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世人一直在犯的一个错误是,无论男女,在感情关系里,都分不清到底是爱自己的想像在对方身上出的影子,还是爱对方本身。其实所谓失败,往往就是把自我的寄托、梦想、善良等等投射在对方身上,这种投射在感情初始,会发出耀眼的光芒,但却像梦一样是虚幻的,在现实面前一定会破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无数感情关系走向困境乃至破裂的核心症结。这不仅仅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浪漫,更是一种深层的心理投射,当投射的幻象与现实碰撞时,关系便迎来了它的终极考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以,我们究竟在爱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感情初期,尤其是在热恋阶段,我们爱的往往不是一个完整、真实、立体的人,而是我们内心构建的一个“完美客体”。这个客体是由什么构成的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内心渴望但自身不具备的特质(如勇敢、洒脱、才华),会在遇到一个似乎拥有这些特质的人时,被迅速放大和聚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来自于我们原生家庭的经历、看过的文艺作品、社会规训等,在心中形成了一个“理想伴侣”的模板。当对方某方面符合这个模板时,我们便不自觉地将其他部分也“脑补”完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将对方视为“更好的自己”或“理想中的自己”的载体。爱他/她,仿佛就是在爱那个我们渴望成为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时,我们爱的其实是我们自身需求的投射,是照在对方这片“空白屏幕”上的一道我们自己的光。这道光如此耀眼,以至于我们看不清屏幕本身的纹理和瑕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热恋期的光环效应终究会褪去,这是关系的客观规律,而非任何人的过错。当生活从风花雪月落入柴米油盐,真实的对方开始显现:你原以为的“洒脱不羁”,现在却是“不负责任”;你原以为的“温柔体贴”,现在的感觉却是“缺乏主见”、“没出息”,甚至是“虚伪”。你原以为的“雄心壮志”,现在看来却是“拉大旗作虎皮”、“吹牛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时,痛苦产生了。但这痛苦并非源于对方“变了”,而是你的“投射”在现实的墙壁上撞碎了。你感到失望、愤怒、被骗,其实是因为你发现,对方无法永远承载你的梦想和寄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反过来,没有梦,就没有所谓爱情。人心最大的能力或者说是问题,就是造梦。人内心的臆念如水中蜉蝣数不胜数,这些臆念来自于自我的匮乏、营养不良,却又加上了群体基因的遗传、家庭教育的影响、有益和有害文化的浸染,尤其是短视频时代零乱信息的狂轰乱炸,在荷尔蒙的刺激下,人成了不知自己之所以然的怪物,这个怪物又平空造了一个又一个梦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不仅是梦的囚徒,更是自己内心的造梦师,而整个时代与文化都向我们的梦工厂提供着的原材料。我们顶着一个由臆念、匮乏、遗传和文化碎片拼凑成的VR头盔在人间行走,我们看到的从来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经过这个“梦之头盔”过滤、渲染甚至篡改后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造梦,却又不知道梦的源头,于是我们把梦当作了真相。这个深渊,是一个自我指涉的循环迷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因为内心的匮乏(缺爱、缺认同、缺安全感,造出一个完美的梦来填补这份匮乏 ,然后戴着这个梦的头盔去寻找一个能实现这个梦的“他者” ,当发现他者无法填满时,匮乏感加剧,于是便悲伤、失望,或者再造一个更虚幻、更苛刻的梦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在这个迷宫里疲于奔命,就像不停地追逐自己尾巴的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男人和女人的头上戴着这个梦的VR 头盔,到处去翻腾寻找符合这个 VR 头盔的对象。问题是,这个梦也是变化无常、动荡不安的。谁能恰好时时刻刻符合这个梦幻的模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要求一个活生生的、同样在不断变化的人,去时时刻刻匹配一个动态的、由算法和潜意识共同编写的梦幻模板——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是一切痛苦和“不合格”感的来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即此,人就掉进了自己给自己挖好的深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