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藏阿里环线自驾游D16天:今天目的地神山冈仁波齐和圣湖玛旁雍措,一天的行程都在神山冈仁波齐转山,沿圣湖玛旁雍措环遊,看圣湖🌇夕阳。</p> <p class="ql-block">冈仁波齐(藏语:གངས་རིན་པོ་ཆེ་),被意为“雪山宝贝”。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讨论,中心位置在东经81.3°,北纬31°附近,是冈底斯山的主峰。冈仁波齐海拔6656米,雪峰四壁对称,形如金字塔。与拉萨的直线距离高达1000公里,与札达、噶尔、革吉三县接壤,与印度、尼泊尔毗邻。</p> <p class="ql-block">阿里最经典的三个地方是冈仁波齐、古格王朝遗址和玛旁雍措,它们分别代表神山信仰、历史遗迹和圣湖文化,是阿里地区最具标志性和不可替代的旅游核心。</p><p class="ql-block">冈仁波齐:世界中心的宗教圣山</p><p class="ql-block">地位与特征:冈仁波齐是冈底斯山脉主峰,海拔6656米,金字塔状峰顶终年积雪,被藏传佛教、印度教等四大宗教奉为“世界中心”,其南面冰槽形成的“卍”字纹被视为神圣符号。</p><p class="ql-block">文化意义:信徒认为转山可洗脱罪孽,每年吸引大量朝圣者,52公里转山线路是徒步经典。</p> <p class="ql-block">冈仁波齐被西藏原始宗教苯教、藏传佛教、耆那教、印度教一致认定为世界中心,是众神聚会的香巴拉,素有“阿里之巅”的誉称,也是世界公认的神山。</p> <p class="ql-block">冈仁波齐峰来源于藏语,藏语中“冈”意为雪、雪山,冈仁波齐的藏语意为“宝贝雪山”。藏族人常用来尊称一些地位极高的高僧大德、上师大活佛等。所以这两个词合起来的称法,既表现了藏族人对冈仁波齐雪山的敬仰,又表现出了某种心理上的亲近,形容这座雪山就像身边的上师活佛一样。</p> <p class="ql-block">一提到阿里,必不可少的要提到冈仁波齐。</p><p class="ql-block">神山冈仁波齐海拔6656米,屹立在阿里地区的普兰境内,距离狮泉河有200多公里的路程,藏语中“冈仁波齐”为“神灵之山”之意,它曾评为中国最美的的十大名山之一。</p><p class="ql-block">冈仁波齐峰形似金字塔,气贯长虹直插云霄,峰顶好像七彩圆冠,周围如莲花环抱,山身如水晶砌结,发出冷峻之气。</p><p class="ql-block">冈仁波齐是世人公认的神山,同时被藏传佛教、苯教、印度教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这里还是苯教的发源地。</p><p class="ql-block">聚集在冈仁波身上的宗教如此之多,它们在认知、修持方式、仪轨细节上各有千秋,但都凝结成同一个最单纯最原始的仪式,那就是行走。行走,是人们用身体表达信仰的方式,是通往内心之路。</p> <p class="ql-block">神山冈仁波齐。冈仁波齐的转山分为内转和外转两条转山线路,它是徒步者心中的经典线路。冈仁波齐(藏语:གངས་རིན་པོ་ཆེ་),被意为“雪山宝贝”。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讨论,中心位置在东经81.3°,北纬31°附近,是冈底斯山的主峰。冈仁波齐海拔6656米,雪峰四壁对称,形如金字塔。与拉萨的直线距离高达1000公里,与札达、噶尔、革吉三县接壤,与印度、尼泊尔毗邻。</p> <p class="ql-block">冈仁波齐转山是围绕西藏阿里地区冈仁波齐神山进行的宗教朝圣活动,被藏传佛教、苯教、印度教等宗教视为洗清罪孽、积累功德的修行方式,也是旅行者的心灵体验之旅。游客通过徒步体验高原风光与人文景观,实现“身体在地狱,眼睛在天堂,灵魂在洗礼”的独特感悟。</p> <p class="ql-block">冈仁波齐经幡广场位于中国西藏阿里地区,海拔4740米,是冈仁波齐外转山路线的重要节点,以密集的五彩经幡群和神山全景视角著称。</p> <p class="ql-block">冈仁波齐经幡广场的地理位置与宗教意义</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位于冈仁波齐山西南侧,海拔4740米,是外转山路线(全长约52公里)的起点或接驳车终点。</p><p class="ql-block">宗教功能:藏传佛教信众在此悬挂经幡传递祝福,广场旁设有天葬台(坛城台),是转山途中重要的宗教仪式场所。</p> <p class="ql-block">冈仁波齐经幡广场挂经幡,求佛保平安!</p> <p class="ql-block">冈仁波齐转山是藏传佛教、苯教、印度教和耆那教共同尊崇的朝圣之旅,全程约52-56公里,最高点卓玛拉山口海拔5630米,最佳季节为5月至10月,需2-3天完成,需提前办理边防证并适应高海拔。</p> <p class="ql-block">冈仁波齐的转山分为内转和外转两条转山线路,它是徒步者心中的经典线路。冈仁波齐(藏语:གངས་རིན་པོ་ཆེ་),被意为“雪山宝贝”。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讨论,中心位置在东经81.3°,北纬31°附近,是冈底斯山的主峰。冈仁波齐海拔6656米,雪峰四壁对称,形如金字塔。与拉萨的直线距离高达1000公里,与札达、噶尔、革吉三县接壤,与印度、尼泊尔毗邻。</p> <p class="ql-block">Day1:塔钦(海拔4600m)→止热寺(约5080m)。</p><p class="ql-block">距离20-22公里,徒步6-8小时,途经经幡广场、曲古寺,可观赏冈仁波齐北壁。</p><p class="ql-block">Day2:止热寺→卓玛拉山口→塔尔钦。</p><p class="ql-block">距离30-34公里,徒步9-12小时,凌晨出发翻越卓玛拉山口(5630m),经天葬台、慈悲湖,返回塔钦。</p><p class="ql-block">体力不足者可拆分行程,在尊最普寺住宿一晚。</p> <p class="ql-block">最佳季节与行前准备</p><p class="ql-block">最佳时间:5-10月,气候温和,积雪少;7-8月为雨季需备雨具,避开11月-次年4月严寒封山期。</p><p class="ql-block">必备证件:边防证(填写“阿里地区”或“普兰县”)、身份证。</p><p class="ql-block">装备清单:</p><p class="ql-block">衣物:防风防水冲锋衣、保暖抓绒/羽绒、高帮防水登山鞋、保暖帽手套。</p><p class="ql-block">工具:双登山杖、头灯、SPF50+防晒霜、墨镜、保温杯(1L以上)。</p><p class="ql-block">药品:高原安/红景天(提前服用)、布洛芬、葡萄糖、感冒药。</p><p class="ql-block">补给:高热量路餐(巧克力、能量棒),沿途茶馆可购热水泡面。</p> <p class="ql-block">注意事项与禁忌</p><p class="ql-block">高反应对:提前在拉萨或日喀则适应2-3天;出现严重头痛、呕吐立即下撤,血氧低于80%需就医。</p><p class="ql-block">文化禁忌:必须顺时针转山(苯教信徒逆时针),不踩踏经幡、玛尼堆,不随意拍摄朝圣者。</p><p class="ql-block">安全环保:碎石坡路段谨慎行走;垃圾自行带走,禁用不可降解用品;结伴而行,遇恶劣天气勿强行翻越山口。</p><p class="ql-block">实用信息:门票150元/人;塔钦有住宿(如冈仁波齐宾馆);网络信号部分路段缺失;建议购买含高海拔救援的户外保险。</p> <p class="ql-block">曲古寺在阿里地区之普兰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以北、神山冈仁波且峰西面,即转山途中遇到的第一座寺庙。</p> <p class="ql-block">曲古寺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地处冈仁波齐峰西侧,是转山路线的首座寺庙,因主供自生无量寿佛(藏语称“曲古”)石雕而得名。该寺由瑜伽行者念钦于13世纪创建,原名“聂布日宗”,依山而建,现存建筑为白墙红顶的藏式风格,海拔4820米,是远眺冈仁波齐西壁雪峰的观景点。</p> <p class="ql-block">民间传说,绕曲古寺转十三圈,相当于转冈仁波齐一圈;转寺庙一百六十九圈,相当于转冈仁波齐十三圈,可以进入内圈道。</p><p class="ql-block">因为转冈仁波齐内圈道门槛很高,须外转十三圈,才能取得内转神山的资格。</p><p class="ql-block">而外转神山因人而异,大概需要1-3天来完成,如果因为身体状况、年龄,或时间紧迫等原因没办法转完冈仁波齐,可以转曲古寺替代。</p> <p class="ql-block">寺庙历史上曾遭损毁,1985年重建后恢复宗教活动。寺内保存释迦牟尼佛像、《甘珠尔》佛典及噶举派高僧遗骸,另存班钦·那若巴法螺、铜锅等圣迹。主供佛像据传曾经历古格士兵争夺及神异回归事件。周边分布修行洞、圣泉、长寿三尊峰等遗迹,相传与莲花生大师伏藏相关。作为转山起点的重要节点,其山下设有补给点供朝圣者休整。</p> <p class="ql-block">曲古寺来历</p><p class="ql-block">曲古寺,依山而建,原称“聂布日宗”,由瑜伽行者念钦(即聂波大成就者)所建,而得名。又由于该寺主供自形无量寿佛(曲古)石雕像,故称为“曲古寺”。</p> <p class="ql-block">曲古寺在阿里地区之普兰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以北、神山冈仁波且峰西面,即转山途中遇到的第一座寺庙。依山而建的曲古寺,是欣赏冈仁波齐西南面很不错的地方,这附近也是在转山路上,神山看起来最像金字塔形状的位置。</p><p class="ql-block">曲古寺观景台,方便游客近距离欣赏冈仁波齐西南面风光,白雪覆盖的山巅,在高原的阳光下闪烁耀眼。</p> <p class="ql-block">冈仁波齐入住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玛旁雍错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东北约35.0千米,西与拉昂错相邻,</p><p class="ql-block">玛旁雍错原是外流湖,其后又因冈底斯山前洪水、冰水堆积,堵塞河谷,演变成为内陆湖。</p><p class="ql-block">玛旁雍措是西藏三大圣湖之首。</p> <p class="ql-block">吉乌寺坐落在圣湖——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玛旁雍措的西岸,寺区碧草青青,殿宇巍峨,静静的圣湖清澈见底,气势壮观,风景幽雅迷人,从矗立的山顶居高临下,俯瞰湖面,寺区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寺庙矗立在一座拔地而起的淡红色山体之上,被信徒们称为桑朵白日山,其意为铜色山,是莲花生大师所居净土圣地名,从山顶居高临下,可以将玛旁雍措尽收眼底。因为寺庙地处前往普兰县的交通要道,所以前来朝圣的信徒众多。据传莲花生大师曾在此降魔伏妖时逗留过七天,并在寺庙所在山体的洞穴中修行多日,山体的西南面至今保留着该修行洞。吉乌寺因莲花生大师的传说在当年也被称之为吉乌莲花城堡,岩石上还留下其脚印多处。 寺庙最早供奉的是一尊整根檀香木雕刻而成的莲花生大师像,寺外是一排壮丽的白塔依次排开。后来由顶钦顿珠在此兴建了竹巴嘎举派寺庙,从此寺庙改为竹巴噶举派寺庙。其内的主供为莲花生大师的药泥塑像。</p> <p class="ql-block">玛旁雍错为内陆淡水湖,水位4586.00米,最大水深81.80米,平均水深约46.00米,蓄水量200.0×108立方米,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淡水资源量最丰富的湖泊之一。岸线长83.0千米,发展系数1.15。玛旁雍错湖区年均气温2.0℃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68.6毫米,6—8月占年降水量约55%,蒸发量2197.4毫米。</p> <p class="ql-block">玛旁雍错在藏语中意为“永恒不败的碧玉湖”,起因是11世纪在湖畔进行的一场宗教大战,结果,藏传佛教噶举派大胜外道黑教,“玛旁”就是纪念佛教的胜利,此湖因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印度人对玛旁雍湖的敬仰之情还由于印度著名的领袖圣雄甘地的骨灰也曾撒入了玛旁雍湖。所以每年夏季,印度、尼泊尔和西藏的香客纷纷到此朝圣沐浴以求功德,他们还将圣湖的水千里迢迢带回家去,当作珍贵的礼品,馈赠亲友。</p> <p class="ql-block">玛旁雍错目前门票政策为150元/人,但可通过免费观景台、国道564沿线拍摄或特定时段(如2025年中高考毕业生8月30日前免票)等方式免门票游览。</p><p class="ql-block">免门票游览方法</p><p class="ql-block">国道564观景台:沿G564国道行驶,东侧设有免费观景台,可全景拍摄圣湖,下午顺光拍摄效果最佳。</p> <p class="ql-block">拉昂错湖(Lhanag-tso、又名Rakshas),人称鬼湖,藏语意为“有毒的黑湖”,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海拔4574米,与淡水的圣湖一路相隔,为微咸水湖,因此其湖水人畜皆不能饮用,这大概便是“鬼湖”之名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拉昂错湖鬼湖拉昂措是圣湖的近邻,风光同样美丽,湖水同样是蓝得心醉,可却被扣上“鬼湖”的恶名,被打入另册。其实圣湖鬼湖原本为一湖,由于冰川携带的碎屑物质在冰川融化后堆积在原大湖的中部,使湖床抬升,之后全球变暖,蒸发加剧冰川萎缩,补给水量减少,大湖面积萎缩,造成湖泊水位下降。</p> <p class="ql-block">拉昂措。</p> <p class="ql-block">咸水湖拉昂错</p><p class="ql-block">与淡水的圣湖一路相隔的是咸水湖拉昂错(又名rakshas,4573米)。拉昂错湖水呈深蓝色,相当咸。周围没有植物、没有牛羊,死气沉沉,没有生机,人称“鬼湖”。一条狭长的小山丘把玛旁雍错和东侧的拉昂错分开,有一道水渠(ganpa chu)连接两湖,虽然一向都是干的,但是当地人相信总有一天会有水从玛旁雍错流进拉昂错,同时会有一条金色的和一条红色的鱼游进拉昂错,这样鬼湖的水以后就也会变得像玛旁雍错一样的清甜了。偶尔在特别特殊的年份,水大的时候,的确有水在水渠里流动。</p> <p class="ql-block">在从神山或圣湖去普兰的时候会有很长的一段路是在鬼湖旁边,道路距离湖边只有不到1公里。由于湖色异常的美,所以有些旅行者喜欢走到湖边看个究竟,其实湖边什么也没有。拉昂错,人称鬼湖,与圣湖一堤之隔,两湖之间的地带是进出普兰县的必经之路。据说鬼湖是无风三尺浪。其实这里的景色非常美丽,湖边暗红色的小山,颜色迷离。卵石滩象一条白亮亮的银带,镶在湖边。湖里还有一个小岛,是暗红色。在拉昂错湖畔,人常有一股奇怪的感觉在胸中升起:偌大的湖区见不到一人一畜,空旷得象是站在了宇宙边缘。据说玛旁雍错与拉昂错湖底相通,一边是淡水的圣湖,另一边却是咸水的鬼湖。可以说,拉昂错也是一引人入盛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成因</p><p class="ql-block">鬼湖拉昂错,紧邻玛旁雍错,属微咸水湖。由于湖水不能饮用,且湖岸周围植物绝少,故被称为“鬼湖”。拉昂错与玛旁雍错曾经相连,后因湖面下降,才分成了两个湖。两湖间还有一河相通,圣湖的水可以流到鬼湖中。玛旁雍错与拉昂错原本就是一个湖,只是后来因为地质变化和气候变迁分成了现在的两个湖泊而已。曾有专家考证过,吉乌村所在的河谷地带就是连接玛旁雍错与拉昂错的河道,在雨水充足的年份里,这条河道会将两湖连为一体。故此鬼湖之称纯属人们杜撰而来,也许将拉昂错比作鬼湖,正好应验了人们有神必有鬼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拉昂措。</p> <p class="ql-block">漫步湖边,冷风迎面扑来,如雷贯耳的波涛声动人心弦。站在鬼湖岸边,一股忧伤的感觉顿时从胸中升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苍天悠悠,大地空旷,旅者就像是站在了宇宙边缘,却一直都找不到人生的归宿。伤心的眼泪不停地流,但很快就被狂风吹干,唯有孤独的灵魂日夜徘徊在寂寞的雪山之中。</p> <p class="ql-block">楚果寺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玛旁雍错南岸,地处冈底斯山下,海拔约4500米,面朝冈仁波齐神山,南邻海拔7694米的纳木那尼雪山。该寺由竹巴噶举派大师杰瓦创建于19世纪,原属竹巴噶举派,后归入格鲁派贤培林寺管辖。现存建筑包括1984年重建的十八间房屋、十二根柱子的大经堂,主供纯金制金刚持像、释迦牟尼及师徒三尊药泥塑像,并供奉玛旁雍措湖神与龙王塑像。建筑采用白墙黑窗红边装饰,内部绘有高僧与老虎主题佛教壁画,为圣湖周边现存规模较大且保存完整的寺庙之一。</p> <p class="ql-block">该寺于2013年被列为西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僧侣十余人,冬季湖面仅寺畔南浴门不结冰。2025年普兰县贤柏林寺片区管理委员会启动寺庙光伏离网供电采购项目,预算100万元,后因故流标。作为转湖朝圣的重要节点,该寺设有边防工作站,承担边境守卫职责。十一世班禅曾在此举行祭湖佛事活动,信众参与保障工作。寺院管理者洛桑山丹推行“以寺养寺”模式,开展社会福利事业。</p> <p class="ql-block">它是圣湖周围现存寺庙中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寺庙之一。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楚果寺是一座只有十几位僧人的小寺庙,周围几十里地找不到一户人家。寺庙在海拔4500多米,气候寒冷,交通不便。</p> <p class="ql-block">在楚果寺的南面,就是纳木那尼雪山 ,主峰海拔7694米,纳木那尼原意为“主妇双鼻”,被称之为“圣母之山”,与神山冈仁波齐遥遥相对。</p> <p class="ql-block">玛旁雍措的夕阳也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入住民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