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现实面前的真谛易语</p><p class="ql-block"> (原创)作家:吕承欢</p><p class="ql-block"> 一位四川的美篇读者友友,特意辗转到微信公众平台找我:“吕老师,这物欲裹挟的金钱社会里,做人咋就这么难,想活得体面更不容易,您有啥通透的见解不?”</p><p class="ql-block"> 我当时这样回复她:“做人,别把精明错当本事,别拿算计冒充聪明。耍心眼、占便宜,或许能得一时便利,却会耗光旁人长久的信任与支持。唯有品行端正、为人厚道,才能在世事浮沉里攒下满满真心,积攒起挡不住的运气。要知道,人品从不是虚话,它是一个人最高的‘学历’,更是最硬的底线——这便是为人处世最实在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细细想来,优秀的人从不会待人分三六九等,善良的人也从不会把友好藏着掖着。做人,始终要把人品放在前头;做事,终究要以靠谱为宗旨。难能可贵的是,在利益面前还能顾念他人,那是修养里熬出的淡泊从容;相处时还能让人觉得舒服,那是岁月沉淀下的温柔内涵。好的人品从不是天生的,是修一颗善良的心,养一张有情的嘴,口中有德不伤人,目中有人懂尊重,心中有爱不冷漠。始终善心、善言、善行,自然能得善果——这便是做人最质朴也最深刻的真谛。</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已走过六十六个春夏秋冬,越到老越明白:从前心心念念的“天伦之乐”,有时更像一场自欺欺人的温柔幻想。孩子的世界里,我们早已不是不可或缺的主角,顶多是偶尔露个面的“客串路人”。精心炖了一下午的汤、炒了满桌他们爱吃的菜,抵不过一句“外卖到了”;盼了大半个月的团聚,敌不过朋友一句“出来聚聚”。这便是扎心却真实的现实——年轻时把孩子当成生活的全部,拼尽全力付出一切,老了却常要面对突如其来的孤独。</p><p class="ql-block"> 孩子的人生轨迹,早已和我们越走越远,像两条平行的线,各自向前却难再交集。我们攥着日历数着他们回家的日子,等来的常是“忙”“下次吧”的推脱;省吃俭用攒下的积蓄想帮衬他们,小心翼翼的关怀想温暖他们,却换不来一次坐下来好好聊天的陪伴。原来人生的下半场,终究要学会自己走:空荡的房间里,只剩时钟滴答作响;拨出去的电话,常是无人接听的忙音。你把他们视作往后余生的牵挂,他们却把你归为“过去的时光”——这便是最残忍也最无奈的真相,也是做人越活越懂的“不容易”。</p><p class="ql-block"> 可人生哪有白走的路?那些让你寒心的经历,终究帮你看清了人心;那些让你难过的教训,终究帮你读懂了生活。有些路,踩过了才知深浅;有些人,交过了才知冷暖。生活偶尔逼着你低头,从不是要你认输,而是让你慢下来,看清脚下的路到底该往哪走,看清身边的人到底值不值得掏心——这便是“做人难”背后,藏着的最清醒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