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个宝贝暑假在成都度过!“2”

小脚丫

<p class="ql-block">这个暑假,我们带着两个孩子来到成都,第一站就住进了青羊宫附近的一家亲子民宿。一进活动室,孩子们就被满桌的手工材料吸引住了。他们围坐在木桌旁,一个拼积木,一个用胶水粘小纸片,笑得眼睛都弯成了月牙。房间里挂着彩色风铃,墙上贴着熊猫贴纸,连空气里都飘着一股童真的甜味。</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去了一个社区儿童科学坊,孩子们第一次做“彩虹密度瓶”。看着酒精、油和水在透明瓶子里一层层分开,小姑娘瞪大了眼睛,小声说:“像极光!”小男孩则举着橙色滴管,一脸严肃地控制着液体流速,仿佛在执行什么重大任务。那一刻,我觉得科学的种子,大概就是这样悄悄埋下的。</p> <p class="ql-block">在锦城湖公园的篮球场,妹妹第一次站上投篮线。她站在两个黄锥之间,踮起脚,用力一抛——球没进,却弹到了爸爸头上,全场爆笑。她也不恼,拍拍短裙又捡起球,嘴里念叨着“再来一次”。哥哥在旁边当教练,一边比划动作一边喊“屈膝!出手!”树影摇晃,笑声一圈圈荡开。</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在宽窄巷子旁的一间绘本馆里,孩子们参加了一场“童画成都”主题活动。教室墙上画满了变脸、火锅和竹林熊猫,天花板的灯像星星一样亮着。当老师喊“举起你们的作品”时,妹妹高高举起她画的糖油粑粑,脸上沾了点彩笔印,笑得比阳光还灿烂。哥哥也不甘示弱,举着他那幅“会飞的杜甫草堂”,引得大家哈哈大笑。</p> <p class="ql-block">在一个树影斑驳的小院里,几个孩子围坐画画。妹妹用绿色画笔涂着竹叶,说:“我要画一只在吃竹子的熊猫宝宝。”她的小马尾随着动作一甩一甩,发夹在光下闪了一下。哥哥则专注地剪纸,剪出了一座歪歪扭扭的宽窄巷子门楼。桌上散落着彩纸和胶棒,风一吹,一张小纸片飞到了邻桌小朋友的水杯里,惹来一阵笑声。</p> <p class="ql-block">儿童节那天,我们赶上了街头的亲子嘉年华。桌上摆着马克笔、小机器人模型,还有“Happy Children's Day”的彩带。妹妹画了个戴辣椒帽子的熊猫,举着手比了个“耶”;哥哥则把机器人零件拼成了一辆“火锅战车”。窗外是绿油油的操场,阳光洒在孩子们的白T恤上,像镀了一层金。那一刻,节日的快乐不是礼物,而是他们眼里的光。</p> <p class="ql-block">有一天,学校组织了“教室午餐日”,孩子们坐在装饰着卡通熊猫的教室里吃饭。阳光从窗外斜斜地照进来,落在妹妹的饭盒上。她一边嚼着青菜一边小声说:“我觉得在教室吃饭,像在拍校园剧。”哥哥则把胡萝卜切成小熊猫脸,逗得同桌直笑。那一刻,连吃饭都成了游戏。</p> <p class="ql-block">傍晚路过锦里的一家小吃摊,“BOBO'S CHICKEN”的招牌在暮色中亮着暖光。妹妹被串串吸引,指着辣翅说想试试“成都味道”。摊主阿姨笑着递来一串微辣的,她小心翼翼咬了一口,眼睛立刻睁大:“辣!但好吃!”哥哥则选了蜂蜜鸡块,边吃边说“比炸鸡店的香”。</p> <p class="ql-block">在一条老街的甜品摊前,妹妹踮着脚看玻璃碗里的芋圆、红豆和椰果,像在挑选宝石。摊主阿姨笑着问:“小姑娘,要不要加一勺‘成都特调’?”原来是醪糟汤圆。她尝了一口,惊喜地转头说:“妈妈,这个甜得像夏天的风。”哥哥则捧着一碗冰粉,上面撒着山楂片和花生碎,吃得满脸都是。</p> <p class="ql-block">最让人意外的是,在一家民俗体验馆,妹妹居然拿起一串油炸蝗虫,金黄酥脆,还冒着热气。她盯着看了五秒,然后鼓起勇气咬了一小口:“嗯……像薯片!”哥哥吓得躲到我身后,却忍不住偷瞄。她说:“吃虫子的感觉,像在冒险。”我笑着想,这趟旅程,不就是一场童年的冒险吗?</p> <p class="ql-block">这个暑假,他们在成都的手工桌前、科学瓶边、街头巷尾,一点点长大。笑声落在宽窄巷子的石板路上,也留在我们心里。两个宝贝,一夏光阴,成都的风,正轻轻吹过他们的童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