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国庆回家,推开母亲家的门,最先迎接我的,竟是摆在桌上的一根根大小不一的丝瓜,鲜嫩,翠绿,长短不一,且有灵气。母亲说到今天为止,今年共摘了131根。那自豪的喜悦神情,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在阳台不足十平米的狭长空间里,硬生生的被母亲经营得如同微缩的田园。丝瓜藤是这里的主宰,它们沿着母亲牵好的细绳,以一种倔强的姿态向上攀爬,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绿网。阳光筛过心形的叶片,在地板上印下晃动的光斑,像时光细碎的私语。像生命奔腾的波澜,悄无声息,持久有力。</p> <p class="ql-block">在父亲去世后,母亲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这个小小的阳台上,每天天蒙蒙亮就开始劳作:浇水,去虫,还给小黄花做人工受精,每天忙的不亦乐乎。起初只是藏在叶底的几朵黄花,引来蜜蜂终日嗡鸣。其间,母亲便会在叶丛深处,发现一根悄然成形的小丝瓜,像捉迷藏的孩子突然现身。这发现总让她在我周末回家时的第一时间告诉我,那眼神,那神情,那言语如漾起孩子般的得意。</p> <p class="ql-block">丝瓜是懂事的,也是用心的。知道阳台地方金贵,所以长得格外匀称修长,格外的卖力,以至于我都不敢相信数据的真实,直到发现阳台桌上那本被阳光晒得发黄记录本。关键这131根还不包括长像不均,七头八脑提前摘掉的。</p> <p class="ql-block">记得第一根收获时,母亲执意要等我们回来。中午吃饭时说:"这是今年刚摘的第一根,你们尝尝。"看着餐桌上,碧绿如玉,入口清甜丝瓜汤。我们谁都没太在意,只是应声附合了几句。母亲却不停地说:“自己种的,没有农药,你们多吃点。”她开始絮絮地说起她种丝瓜的心得——如何用鱼内脏,药渣,虾壳,掏米水等生活垃圾沤肥,如何搭架,牵绳引蔓上架,如何辨别公母黄花,并给它们授粉。那些我曾以为枯燥无味的农事,从她口中说出,竟都有了诗的韵律。</p> <p class="ql-block">渐渐地,我明白了母亲收获的,远不止这几根丝瓜。这片绿色改变了她生活的节奏。每天浇水、施肥、捉虫,成了她与自然最亲密的对话,而阳台的菜园便成了她的天地。邻居来访,她会热情地分享种菜心得,并大方的赠带上几根,成了她融洽邻里关系表达爱意的方式。</p><p class="ql-block">渐渐的,我懂得了:母亲种瓜如同持家,精打细算,用心良苦,看似种瓜,实则在与生命最本真的状态对话。</p><p class="ql-block">渐渐的,我懂得了,母亲在阳台上种下的,对生活的眷恋,更是对我们无声的牵挂。那丝瓜架子,就是她用最朴素的方式,为自己、也为儿女构筑的一座小小花园——在这里,季节有了痕迹,时光有了温度,爱有了最具体的形状。</p><p class="ql-block">而我们总是后知后觉,不懂珍惜,有愧于您的付出[抱拳]</p><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2日落笔随感于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