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塔尔寺”

婷华

<p class="ql-block">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地处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创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初听这个名字,总觉得带着几分神秘与厚重,直到我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才明白,它不只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更是一颗镶嵌在青藏高原上的信仰明珠。</p> <p class="ql-block">傍晚的阳光斜斜地洒在金顶上,铜铃在微风中轻响,仿佛一声声低语,唤醒了沉睡的山谷。我站在寺前的广场上,望着那座在蓝天映衬下熠熠生辉的主殿,红墙金顶,层层叠叠的檐角挑向天空,像极了经幡在风中展开的翅膀。几位僧人缓步走过,衣袍轻摆,神情安然,仿佛时间在这里也学会了放慢脚步。远处山林苍翠,游客三三两两,却并不喧闹,反倒衬得这方天地更加宁静。那一刻,我忽然懂了,所谓庄严,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让人心自然沉静下来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走进寺门,入口处立着票价提示牌,“全价”与“半价”的字样竟也透着一丝人间烟火气。人们排着队,或低头看手机,或轻声交谈,像极了日常生活的片段。可当脚步真正跨过门槛,喧嚣便悄然退去。两侧的柱子上绘着彩纹,像是古老的经文在低吟,提醒着来者:这里不是普通的景点,而是一方修行的净土。我随着人流缓步前行,心却渐渐从“参观”转为“走近”。</p> <p class="ql-block">沿着石阶向上,一座白墙红窗的殿宇静静伫立在山坡上,阳光洒在墙面上,泛出温润的光。石墙围合,阶梯蜿蜒,几位游客在墙边驻足拍照,笑声轻浅,却并未打破这份宁静。我站在一旁,看着那扇半开的红门,仿佛能听见经堂内低沉的诵经声,像是从地底升起,又似从云端落下。这寺庙,不只是建筑,更像是从山体中生长出来的信仰之根。</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央,一座洁白的佛塔直指苍穹,金色的塔尖在阳光下闪耀,像一束不灭的光。塔身绘有彩纹,讲述着佛陀的生平与教义,而我虽不懂每一笔的深意,却能感受到那份虔诚的温度。花坛里的灌木修剪整齐,石砖地面被岁月磨得光滑,几个行人缓步走过,身影被拉得很长。我绕塔而行,顺时针,一步一念,忽然觉得,信仰或许就是这样——在重复中寻找意义,在行走中靠近内心。</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一排白塔整齐排列,如列队的僧侣,静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金属护栏隔开了喧嚣,却隔不断目光的追随。蓝天之下,山林如屏,塔影倒映在石砖上,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我站在护栏外,没有靠近,只是静静望着。它们不说话,却比任何言语都更有力量。那一刻,我忽然想起一句话:“塔是凝固的经文。”而这一排塔,便是写给天地的一整卷经书。</p> <p class="ql-block">小路上,两位身着红袍的僧人并肩而行,脚步轻缓,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他们没有交谈,却仿佛在用沉默对话。我跟在不远处,听着石板路上的脚步声,清脆而有节奏,像是某种古老的节拍。他们的背影渐渐远去,融入白墙与矮石之间,像一幅流动的唐卡。我忽然想,修行或许并不在深山闭关,而就在这样平凡的行走中——一步一印,一念一净。</p> <p class="ql-block">几口铜钟悬挂在廊下,阳光洒在钟身,映出斑驳的纹路,像是经文在金属上流淌。我轻轻抚过钟体,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却仿佛能听见它被敲响时那声震彻山谷的“嗡——”。据说,钟声能驱散无明,唤醒迷途。我虽未亲耳听闻,却在这一刻,心中似有余音回荡,久久不息。</p> <p class="ql-block">回廊下,一排转经筒整齐排列,红漆鲜亮,筒身刻满六字真言。我伸手轻轻推动其中一个,它缓缓转动,发出细微的“吱呀”声,像是在低语祈愿。身旁一位老妇人专注地转着经筒,一圈又一圈,动作缓慢却坚定。我学着她的样子,也推了一圈,忽然觉得,这转动不只是仪式,更像是一种与自己对话的方式——转的是经,修的是心。</p> <p class="ql-block">这是走在路边的一处林间,一块石碑静静立着,上书“莲花湖”三个红字,笔力遒劲。树影斑驳,阳光透过枝叶洒在鹅卵石铺就的地面上,像撒了一地碎金。我蹲下身,指尖轻触石碑,凉意从指间蔓延开来。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湖水映照天光云影,或许,这名字不只是景致的写照,更是修行者的向往——在尘世中保持清净,在纷扰中守住本心。</p> <p class="ql-block">意念在,愿望在。行步在塔尔寺中,佛音缭绕,每步皆是修行与领悟。在围绕经筒长廊转圈时,边转边念,以祈祷家人平安,灵性特别,好象是得到心灵的洗礼,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p><p class="ql-block"> 心诚则灵:塔尔寺作为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宗教艺术和庄严的信仰氛围,产生其游览后最深刻的感悟。佛教强调“心善则美,心真则诚,灵验度与个人信仰息息相关。</p><p class="ql-block"> 信仰的力量是无比的:在寺院内目睹信徒“五体投地”的十万次叩拜,感受到了他们对来世福祉的纯粹追求,这不仅是对体力的考验,更是精神修行的具体表现,一位藏族老人家所言:“磕头不为今生,只为来世”。</p><p class="ql-block"> 在与众生走过长廊或转绕白塔时,心灵受磁场的磁化,得到了纯化。酥油灯的微光,菩提树的阴影,营造出超世脱俗的宁静,在佛殿檐角的铃铛声中,突然产生了一种理解:何为“众生皆苦,唯有自渡”……。</p><p class="ql-block"> 僧侣诵经庄严肃穆,法师叩拜,无不诠释着“敬佛即修心”的深意。历史与信仰在此交融,让人顿悟生命的谦卑与宁静。我顺着法号触摸,触摸超越尘世的经络,只为某一个时刻与你相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