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

巳丙灬眼镜蛇

<p class="ql-block">木兰围场</p><p class="ql-block">河北承德市国家5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木兰围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哈里哈乡,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木兰围场自古以来就是一处水草丰美、禽兽繁衍的草原。“千里松林”曾是辽帝狩猎之地,“木兰围场”又是清代皇帝举行“木兰秋狝”之所。公元1681年清帝康熙为锻炼军队,在这里开辟了一万多平方千米的狩猎场。清朝前半叶,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来这里举行以射猎和旅游为主,史称“木兰秋狝”。在清代康熙到嘉庆的一百四十多年里,就在这里举行木兰秋狝一百零五次。</p><p class="ql-block">木兰围场里面主要有塞罕坝风景区、御道口风景区、红松洼风景区、乌兰布统草原等景区。</p><p class="ql-block">辽代时,此处为辽帝避暑狩猎之所,有“千里松林”之称。清代,这里为蒙古喀喇沁杜楞君王扎锡和翁牛特镇国公吴塔特的领地。</p><p class="ql-block">木兰围场</p><p class="ql-block">公元1677 年,康熙皇帝首次北巡塞外,看中了这块“万里山河通远檄,九边形胜抱神京”的地方。</p><p class="ql-block">1681年,康熙第二次北巡,以“喀喇沁、敖汉、翁牛特诸旗敬献牧场” 的名义划定了14000 多平方公里的围猎场,这座清代的皇家猎苑就此而建立,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皇家猎苑。</p><p class="ql-block">自康熙二十年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前后一百多年的新建和扩建,木兰围场逐步界定为72个围。</p><p class="ql-block">清代初年,为蒙古喀喇沁杜楞君王扎锡和翁牛特镇国公吴塔特的领地。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第二次北巡,以“喀喇沁、敖汉、翁牛特诸旗敬献牧场” 的名义划定了14000多平方千米的围猎场;木兰围场设立后,成了皇家禁地,置以木栅、柳条为界,明文规定:“蒙古、民人不得阑入”,并派驻满蒙八旗八营官兵严格把守。 道光三年(1826年),木兰围场开围,允许百姓入围垦荒。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撤掉驻防官兵,木兰围场全面开放,被私垦,盗伐,原始森林被砍伐殆尽[5]。</p><p class="ql-block">当时的木兰围场,根据地形和禽兽的分布,划分为72围。每次狩猎开始,先由管围大臣率领骑兵,按预先选定的范围,合围靠拢形成一个包围圈,并逐渐缩小。头戴鹿角面具的清兵,隐藏在圈内密林深处,吹起木制的长哨,模仿雄鹿求偶的声音,雌鹿闻声寻偶而来,雄鹿为夺偶而至,其他野兽则为食鹿而聚拢。</p><p class="ql-block">等包围圈缩得不能再小了,野兽密集起来时,大臣就奏请皇上首射,皇子、皇孙随射,然后其他王公贵族骑射,最后是大规模的围射。</p><p class="ql-block">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内有一幅《乾隆木兰秋狝图》,生动地描绘了清代围猎的壮观情景。每次围猎,一般要进行二十几天。围猎结束以后,以张三营行宫举行盛大的庆功告别宴会,饮酒歌舞,摔跤比武。并宴请蒙古等王公,按军功大小,予以奖赏。</p><p class="ql-block">康熙帝选择木兰围场作为皇家猎苑,有其政治目的和战略意义。木兰围场北控蒙古,南拱京津,是历史上的战略要地。 清王朝自设立木兰围场之后,每年都要在这里以行围狩猎的方式演练军旅,推行“肄武绥藩”的国策,从而达到控制蒙古、震慑沙俄、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北部边防的目的。这时的木兰围场实际上已成为清政府的主要政治、军事活动场所,是北京——避暑山庄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1690年,康熙在这里举行了著名的平定噶尔丹叛乱的乌兰布通战役。</p><p class="ql-block">从康熙二十年(1681 年)至嘉庆二十五年 (1820 年)140 年间,康熙、乾隆、嘉庆先后来围场举行“木兰秋狝”105 次之多。雍正在位13年,没有到过围场,但他遗嘱“后世子孙,当遵皇考所行,习武木兰,毋忘家法。”</p><p class="ql-block">严格保护</p><p class="ql-block">木兰围场建立后,自康熙至嘉庆的历代皇帝,包括从未到过木兰围场的雍正帝都曾严令“民人不得滥入”,“禁樵牧”,“禁伐殖”,并派八旗兵严加看守;还进行了有计划地围猎,每次秋狝只择其中的十余围进行狩猎,其余众多围则是休养生息,令野生动植物得以繁衍恢复;不过猎,不滥猎,在每次木兰秋狝时都严令随行军骑“遇母鹿幼兽一律放生”,设围时留有一缺口,令年轻力壮之兽得以逃生。每次围末,“执事为未获兽物请命,允其留生繁衍,收兵罢围”。</p><p class="ql-block">开围荒废</p><p class="ql-block">道光继位后,秋狝之礼废止,1826(道光三年)木兰围场开围,允许百姓入围垦荒,它逐渐衰落下去了。现在,作为闻名中外的旅游景区的木兰围场,只是当年皇家狩猎场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到了清朝晚期,宫廷下令,对木兰围场原始森林进行砍伐,原始森林被砍伐殆尽。</p><p class="ql-block">全国解放后,1962年,国家决定在此建大型机械化林场。经过林场工人几十年的艰苦努力,现在木兰围场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工林场,浩瀚森林已经恢复当年的活力。辽阔的蒙古草原,焕发出青春魅力。满山遍野的山花,笑迎天下游客。田纪云同志曾赞此是“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p><p class="ql-block">1982年,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p><p class="ql-block">1991年国家建设部通过专家论证把木兰围场确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随着人们回归自然愿望的增强,来这里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到2010年年接待游客已达250万人次。</p><p class="ql-block">1991年,国家建设部通过专家论证把木兰围场确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p><p class="ql-block">2005年,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主要景点</p><p class="ql-block">历史上的木兰围场主要由现在的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和红松洼自然保护区等三大景区组成。</p><p class="ql-block">塞罕坝景区</p><p class="ql-block">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园,蒙古语叫“塞罕达巴罕色钦”,意思是美丽的高岭。在清朝属著名的皇家猎苑之一“木兰围场”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木兰围场</p><p class="ql-block">森林公园总面积142万亩,其中森林景观106万亩,草原景观20万亩,森林覆盖率75.2%。独特的气候与悠久的历史,造就了这里特殊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里有浩瀚的林海、广袤的草原、清澈的高原湖泊和清代历史遗迹。塞罕坝动植物种类繁多,有高等植物81科、312属、659种,有以狍子为主的兽类11科、25种,有以黑琴鸡为主的鸟类27科88种。</p><p class="ql-block">著名景点有:康熙点将台、将军泡子、塞罕湖、塞罕塔和十里画廊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