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文:吴山客</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93439</p> <p class="ql-block">到了吉林市,又恰逢寒冬料峭的季节,那么,松花江的雾凇怎能错过呢!何况,不用走多远,在市郊的江滨公园,就能欣赏到仪态万千、婀娜多姿、独具风韵的雾凇奇观,如此良辰美景,岂能辜负!</p> <p class="ql-block">先说一个小插曲。那天,我们从长白山下来入住吉林市的当晚,有一在吉林市工作的朋友,因其回上海有事,特地委托他人设宴给我们接风洗尘,并邀请了当地有关领导作陪。按宴请规矩,主位应该留给邀请方,可那领导一进包厢,便径直走到主位入座,待其他随行人员入座后,不等介绍我们,领导便提着酒杯站起来,说,我先敬三杯,说三点,这也罢了,可他说每一点中还有三小点,结果就这么举着干站着听他讲话六七分钟,第一点还没说完,一杯酒也没下去,我们既渴又饿,没等他讲第二点,我们就先把酒喝掉坐下了,搞得那领导有些尴尬。后来一问,说是朋友委托我们请的客,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是坐错位置讲错话了。哈哈哈,到东北那旮瘩吃饭,酒桌文化实在是太丰富了。最具戏剧性的是,原以为我们几个南方小土豆酒量一定很差,没想到推杯换盏、你来我往之间,一不小心,愣是把那领导整多了,哈哈哈……</p> <p class="ql-block">晚上回宾馆途中,吉林朋友问我们明天早晨拍雾凇有何要求,我脱口而出,雾凇太单调,没有靓色,很难出片,我们一行可都是胡不拉茬的老爷们呢。朋友心领神会,第二天早晨到了江滨公园,居然真的带了两个吉林女孩,弄得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p> <p class="ql-block">从市区的宾馆到丰满区松花江畔的江滨公园,约40多公里。天还没亮,我们便启程前往。在车灯的照射下,沿途行道树上已是披银带玉,仪态妖娆,直至行驶到江滨路,道路两侧高大的柳树结满冰挂,形成如同琼楼玉宇般的拱门,与“琼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冰丝绦。如此美景谁裁出,腊月朔风似剪刀”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松花江水的晨雾太大,滨江公园的景物能见度很低,江对岸的景色更是一片朦胧,直到朝阳升起丈许高,柳树冰花、松柏银菊的奇特景象才依稀可见。好在两个吉林女孩甚是活跃,跟随着我们的镜头,在冰天雪地上跳来跃去,摆出各种造型,给茫茫的银色世界里增加了一缕靓色,弥补了光线不足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从早上7.30开始,随着太阳的升高,江面的浓雾也渐渐收敛,光线开始明亮起来,眼前豁然呈现出一个银色梦幻般的奇妙世界,仿佛被谁轻轻撒下一把碎玉,湖畔的枝条上挂满了晶莹的霜花。清晨的阳光洒落,每一株垂柳的枝条都晶莹闪烁,宛若玉枝垂挂,在微风中轻轻摇动;每一棵被雾凇所装扮的松柏都似银菊牡丹盛开、寒冬腊梅怒放,就连路边的小草,也被雾凇包裹得毛茸茸的,让人不忍触摸,如同童话世界中的精灵栖息地。这里没有喧嚣,只有静谧与纯净,每一帧画面都像被精心雕琢的画作,等待着人们用镜头去捕捉、用心去感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听同行的吉林朋友介绍,才知道雾凇的形成,是一场水与冷的默契共舞。当江面的水汽升腾,在遇到极寒的空气时,便凝结成微小的冰晶,附着在树枝、草叶之上。这种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连续几天的低温与适度的湿度共同作用。它不是雪,也不是冰,而是一种独特的自然现象,是大自然赋予这片土地的一份珍贵礼物。正因如此,松花江的雾凇才显得格外珍贵,它不是随时可见的风景,而是一种需要天时地利的自然馈赠。</p> <p class="ql-block">如此说来,来的早不如来的巧,天公如此给力,我们也算得上是有福之人了。因为上午还有要事安排,八点不到,我们只能与松花江雾凇匆匆别过,后会有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