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力,绘就景区温暖画卷

静观日出

2025级8班高子豪 <p class="ql-block">十月一的蓬莱阁,晨雾还未散尽时,就已被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唤醒。丹崖山上的亭台楼阁浸在秋阳里,朱红的廊柱映着碧海蓝天,游客们举着手机追着光影拍照,耳畔是此起彼伏的赞叹——“这就是传说中八仙过海的地方”“不愧是‘人间仙境’”,那份对美景的雀跃,顺着海风飘到每个角落,也让我真切感受到蓬莱阁作为文化地标,在人们心中的分量。</p> <p class="ql-block">十一黄金周向来是旅游出行的高峰,作为国家5A级景区的蓬莱阁,更是凭借“八仙过海”的传说与“人间仙境”的美誉,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据景区统计,假期每日接待游客量远超平日,景区内的引导、咨询、帮扶等工作压力陡增,对志愿服务的需求格外迫切。</p> <p class="ql-block">而我之所以主动报名参与此次志愿服务,一方面源于对蓬莱阁深厚历史文化的热爱——从小就听着八仙的故事长大,一直想近距离感受这座古建筑群的魅力;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利用假期为游客做点实事,在传递温暖的同时,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让这个假期过得更有意义。带着这份期待,我开启了我的蓬莱阁志愿服务之旅。</p> <p class="ql-block">为了能给游客提供专业、高效的服务,景区在志愿服务开始前,专门组织了培训。培训内容涵盖多个方面:既有蓬莱阁的历史文化知识,比如各景点的典故、古建筑的特色,确保我们能应对游客的文化咨询;也有游客引导的规范流程,包括如何使用指引牌、如何维持现场秩序;更重要的是应急处理培训,像游客突发疾病、物品丢失等情况的应对步骤,老师还通过模拟场景让我们实操演练,加深记忆。</p> <p class="ql-block">培训结束后,我们开始着手物资准备。景区为我们统一发放了红色志愿马甲和绶带,我还自行准备了饮用水、便携应急药品包,里面装着创可贴、晕车药等,同时提前熟悉了景区内物资存放点的位置,方便随时取用。除此之外,我也做好了心理准备——预想了可能遇到的高强度工作和各类游客需求,暗暗告诉自己要保持耐心和热情,以最好的状态投入服务。</p> <p class="ql-block">每天早晨8点和下午2点是游客入园高峰,我就在景区入口的咨询台附近,经常被围得水泄不通,“缆车在哪坐?”“学生证能半价吗?”“去田横山怎么走?”的问题此起彼伏,刚回答完一个,另一个又凑上来,有时还会记混信息,我经常急得额头冒汗。我们要从早上8点站到下午5点,中间大家排着轮休,到了下午3点多,腿又酸又胀,脚踝都肿了,有时还要提着应急药品箱往返各个景点,走几步就想歇着,连微笑都觉得费力。我们利用轮休时间“见缝插针”调整。休息时不坐着不动,而是找个角落做简单拉伸,踮脚尖、转脚踝,促进血液循环;服务时悄悄换站姿,双脚交替承重,避免长时间压着一只脚。后来我们还互相“打气”,轮岗时递瓶水、说句“再坚持会儿”,靠着这些小办法,硬是扛过了每天的高强度站立。</p> <p class="ql-block">以前总觉得“责任”是个很空的词,有一次做引导时,因为短暂分心,让几位游客走错了路,看着他们折返时疲惫的样子,我特别愧疚。从那以后,哪怕站得腿酸,我也会紧盯人流,主动上前询问需求——原来责任就是“多一分留意,少一点疏忽”。面对游客的不理解时,我也学会了换位思考,有位游客因排队久而抱怨,我没有辩解,而是递上一瓶水,笑着说“您先歇会儿,前面很快就到,我帮您看着行李”,慢慢就化解了他的情绪。现在再遇到烦心事,我总会想起这段经历,明白“耐心和包容,能解决很多看似棘手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这段志愿服务像一场“沉浸式成长课”,让我在与游客的互动、与挑战的碰撞中,悄悄完成了自我的进阶。十月一的蓬莱阁游客峰值时堪比“人海”,看似简单的服务背后,藏着不少需要灵活应对的挑战,而每一次解决,都成了服务能力的“升级补丁”。</p> <p class="ql-block">蓬莱阁志愿服务,短暂又充实。我从最初的紧张忐忑,到后来的从容熟练;从面对挑战的手足无措,到主动寻找解决办法,这段经历不仅让我为景区游客提供了切实的帮助,更让我在能力、视野和心态上都收获了成长,深刻体会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内涵。</p> <p class="ql-block">未来,我也会带着这次志愿服务的收获,继续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把在服务中学到的沟通技巧、责任担当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同时,我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用小小的善举汇聚成温暖的力量,让更多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善意,让志愿服务之花绽放在更多角落。</p>

游客

志愿

蓬莱阁

服务

景区

培训

人间仙境

角落

假期

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