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藏族人生活的土地上,总能遇见一种独特而深厚的民俗传统。那是一种几乎融入每个藏人生活节奏的习俗,在有些地方,这甚至是他们每天的“功课”——那就是“擦擦”。之前行走甘南阿坝时,我曾见过“水擦擦”的清净与流动过程 ,而今天在川西的一个藏寨里,我有幸亲眼见到了制作“擦擦”的完整过程,并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些虔诚而动人的瞬间。</p><p class="ql-block">摄影/大宫</p><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8日(川西格聂)</p> <p class="ql-block"> 擦擦[caca] 方言,指一种模制的泥佛或泥塔。 藏族擦擦是藏语对梵语的音译,意为“复制”,指一种通过模具压制泥土制成的小型脱模泥塑,主要用于供奉佛像、佛塔或经咒,是藏传佛教中积攒功德的宗教圣物。 其核心特征在于使用模具快速复制宗教形象,便于信徒随身携带或置于玛尼堆、佛塔等神圣场所。</p> <p class="ql-block"> “擦擦”一词源于古印度中北部方言,藏语对梵语的音译,直译为“复制”,强调通过模具批量制作泥塑的工艺特性。这一术语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等藏区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擦擦技艺可追溯至公元4世纪吐蕃时期,由印度佛教传入,早期作品以红色陶土制成,图案多为神降塔、吉祥塔等,并印有般若经咒。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基本流程:使用铜、铁或木质凹型模具,填入泥土(如阿嘎土、香灰纸浆混合土)后压制脱模,经晒干或烧制而成,部分作品会进行彩绘</p> <p class="ql-block">材料特性:</p><p class="ql-block">普通泥土制成的“泥擦”最常见,但高级擦擦会掺入藏药、金粉、活佛骨灰等珍贵材料,如“布擦”(含活佛体液盐巴)和“药擦”(含藏药成分),被视为具有祛病辟邪的神圣效力。</p><p class="ql-block">模具设计多样,涵盖佛像、菩萨、佛塔及坛城等题材,尺寸普遍较小(通常不足10厘米),便于携带。</p> <p class="ql-block">供奉目的:信徒制作擦擦的核心目的是积累功德,其作为“可带走的佛法”,常被置于佛塔内装藏、玛尼堆顶部或转经路上,与玛尼石、经幡共同构成藏地宗教景观。</p><p class="ql-block">修行象征:制作过程被视为一种修行,艺人需念诵皈依咒和四无量心,体现利众生的宗教理念。泥土多取自圣山圣湖,并经寺院加持,强化了其神圣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