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凄美的爱情传说:你知道孟婆为什么会在奈何桥熬汤吗?孟婆汤的配方到底是什么吗?

曾昭浮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曾昭浮根据传说故事编文和绘画 美篇号:373Z3880</b></p> <p class="ql-block">  黄泉路远,彼岸花开得正艳,殷红的花瓣铺就通往轮回的路,唯有奈何桥畔那座小小的土屋,终年飘着若有若无的汤香。土屋前,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妪守着巨大的陶锅,木勺搅动时发出沉闷的声响,她便是孟婆。千百年来,无数幽魂踏着踉跄的步子来到桥边,接过她递来的那碗浑浊的汤,一饮而尽后,眼中的牵挂、遗憾、爱恋便尽数消散,转身走向下一世的迷茫。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位看似无悲无喜的孟婆,心中藏着一段跨越生死的深情,而她熬汤的缘由,要从秦朝松江府的一位女子说起。</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她还不叫孟婆,而是名叫孟姜女。彼时的她,是松江府出了名的美人,柳叶眉如远山含黛,杏眼似秋水凝波,更难得的是心性纯良,见着邻里有难总会伸手相助。十八岁那年,她嫁给了心中倾慕已久的范喜良,红烛高燃的夜晚,她穿着绣满鸳鸯的嫁衣,望着眼前温文尔雅的夫君,满心都是对未来的憧憬——她以为,往后的日子会是柴米油盐的平淡,是朝夕相伴的安稳,却没料到,这场洞房花烛夜,竟是他们相守的最后时光。</p> <p class="ql-block">  夜半时分,急促的砸门声打破了新房的宁静,一群身着铠甲、面容凶戾的官兵闯了进来,不由分说便将范喜良拖拽下床。“陛下有令,征调壮丁修长城,违者斩!”冰冷的呵斥声中,范喜良挣扎着回头,眼中满是对孟姜女的不舍与担忧,可终究抵不过官兵的蛮力,被强行押上了北上的囚车。孟姜女追出门外,望着夫君渐渐远去的背影,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般滚落,她站在寒风里,一遍遍地喊着“夫君”,却只得到越来越远的回应。</p> <p class="ql-block">  从那天起,孟姜女的心便跟着范喜良去了北方。她日夜牵挂着夫君,担心他吃不饱、穿不暖,更怕他在修长城的苦役中丢了性命。终于,在一个飘着小雪的清晨,她收拾好简单的行囊,缝了几件厚实的棉衣,毅然踏上了千里寻夫的路。这一路,她翻过陡峭的山岭,蹚过冰冷的河水,遇到过豺狼虎豹的威胁,也受过沿途路人的刁难,可只要一想到范喜良,她便觉得浑身有了力气。她走了整整三个月,脚上磨出了无数个血泡,身上的衣服也变得破旧不堪,终于在一个黄昏,看到了那座横亘在天地间的万里长城。</p> <p class="ql-block">  可长城脚下的景象,却让她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工地上到处是衣衫褴褛的壮丁,他们面黄肌瘦,被监工的皮鞭抽打着,一声声哀嚎在风中回荡。孟姜女拉住一个路过的老丈,急切地问起范喜良的下落,老丈叹了口气,指了指不远处一段新修的城墙:“姑娘,你说的那个范喜良,上个月就累死了,尸体被埋在了那城墙下面,连块碑都没有啊……”</p> <p class="ql-block">  “轰”的一声,孟姜女只觉得天旋地转,耳边的风声、哭声、鞭声全都消失了,只剩下老丈那句“埋在了城墙下面”在脑海里反复回响。她跌跌撞撞地走到那段城墙前,双手抚摸着冰冷的砖石,仿佛还能感受到夫君残留的温度。紧接着,撕心裂肺的哭声从她喉咙里爆发出来,那哭声里满是绝望与悲痛,像一把锋利的刀子,划破了黄昏的寂静。她哭了一天一夜,眼泪哭干了,嗓子也哭哑了,可依旧不肯停下。</p> <p class="ql-block">  或许是这份深情真的感动了天地,就在孟姜女哭得快要晕厥时,大地突然开始剧烈摇晃,狂风呼啸着卷起漫天尘土,只听“轰隆”一声巨响,那绵延八百余里的长城,竟在她的哭声中轰然倒塌!砖石滚落间,一具早已冰冷的遗骸露了出来,孟姜女一眼便认出,那正是她的夫君——他身上还穿着自己亲手缝制的贴身衣物,手指上还留着劳作时磨出的厚茧。</p> <p class="ql-block">  孟姜女抱着范喜良的遗骸,泪水再次汹涌而出。她知道,这世间再没有值得她留恋的东西了,于是抱着夫君,纵身跳下了长城倒塌后形成的万丈深渊。她以为,这样便能与夫君永远相守,却没料到,死亡并不是终点。</p> <p class="ql-block">  再次睁开眼时,孟姜女发现自己身处一片昏暗的地界,周围飘着形态各异的幽魂,远处传来阵阵凄凉的哭声。她这才明白,自己已经来到了阴曹地府。她四处打听范喜良的下落,可得到的答案却让她如坠冰窟——范喜良因为阳寿已尽,又无牵挂,早已喝下忘情水,投生去了。</p> <p class="ql-block">  “不,我还没见他最后一面,我还没跟他说句话……”孟姜女跪在地府的大殿前,朝着幽冥教主明帝苦苦哀求,“求您开恩,让我守在奈何桥边吧,我只想再见他一面,哪怕只是远远看一眼也好。”明帝看着眼前泣不成声的女子,心中也生出几分怜悯,他知道孟姜女的深情,却也明白地府的规矩不可轻易破坏。</p> <p class="ql-block">  “你想见他,也并非不可。”明帝沉默良久,终于开口,“但你必须答应我三个条件:第一,隐去你的真实容貌,化身成一位老妪,永世不得恢复;第二,守在奈何桥边,为每一个转世的幽魂熬制忘情水,让他们忘却前尘往事;第三,待你夫君轮回经过时,你只能看他一眼,不可与他交谈,更不可让他认出你。若你答应,便可行;若不答应,便只能随我去投生,从此与他再无瓜葛。”</p> <p class="ql-block">  孟姜女没有丝毫犹豫,立刻点头答应:“只要能见到他,无论什么条件,我都愿意。”</p> <p class="ql-block">  话音刚落,一阵狂风席卷而来,吹得孟姜女睁不开眼。待风停后,她低头看向自己的双手,发现原本白皙细嫩的手,已经变得布满皱纹、干枯粗糙;再摸向自己的头发,竟全是雪白的银丝。她知道,从这一刻起,世间再无孟姜女,只有奈何桥畔熬汤的孟婆。</p> <p class="ql-block">  从此,孟婆便守在那座桥上,日复一日地熬着汤。她的陶锅里,装的从来都不是普通的水,而是她用千年的等待与思念,配上八种眼泪熬成的汤——那是一滴生泪,是婴儿降生时对世间的懵懂之泪;二钱老泪,是老人垂暮时对岁月的感慨之泪;三分苦泪,是世人历经磨难时的辛酸之泪;四杯悔泪,是犯错后追悔莫及的愧疚之泪;五寸相思泪,是恋人相隔千里的牵挂之泪;六盅病中泪,是病痛折磨时的无助之泪;七盏别离泪,是与亲人朋友分别时的不舍之泪;八滴伤心泪,是失去挚爱时的绝望之泪。</p> <p class="ql-block">  这八滴泪,熬成的是世间所有人的悲欢离合。每一个喝了汤的幽魂,都会忘记自己爱过的人、做过的事、受过的苦,带着一身空白走向下一世。可孟婆自己,却不能喝这汤。她要记得自己是谁,要记得自己等待的人,要在千万个幽魂中,认出那个让她牵挂了千年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日子一年又一年地过去,地府的彼岸花谢了又开,奈何桥上的幽魂来了又走。孟婆始终守在陶锅旁,木勺搅动的节奏从未变过,只是在看到某个熟悉的身影时,她的动作会微微一顿,眼中会闪过一丝旁人无法察觉的温柔与苦涩。</p> <p class="ql-block">  有一次,一个身着青衫的书生路过奈何桥,他眉目间的神态,与当年的范喜良一模一样。孟婆看着他,心脏像是被紧紧攥住,她多想上前跟他说一句话,多想告诉他“我是孟姜女,我等了你好久”,可她不能。她只能默默地盛起一碗汤,递到书生手中,看着他接过汤,一饮而尽,然后转身走向轮回,眼中的迷茫与平静,像从未认识过她一样。</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次,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农夫经过,他的手上也有厚厚的茧,和当年修长城的范喜良如出一辙。孟婆依旧是沉默地递上汤,看着他喝完汤后,脚步轻快地走向前方,仿佛前世的苦难从未发生过。</p> <p class="ql-block">  千百次的轮回,千百次的相见,孟婆始终站在原地,看着自己的夫君一次次喝下她熬的汤,一次次忘记她,一次次走向新的人生。她从不抱怨,也从不后悔,因为她知道,只要能这样看着他,只要他能平安地转世,便是她最大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  黄泉路上的风,总是带着刺骨的寒意,可孟婆的心,却因为那份千年不变的深情,始终带着一丝温度。她熬的汤,是忘忧的药,也是她等待的见证;她守的桥,是轮回的渡口,也是她与夫君唯一能相见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或许,这世间最深情的爱,从来都不是轰轰烈烈的相守,而是像孟婆这样,明知不可为,却依旧心甘情愿地等待;明知会被忘记,却依旧执着地记得。她用自己的永世,换来了与夫君千百次的擦肩而过,哪怕每一次相见,都只是短暂的一眼,哪怕每一次转身,都是新的别离。</p> <p class="ql-block">  所以,若你有一天走过奈何桥,接过孟婆递来的那碗汤,请不要急着喝下。你要知道,这碗汤里,熬着的是一个女子千年的思念,藏着的是一段跨越生死的深情。而在人间的岁月里,那些你爱的人、爱你的人,那些让你欢笑、让你流泪的时光,都是此生最珍贵的馈赠。请一定要珍惜身边人,因为有些再见,一旦说了,可能就是永生永世的别离;有些爱恋,一旦错过了,可能就再也没有重逢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孟婆一样,有千年的时光去等待;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轮回中,再次遇到那个让自己甘愿付出一切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