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网络上,常常有人问:人活在世上,到底有什么意义?人生的价值究竟是什么?是啊,回望人类历史的长河,我们每个人都只是匆匆过客;面对浩瀚无垠的宇宙,我们甚至连一粒尘埃都算不上。作为独立的个体,我们似乎微不足道——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从平凡人的视角来看,我们确实不必夸大自己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人类的历史正是由千千万万个个体共同谱写的,茫茫宇宙也是由无数“尘埃”历经沧桑汇聚而成。因此,我们每一个人,又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与价值。</p><p class="ql-block"> 那么,人到底应该怎么活?这既是哲学的理论命题,也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答案,也有形形色色的活法。而我认为:人,正是因为怀抱想法,才活得有意义。</p><p class="ql-block"> 从最基础的层面说起:累了想休息,渴了想喝水,饿了想吃饭。温饱解决之后,我们开始渴望更好的生活——想品尝没吃过的美食,想住更舒适的房子,想穿更得体的衣服,想让自己看起来更美好……这些都是人们在物质层面的追求。</p><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人还有“诗和远方”的向往:希望人与人之间关系更和谐,愿家人健康长寿、快乐无忧,盼朋友真诚相待,望同事同心协力……这些,是人们精神层面的追求。</p><p class="ql-block"> 更有一些人,怀揣着更高远、更伟大的理想:他们为人类的和平、民主、自由、解放与进步而奋斗。马克思十七岁时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毛泽东少年时立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周恩来年少时即道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并写下“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赠言。</p><p class="ql-block"> 人们对物质与精神的种种追求,正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生动体现。</p><p class="ql-block"> 然而,不同人的想法常常会产生“冲突”:老板希望员工多干活、少拿钱,员工则希望多拿钱、少干活;领导期待下属多加班,下属却盼望少加班、多休息;开车的人希望行人让路,行人却希望车辆让人;顾客想少花钱吃好菜,饭店却想多赚钱;买家追求物美价廉,卖家盘算利润最大化;你希望物业费低、服务好,物业公司则想收费高、责任少……这样的对立无处不在。对于不同立场的人所持的不同想法,只能通过法律、道德、舆论、修养与监督等方式来寻求平衡。</p><p class="ql-block"> 正是这些形形色色的想法,构成了人生意义的源泉。一个人如果失去了想法,从主体角度来看,或许就失去了活着的意义。但从另一角度而言,即使一个人自己已无欲无求,仍可能被他人所需要——比如家里的老人,儿孙仍盼望他健康长寿,因为“父母在,家就在”。</p><p class="ql-block"> 拥有想法,只是人生有意义的前提;唯有努力奋斗,将想法变为现实,人生的价值才得以真正实现。</p><p class="ql-block"> 人生,其实就是不断萌生想法,并不懈努力将其实现的过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