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进上古的入口

悠然🎣

<p class="ql-block">  在陕北桥山的苍茫林海间,黄帝陵静静矗立着。这儿始终锚定着华夏儿女的精神根脉,是全世界华人的精神故乡。</p> <p class="ql-block">  轩辕庙山门前这条名叫龙尾道的台阶共95级,5个踏步逐级登高,寓意着黄帝的九五至尊。</p> <p class="ql-block">  仿汉风格的山门位于轩辕庙的中轴线上。庙门正上方的石匾“轩辕庙”三个字是蒋鼎文先生在1938年清明节祭奠的时候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  走进山门,西侧有一株高大的古柏映入眼帘,这就是著名的黄帝手植柏。据说当年黄帝战败蚩尤之后,曾经定居在桥山。他开始教老百姓伐树筑屋,但没有几年周围的树都被砍光了,遇上暴雨来袭因没有树木导致了山洪爆发,于是黄帝就召集百姓要求停止砍伐并且带头栽树。这棵黄帝亲手种植的柏树经历了五千多年的风雨、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如今依然苍翠挺拔、枝繁叶茂,被誉为中华百科名树之首,世界柏树之冠。</p> <p class="ql-block">  它边上还有一颗小树。别看它小但辈分却很大,因为它是轩辕柏落下的种子自然发芽生长的,意味着炎黄子孙的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  沿着中轴线往前走就是诚心亭了。我们拜谒黄帝前要先在这里整理衣冠、备礼品,平静心情,消除杂念。</p> <p class="ql-block">  诚心亭和碑亭之间西侧伫立着香港回归纪念碑和澳门回归纪念碑。右侧还留有一块地方,其实是为台湾留着的。</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两块纪念碑往前走就是碑亭了。亭内共存放四通石碑,主要是近现代名人的题咏和重修碑记。</p> <p class="ql-block">  其中毛泽东在1937年4月5日清明节写的《祭黄帝陵文》,被誉为抗日战争的出师表。</p> <p class="ql-block">  穿过碑亭,有一株柏树叫汉武挂甲柏,又称将军柏。根据记载,当年汉武帝在征讨朔方(现内蒙古中西部以及山西北部地区)返回时将这颗柏树作为放置战甲的地方,因此这颗柏树称为“挂甲柏”,表达了汉武帝对黄帝的尊敬和祭祀的意义。这颗汉武挂甲柏与黄帝手植柏成为轩辕庙最珍贵的两棵树。</p> <p class="ql-block">  汉武挂甲柏下有一块黄帝脚印石。这块1956年出土于黄帝县东南周家哇村的青石板上,镌刻的脚印长62厘米、深2厘米,经鉴定为汉代文物。在1965年移到轩辕庙。</p> <p class="ql-block">  人文初祖大殿是祭祀轩辕黄帝的正殿,面阔七间、进深3间,门楣上悬挂的“人文初祖”匾额是国民党爱国将领程潜在1938年夏天祭陵时所题。殿内供奉着一尊巨大的轩辕黄帝石刻浮雕像。</p> <p class="ql-block">  走上祭祀广场。这儿是举行祭祀大典的重要场所,占地1万平方米,均由花岗石板铺装而成,可供5000人举行祭祀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东西两侧分别列着九尊高两米的青铜铸牛鼎。东面还有一口龙魂大钟、西面立有一面龙威打鼓,整个祭祀广场庄严肃穆,威风凛然。</p> <p class="ql-block">  祭祀广场北端的石台上坐落着简洁、古朴、宏伟的轩辕殿,里面也有一尊巨型黄帝石刻像。在这个地方你还可以拍出一张非常好看的照片,叫天圆地方。</p> <p class="ql-block">  这儿的泥土裹挟着上古的气息、碑石承载着民族的追思,从先民祭奠到今日寻根,在时光长河里续写着中华文明的脉络,是我们炎黄子孙一辈子一定要来一次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