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埃及博物馆,与残缺的时光对坐

许可视觉

<p class="ql-block">走进大埃及博物馆,像跌进一本被岁月啃噬过的史诗。那些断裂的石像、缺了角的浮雕,把“完整”二字从字典里抠出来,却在断痕里嵌满了更沉的重量。</p> <p class="ql-block">卷曲的发梢还凝着风沙的纹路,眼窝空着,却好像仍在凝视某段被风沙卷走的晨昏。它的残缺不是遗憾,倒像是时光亲手捏出的褶皱——你看那鼻梁的弧度,仍倔强地把当年的光影托在上面,仿佛只要风再吹得久一点,那些被凿去的碎片就能顺着风的纹路,重新嵌回原位。</p> <p class="ql-block">最难忘的是这尊带翼的雕像,面部的缺损让她的神情蒙着一层雾,可胸前的花纹还清晰得像昨天才刻上去。翅膀的轮廓钝了,却把“守护”的姿态守得更牢。我盯着那些破损的边缘,忽然明白:古埃及人大概早就懂了,石头会碎,颜料会褪,可把精神放进残缺里,反而能让美活得比时光更久。</p> <p class="ql-block">走出博物馆时,夕阳把我的影子拉得老长,像一截没讲完的故事。那些残缺的石像还在展厅里,和无数道目光撞出声响。原来所谓“残缺的美”,从不是向时光妥协,而是和时光约好——你尽管凿去我的边角,我偏要在断痕里,把文明的筋骨亮给你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