众多与维京历史相关的博物馆,还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圣诞树、使用滑雪板的国家之一。</p> <p class="ql-block"> 初到奥斯陆,城市的气质便扑面而来:庄重却不失温度,现代中藏着历史的呼吸。市政厅建筑群静静矗立,浅色石墙在微光中泛着柔和的光泽,拱门浮雕诉说着北欧的典雅审美。广场上行人往来,孩子们在花坛边奔跑,老人们坐在长椅上闲聊,阳光偶尔穿过云层,洒在石板路上,仿佛为这座城市镀上一层温柔的金边。</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专程前往新蒙克博物馆,这座由金属与玻璃构筑的现代建筑,像一块嵌入城市的艺术晶体。斜坡通道缓缓向上,两侧绿植点缀,仿佛引领我们步入一场艺术的朝圣。</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内大厅宽敞明亮,长条灯光如星轨般延伸,墙上的巨幅海报写着“EDVARD MUNCH:</p><p class="ql-block">MONUMENTAL”,似乎一场视觉与灵魂的对话即将展开。</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展品中最震撼的,莫过于那幅长达八米的《太阳》。画中人群在海滩上舒展身体,阳光如熔金洒落,色彩浓烈得几乎要溢出画框。一对游客静静伫立在画前,仿佛也被这光芒灼热了心绪。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蒙克笔下的光,不只是自然的光,更是生命挣扎后破土而出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 而另一幅《呐喊》的画,依旧那么令人窒息。那个在桥上扭曲的身影,双手捂耳,面容被恐惧撕裂,背景是血色的天空与翻涌的海。</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陈列着不同版本的《呐喊》作品,从油画到版画,每一次重现都像一次灵魂的拷问。站在这幅画前,耳边仿佛真的响起了那声穿越百年的尖叫——不是来自画中人,而是来自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回响。</p> <p class="ql-block"> 除了蒙克的代表作,馆内还展出了他笔下那些充满情感张力的肖像与风景。一位长发女子侧脸低垂,忧郁如夜色弥漫;一座小屋静卧湖畔,山影朦胧,仿佛时间在此停驻;还有那幅格子外套的女子,背景模糊却生机盎然,像是从记忆中走出的旧日故人。这些画作不喧哗,却直击人心,让人在静默中感受到情感的暗流。</p> <p class="ql-block"> 参观间隙,我在博物馆的休息区小憩。突然发现一盆绿植倒映在光洁的地面,窗外是城市的天际线,远处楼宇错落,近处河水平缓。一位旅人坐在窗边长椅上,望着外面发呆。那一刻,我也安静下来,任思绪随光影游走——艺术的意义,或许不只是观看,更是让人在喧嚣中找回片刻的自我。</p> <p class="ql-block"> 走出博物馆,外面阿克塞尔河静静流淌,红砖住宅沿岸而建,阳台宽敞,玻璃窗映着云影。河边步道上有人慢跑,有人遛狗。皮划艇整齐排列在码头,一艘艇准备下水。一辆具有北欧特色的自行车静静的停在街头。生活,就在这动静之间悄然延续。</p> <p class="ql-block"> 与博物馆一河之隔的是奥斯陆歌剧院。这座灰白相间的歌剧院建筑如一艘巨轮停泊在水边,倾斜的屋顶可步行而上,许多人沿着斜面缓缓攀登,仿佛在走向天空。站在顶端俯瞰,城市、海湾、桥梁尽收眼底,晚风拂面,音乐虽未响起,心却已听见了旋律。</p> <p class="ql-block"> 离开奥斯陆歌剧院,我们又乘车来到著名的维格兰雕塑公园。在公园宏大的铁艺大门后,林荫大道笔直延伸,尽头是高耸的纪念碑,喷泉在阳光下跳跃。两旁绿树成行,游人三三两两,或拍照,或静坐,仿佛走进了一部关于生命与爱的立体史诗。</p> <p class="ql-block"> 园中矗立着雕塑家维格兰铜像,他双手交叉,目光沉静,仿佛仍在凝视自己用一生雕琢的人间百态。而他的作品散布在公园各处:有母亲怀抱婴儿的温柔,有恋人相拥的炽热,也有孩童嬉戏的天真。最令人动容的,是那座由无数扭曲人形组成的“生命之柱”,层层叠叠,向上挣扎,仿佛在诉说人类从诞生到死亡的全部悲欢。</p> <p class="ql-block"> 公园有192座各种形态的塑像,一个个生动活泼,栩栩如生,仿佛是人生的定格。</p> <p class="ql-block"> 这座小孩愤怒的塑像惟妙惟俏,成为公园的网红打卡景点。</p> <p class="ql-block"> 人体喷泉景观。</p> <p class="ql-block"> 公园的浮雕做工精细,处处反映出大师的精湛技巧。</p> <p class="ql-block"> 生命之柱碑雕塑,层层人体叠成,十分震感。</p> <p class="ql-block"> 远眺公园后部景观。</p> <p class="ql-block"> 回目公园前部景观。</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公园花海间穿行,紫色与粉色的花朵在阳光下交织成锦;又沿着小径漫步,滑板车从身边轻盈滑过。这里没有边界,只有自然与艺术的交融,每一步都像踩在生命的节拍上。</p> <p class="ql-block"> 当晚,我们夜宿奥斯陆郊区,酒店现代而安静。夕阳将树林染成金色,大巴与轿车静静停靠,一天的行程在此画上休止符。窗外,城市灯火渐次亮起,像星星落进了人间。</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上午,我们继续在奥斯陆景点参观,穿梭于街头,古典与现代在此对话。尖顶教堂旁是绿顶的现代楼宇,红砖建筑间穿插着玻璃幕墙。蓝黑相间的电动车和自行车静静地停在大楼前,期待骑手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街头上,一座雕像立于树下,那是挪威国王哈康七世,长袍在风中仿佛仍在守护这片土地。</p> <p class="ql-block"> 挪威王宫坐落于绿荫之中,秋季的树叶泛着金黄,柱廊庄严,草坪开阔。虽不能入内,但站在远处,仍能感受到那份沉静的威严。</p> <p class="ql-block"> 奥斯陆大学的庄重的大楼,则让人们遥想起对知识的渴望。</p> <p class="ql-block"> 奥斯陆国家剧院是挪威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起源于1829年成立的克里斯蒂安尼亚剧院,1899年9月1日正式开业,成为挪威国家级戏剧艺术表演场所。</p><p class="ql-block"> 剧院建筑风格为新古典主义,外观呈鹅黄色,正面有四根高大立柱和三个拱门,拱门上方刻有易卜生、霍尔伯格、比昂松的名字。剧院拥有4个剧场,分别是主剧场、圆形剧场、画廊剧场和托尔肖夫剧场。主剧场是最大、最古老的舞台,可容纳741名观众和45位表演者。这里是易卜生话剧的重要演出地,经常上演易卜生、比昂松等挪威戏剧大师的经典作品,也积极引进国际精彩剧目,同时扶持当代挪威剧作家的新作。</p><p class="ql-block"> 自开业以来,奥斯陆国家剧院一直是北欧戏剧艺术的重要中心,见证了挪威戏剧艺术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国家剧院正门前易卜生和比昂松的铜像。</p> <p class="ql-block"> 奥斯陆市政厅是红砖建筑的杰作,钟楼高耸,金色雕像在阳光下闪耀。门前喷泉潺潺,露天咖啡座坐满了人,孩子们在石板路上追逐嬉戏。这里不仅是政治中心,更是市民生活的舞台。</p><p class="ql-block"> 奥斯陆市政厅是挪威首都奥斯陆的中心和标志性建筑。始建于1931年,1950年为庆祝奥斯陆建城900周年正式落成,两座高耸的塔楼和敦实的裙房组成,呈“凹”字型。大门朝北,厚重的浮雕大门上方,镶嵌着一幅以挪威历史为题材的巨幅金色浮雕。塔楼之一上有一个直径9米的大钟,是欧洲最大的时钟之一。市政厅内部设有多主题房间,大厅四周墙壁上绘有巨幅壁画,艺术地描绘出挪威的历史、文化、经济等方方面面。二层的宴会厅是市政厅内规格最高的款待贵宾的场所,地面铺设着来自挪威北部努尔兰的白色大理石,西面墙壁上悬挂着历代皇家成员的大幅肖像。</p><p class="ql-block"> 奥斯陆市政厅还是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地之一,每年12月10日,全世界的目光都会聚焦于此。</p> <p class="ql-block"> 阿克尔码头边游轮静静停泊,山丘葱茏,帆船轻晃。港口有渡轮码头、广场上有雕像、有轨电车、艺术馆等设施。</p> <p class="ql-block"> 9月4—5日,我们分别游览盖郞厄尔、松恩和哈当厄尔峡湾。</p><p class="ql-block"> 9月5日下午,我们告别哈当厄尔峡湾,前往挪威西海岸的卑尔根。沿途山峦起伏,湖泊如镜,村庄隐现林间。一座木屋小镇静静卧在雪峰之下,停车场里几辆车停驻,仿佛时间也在此放慢了脚步。</p> <p class="ql-block"> 卑尔根,这座被群山与海洋环抱的彩色小城,一出场便令人惊艳。白墙红顶的房屋沿港而建,教堂尖顶刺破云层,石板广场湿润反光,长椅静候归人。这里的一切都像是被雨水洗过,干净、清冽,又带着一丝北欧特有的冷艳。</p> <p class="ql-block"> 弗洛格伊恩山缆车站位于市中心,缆车道<span style="font-size:18px;">全长约844米,从海平面到达蒙特弗洛伊恩顶峰320米处,海拔车落差约300米,全程耗时仅5-6分钟。它于1918年1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span> </p><p class="ql-block"> 我们搭乘弗洛伊恩山缆车,白色站房缀满鲜花,人们在门前拍照留念。缆车<span style="font-size:18px;">配有全景车窗和玻璃车顶,沿途可欣赏到卑尔根港口、山峰和远处岛屿的壮丽景色。随着观光体</span>厢缓缓上升,城市在脚下铺展,森林、屋顶、港口渐次分明,景色秀丽无比。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到达弗洛伊恩山顶观景台。这里视野开阔,可以俯瞰欣赏到山下城区和港口美景。左边是宁静的峡湾水面,右边是鳞次栉比的彩色房屋,远处还能看到环绕卑尔根的山脉以及北海的景色,城市、峡湾和自然景观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令人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 在观景台上,风吹得我们的衣角翻飞。山顶的处纪念碑静立,森林公园延绵不绝。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挪威的美,不在某一处风景,而在于自然与人文的共生,在于寂静中蕴藏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观景台附近的酒店,秀丽别致。</p> <p class="ql-block"> 山顶上的儿童乐园。</p> <p class="ql-block"> 观景台附近餐厅,提供地道挪威美食。这里是品赏美食和观赏美景两不误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漫步山顶森林公园,朦胧的天气,阴森的森林,有一种魔幻般感受。</p> <p class="ql-block"> 下山后,我们漫步在卑尔根市区,一栋栋北欧风情的建筑,绿色尖顶,多彩的墙壁,美观大气,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 从弗洛伊恩山缆车下站步行几分钟,就来到卑尔根市中心的布吕根码头。这是卑尔根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始建于约1000年前,在汉萨同盟时期是重要的贸易枢纽。1702年的一场火灾后,码头进行了重建,现存的建筑大多已有300多年历史。1979年,布吕根码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今的布吕根码头是一个集旅游、文化、商业于一体的区域。这里有许多店铺、餐馆、咖啡厅,还有汉萨博物馆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码头上大多数建筑都是木质结构,具有狭长的窗户、陡峭的屋顶,山墙用木条拼成,并配以红、蓝、黄、绿等鲜艳色彩,呈现出经典的北欧风格,是卑尔根的标志性景观。</p> <p class="ql-block"> 码头小巷中的彩色木制楼房。</p> <p class="ql-block"> 码头上的餐饮服务区。</p> <p class="ql-block"> 码头上停靠的游船和渔船。</p> <p class="ql-block"> 位于布吕码头附近的圣玛丽教堂。这座大型灰色石质教堂,采用长教堂设计,已经具有近千年的历史。教堂建筑为罗马式风格,带有一些哥特式元素,其正面有两座对称的塔楼,塔楼之上有尖塔。教堂主要由皂石建造,最古老的部分是高级皂石,零星点缀着页岩。</p><p class="ql-block"> 圣玛丽教堂在历史上与汉萨同盟有着密切联系,1408年被德国人接管,也被称为“德国教堂”,它见证了卑尔根在汉萨同盟时期的重要贸易地位和文化交流。</p> <p class="ql-block"> 晚餐后,我们启程前往机场附近的酒店。回望这一程,奥斯陆的深邃,卑尔根的温柔,蒙克的呐喊,维格兰的雕塑,都已沉淀为我们心底的风景。北欧的秋天,不喧哗,却足够动人。</p> <p class="ql-block"> 漂亮的酒店,今晚我们就下榻这里。明天一大早,我们将赶往机场,飞往下一站冰岛,继续参观游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