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高兴宁着尼!

代号832

<p class="ql-block">衢州话“危险高兴宁着尼”,普通话译作“很高兴认识你”。</p><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3日,秋阳初升,我陪岳父岳母逛衢州古街。在水亭街看见“危险高兴宁着尼”,觉得衢州话非常有意思。原来“宁”是“认”的乡音,“危险高兴”是“非常高兴”的意思。一句藏在巷口的方言,土得真挚,俗得温柔。他们站在这里合影,80岁的岳父穿浅蓝衬衫,74岁的岳母一袭红裙,笑意如老照片泛黄的边角,静默却灼热。我忽然明白,这座城的欢喜,从不喧嚣张扬,而是刻在皱纹里的光,落在牵手时微微颤抖的掌心。</p> <p class="ql-block">在北门停车场停好车辆,下面我就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他们的行程。</p><p class="ql-block">从斗潭公园起步,晨光如洗。斑驳树影洒在青石板上,像碎金铺路。他们并肩缓行,岳母戴着珍珠项链,手拎粉色小包,岳父轻轻扶了扶她的手臂。他们不说话,只是笑,笑得像初春解冻的溪流,清亮而温润。我跟在身后,脚步不觉放慢。原来幸福从不是疾驰奔赴,而是有人陪你把一条寻常小路,走出节日般的庄重与欢喜。</p> <p class="ql-block">北门街的灯笼一串串悬挂着,宛如悬在空中的小太阳,将古街照得暖意融融。他们穿行巷中,寻找记忆中的门店位置。岳母的红裙与灯笼同色,岳父的蓝衬衫如一片晴空剪影。他们路过一家煎饺店,油香混着笑语溢出,老板娘掀开锅盖,热气腾腾地喊:“刚出锅!”他们回头望了一眼,未停步,却笑得更深:“上次找不到,原来在这里!”有些味道不必入口,仅是轻嗅一缕,心便暖了半生。</p> <p class="ql-block">街头立着一座石牌坊,雕花繁复,红灯笼在风中轻晃。他们坐在牌坊下的石凳上歇脚,斜阳温柔地拂过脸庞。岳母从包里取出水杯,岳父接过喝了一口,又默默递回。无言相对,却似说了千言万语。我忽然懂得,“危险高兴宁着尼”不只是墙上的标语,更是这座城的呼吸——它不说“我爱你”,只说“我宁着尼”,如老街的风,轻轻一吹,便在心上留下涟漪。</p> <p class="ql-block">白果巷的牌坊下绿树成荫,小路蜿蜒如旧梦。他们站在“白果巷”三字之下,仰头凝望,仿佛在读一段尘封的年月。岳母伸手轻抚木框,岳父在一旁含笑点头。这里没有喧嚣,只有树叶沙沙,如时光低语。他们不急着走,就那么静静站着,仿佛这条巷子,本就是为他们而存在,为这一刻的重逢而留。</p> <p class="ql-block">柴家巷的拱门上灯笼高挂,“柴家巷”三字古朴苍劲,旁侧“徐记鸭头”的招牌烟火气十足。他们穿过拱门,宛如穿越一道时光之门。岳母忽然驻足,指着墙上一幅老照片:“这地方,我好像以前来过。”岳父未语,只将她的手握得更紧。有些记忆无需多言,一个眼神,便足以唤醒半生流光。</p> <p class="ql-block">进士坊的牌坊巍然矗立,红灯笼在檐角轻摇。他们站在前方拍照,与游客无异,却又截然不同——他们的笑容不是打卡式的欢喜,而是重逢般的温柔。岳母整理了下珍珠项链,岳父挺了挺背脊。他们不是在观看历史,而是走进了历史,在斑驳砖石间,走回了彼此年轻时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柴家巷另一头,依旧是老屋与灯笼,但他们走得极慢,仿佛在细数每一块青石板的年轮。岳母的红裙在风中轻摆,像一朵开在旧巷深处的花。岳父不知道说了句什么,她笑出声来,那笑声清脆,竟盖过了街角悠悠传来的评弹声。我远远听着,心想:这才是古城该有的声音,不是游客的喧哗,而是生活本身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水亭门边上设着一个拍照框,写着“我在衢州古城向祖国母亲表白”。他们站进框中,笑得像个孩子。那一刻,他们不只是游客,更是这座城的儿女,用最朴素的姿态,诉说最深情的告白。我站在一旁,忍不住按下快门——不是为了打卡,而是为了铭记:原来爱一座城,可以如此具体,如此动人。</p> <p class="ql-block">水亭门的石拱门厚重沉默,砖石斑驳,似写满沧桑往事。他们伫立门前,望着来往行人,眼神里透着归属。岳母轻声道:“这门,我以前走过。”岳父点头:“我也记得,卖鸭子糖饼的老头就在这儿摆摊。”他们不说“怀念”,可每一句话,都是对往昔的轻轻呼唤。</p> <p class="ql-block">换个角度看,城墙巍巍,楼上飞檐翘角,直指蓝天。他们仰头凝望,阳光洒在脸上,仿佛为岁月镀上金边。楼下人来人往,他们却如静止的画面。岳母低语:“现在日子真好过。”岳父未答,只握了握她的手。那一刻,我彻悟“危险高兴宁着尼”的深意——不是刹那的欢喜,而是一生的相守;是走过半生风雨,依然愿意牵着手,把一条老街,走成一首不老的歌。</p> <p class="ql-block">他们还参观了杜立特行动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馆内,一名戴红领巾的小男孩专门为他们讲解玻璃柜中的展品,声音清脆,手势有力。两位老人专注聆听,频频点头,宛如课堂上的学生。岳母听完表扬他:“这孩子,讲得真好。”岳父轻叹:“后生可畏。”我立于一旁,忽有所悟:这座城的“宁着尼”,不止是温情脉脉,更有薪火相传——老人将记忆托付孩童,孩童将未来讲给长者听。</p> <p class="ql-block">最后来到浮石潭边,岩石静立,湖水如镜。他们坐在亭畔,望着远处的桥与树,宛如一幅未落款的水墨画。岳母问:“城里这么好嬉,下次还要来不?”岳父笑:“你来,我就来。”风轻轻吹过,拂起她的发丝,也吹散了半日的疲惫。我站在不远处,不再拍照,只是静静凝望。</p><p class="ql-block">原来,最动人的风景,从来不是塔楼、牌坊、古街,而是两个人,走过岁月长河,依然愿意轻声说一句:“危险高兴宁着尼。”</p><p class="ql-block">衢州不说爱,只说“宁着你”。</p><p class="ql-block">可这“宁”,比爱,更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