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古樟重生添乡愁</p><p class="ql-block"> 古邑莲花是我的第二故乡,因有观音古剎而将街名取为观音市。市者街市也,实则只是一条百十户人家的小集镇。</p><p class="ql-block"> 清䩗年间递属纳溪管辖,是泸州至泸卫(九姓司)的一个驿站。</p><p class="ql-block"> 解放初期我从叙永马岭青山岩下的农村来到莲花山小学读五年级,次年土地改时又辍学回老家劳动,54年复学数月便考上古宋县立中学,57年考入泸州师范,铆定了终生从教的职业。</p><p class="ql-block"> 观音市小集场是我儿时生活成长的地方,有许多美好的记忆。下场口有一气势巍峩的石碑坊,高约数丈横街而立。据纳溪县志载:北坊建于清嘉庆年间,《双垂节孝》,《叠播轻声》彰表节贞,是为宜宾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小街中段的禹王宫民国时期便改庙堂为乡公所至解放后仍为乡政府所在地,有雕花刻龙凤戏楼一座。后花园有香樟四株四人合围而抱,高约数丈枝繁叶茂遮天敞日,形成一个巨大的绿球,方圆数十里外都可遥見,成为桑梓的风水宝.树。六十年代一株被雷击后枯死,七十年代被砍伐一株,八十年代初乡电影队因缺资经将最大一棵香樟卖给隆昌一位商人被县上挡下,木材运去古宋为县政府各科室做办公桌。剩下最小的一棵上半部又遭雷电火烧留下了一个高约十多米的树桩,腰围四米,树枝干枯,叶落,频于死王。十数年前无心的雀鸟将黄桷种籽带到树桩顶部,日复一日,种子发牙生根,枝叶渐花,榕根以极强的生命力,向下生长,沐浴春光春雨,历经夏暑秋凉,根劲从樟树干心穿到底部,随着榕树技叶繁生,老樟居然也萌发出青枝绿叶,浴火重生。</p><p class="ql-block">每次回故里莲花,除了拍几张加I固后的节孝牌坊便要前去农贸市场蓄水池后的山坡上,虔诚地瞻仰这棵生命力极强的神树,录相拍摄编成美篇发给我的粉丝网友们欣赏。古樟重生有仗于榕树寄生之力,更仗于天地之灵气。</p><p class="ql-block">风水乡树古香樟,</p><p class="ql-block">三百年来历风霜。</p><p class="ql-block">春去秋来吸灵气,</p><p class="ql-block">寄生榕护重生光。</p><p class="ql-block">人与自然和谐处,</p><p class="ql-block">天人合一书华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