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第14期(总第162期)</p> <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1日早晨,昆山市隆重举行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的升旗仪式,彩摄江南俱乐部的摄影人员早早地聚集在昆山城市广场,见证并记录这一振奋人心的时刻。天空刚泛起鱼肚白,广场上已聚集了不少市民,有老人牵着孙辈的手,有年轻人举着手机直播,还有孩子踮着脚张望。我们站在人群后方,调整着设备,心跳却早已随着国旗护卫队的脚步声悄然加速</p> <p class="ql-block"> 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旗杆顶端,那抹红终于缓缓升起。迷彩服的军人如松挺立,枪口笔直,目光坚毅。他们不是舞台上的演员,而是这片土地最沉默的守护者。他们的身影与身后现代化的高楼交叠,仿佛在诉说:今天的繁华,来自昨日的坚守。</p> <p class="ql-block"> 升旗手缓缓展开红旗的那一刻,风恰好吹起一角,像一只展翅的鸟,挣脱了地心引力。我按下快门,听见周围有人轻声唱起国歌,一个声音,两个声音,渐渐汇成洪流。那一刻,镜头里的画面不再只是仪式,而是一种情绪的流淌——是自豪,是归属,是千千万万人心中同一抹红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 国旗升至顶端,在蓝天白云下猎猎作响。喷泉随着节奏轻轻跳跃,像是为这庄严时刻打着节拍。远处的孩子举起小红旗,脸上贴着国旗贴纸,笑得灿烂。一位父亲抱着女儿,女儿高举着写有“家在昆山 我爱昆山”的心形气球,那气球飘得不高,却像一颗滚烫的心,悬在城市的上空。</p> <p class="ql-block"> 仪式结束后,一位戴眼镜的男士走上台前,声音沉稳而有力。他说的不是口号,而是这座城市的记忆与未来。人群安静地听着,有人点头,有人拍照,有人悄悄抹去眼角的湿润。原来,爱国不只是宏大的叙事,也可以是某个清晨,你愿意为一面旗早起,为一句话动容。</p> <p class="ql-block"> 活动进入尾声,广场上依旧热闹。红色气球飘向天空,像无数颗心在飞翔。孩子们追逐着,笑声洒满每一个角落。我收起相机,回头看了一眼那面仍在飘扬的国旗,忽然明白:我们记录的从来不是一场仪式,而是一种延续——是每一代人对这片土地不变的凝望。</p> <p class="ql-block"> 阳光正好,人潮未散。有人举起手机自拍,背景是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有人牵着家人合影,笑容比气球还轻盈。这座城市在这一天,把最热烈的情感写在脸上,藏在风里,融进每一帧画面中。</p> <p class="ql-block"> 一个小女孩穿着浅色花裙,在人群中格外显眼。她挥舞着小国旗,脸上贴着国旗贴纸,笑得毫无保留。她的快乐不掺杂任何复杂情绪,纯粹得像清晨的第一缕光。我忽然觉得,这或许就是仪式的意义——让最纯真的心,最先感受到最深沉的爱。</p> <p class="ql-block">一位父亲背着女儿,女儿高举着“家在昆山 我爱昆山”的气球,笑声随风飘远。他们走过喷泉,走过人群,走过镜头,也走过了这个城市最温暖的清晨。那一刻,我按下快门,心里想:我们拍的不是升旗,是千万种爱的表达方式。</p> <p class="ql-block"> 一群穿着“我爱中国”T恤的年轻人站在一起,旗帜与气球在手中交织成一片红色的海洋。他们不说话,只是站着,笑着,用最简单的方式宣告着归属。背景是昆山的天际线,玻璃幕墙反射着阳光,像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这片土地的每一次心跳。</p> <p class="ql-block"> 人群渐渐散去,广场恢复了日常的节奏。但那面国旗仍在飘扬,像一个不会熄灭的信标。我们收拾设备,回望这片曾被万人凝望的广场,知道今天的每一帧画面,都会成为明天的记忆。而彩摄江南,将继续行走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清晨与黄昏,用镜头,讲述更多关于热爱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摄影:马中华,王其兴,刘洪思,严建平,韩全,王学成,唐雪坤,沈新民,蒋长根,陈美琴,伏云生,袁文,辛伟,李理,蒋秋芳,陈新玲,金爱兰等</p> <p class="ql-block">编缉制作:陈美琴</p> <p class="ql-block">监制:王永华,王其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