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节岛B——南美五国游(12)

云霞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沿岛的南岸一路东去,先到了阿卡哈纳(Akahanga),复活节岛上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曾是岛上先民重要的生活区域或祭祀场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坍塌的石砌残骸及其石块分布在海边或草地上,摩艾躺倒,</span>“帽子”四散。</p> <p class="ql-block">这尊摩艾远观不大,近看不小。</p> <p class="ql-block">更多团友被海景吸引,忘了看遗迹的初心。</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沿途看到许多阿胡或石砌建筑的遗迹。</p><p class="ql-block">东北方向的高山是复活节岛上最高的山——特雷瓦卡火山(Terevaka),海拔507米 ,是复活节岛上3座主要已熄灭火山中最大、最高且最年轻的火山。该火山最后一次喷发是在更新世,年龄不到40万年 ,其上有几个较小的火山锥和火山口,其中一个火山口还形成了岛上3个湖泊之一的拉诺阿罗伊湖(Rano Aroi)。</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另一个重要景点附近,有一堆集中起来的红“帽子”。</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岛东南端海边的阿胡汤加里基(<span style="font-size:18px;">Ahu Tongariki</span>),是全岛保存较为完好的摩艾群遗址,矗立着15尊排列整齐、面向内陆的摩艾,是复活节岛标志性景点之一。</p><p class="ql-block">这些摩艾主要由凝灰岩(一种压实固结的火山岩)雕刻而成,多数只有上半身,有着长耳、深凹的双目、削额高鼻等特征,身形高大,平均高度4 -~6米,有的甚至更高,可惜只有一尊头顶“帽子”。历史上,阿胡汤加里基遭受过多次破坏,包括部落冲突以及1960年智利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冲击,石像纷纷倒地。后来,经过考古学家和当地居民多年的努力,于1992 ~1995年间,将15尊摩艾重新竖立在海边,恢复了其昔日壮观而神秘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这尊没戴“帽子”,但是最高大,小鸟也沾沾巨人之光。</p> <p class="ql-block">团友15位,1人拍照走远了,其余人学着摩艾,抱腹合影。</p> <p class="ql-block">石块围起来的保护区域,没有摩艾也不能走进。</p> <p class="ql-block">远离“大部队”,一尊摩艾干脆躺平,另一尊摩艾孤独守望。</p> <p class="ql-block">特雷瓦卡火山西南山坡上,是艾拉诺拉拉库(Rano Raraku),复活节岛上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制作摩艾的主要采石场。这里有数百尊未完工或已完工但未被运走的摩艾石像, 是研究复活节岛石雕文化的重要地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拉诺拉拉库仅允许游客进入1次,地导会带领游客从两个方向参观,避开山路的拥挤。</span></p> <p class="ql-block">还没上坡,山脚下就有巨大的摩艾“坯子”遗迹。</p> <p class="ql-block">山坡上,未完工的摩艾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同一尊摩艾</p> <p class="ql-block">在仅有头部冒出地面的摩艾中,小鸟挑选了一个下巴落地的最大头停留。</p> <p class="ql-block">两尊仰卧的摩艾,岩石下的头部已有雏形,当初是这样横着去雕刻吗?</p><p class="ql-block">地上前面这尊只露出一小部分脸面,要不是地导跳进围栏,细心拔除了青草,游客难辨其“庐山真面目”。</p> <p class="ql-block">这个头部的雏形,长度超过2米。</p> <p class="ql-block">山路高处尽头的摩艾,似乎在仰天长叹:怎么不让我成为身后那15尊大将中的一员?</p> <p class="ql-block">据说站在特雷瓦卡火山山顶,可以360度俯瞰全岛以及环绕的南太平洋。半山坡上,只能看东边的大海,刚去过的阿胡汤加里基,西边的牧场和其它小火山。</p> <p class="ql-block">下山另有蹊径,可以避开爬山者。</p> <p class="ql-block">上午的第三个景点,去看复活节岛这个“世界的肚脐”上的“肚脐”。</p><p class="ql-block">路上,导游反复问大家:地球的肚脐该有多大?从围墙进入走了好一阵,终于看到了海边的库拉石脐(Te Pito Kura)。</p> <p class="ql-block">有人失望:这么小?这块被石块圈起来,还有4个“小卫士(小圆石)”的圆石,据说有神奇的磁力,能影响指南针的方向,被拉帕努伊人视为 “世界的肚脐”, 体现了复活节岛原住民对自然力量的崇拜与敬畏。</p> <p class="ql-block">返回路上也有遗迹,近处围栏里的“帽子”和残缺的身体很大,远处的山脉不高,也像一尊仰卧的摩艾。</p> <p class="ql-block">看了如此多的摩艾,景点门口花3刀,发扬“国际扶贫精神”,向当地人买个冰箱贴,比地导送的挂件漂亮,值了。</p> <p class="ql-block">中午回到镇上,在港口西侧的海边就餐,看碧波荡漾,游人戏水,海龟“慢步”。</p> <p class="ql-block">下午,来到岛东北岸上美丽的安纳康纳海滩(Hanga Roa Anakona),传说这里是复活节岛原住民的登陆点,现在以其洁白的沙滩和清澈的海水闻名,是游客休闲放松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海滩附近有瑙瑙阿胡(Ahu Nau-Nau),复活节岛上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摩艾石像祭坛遗址,国人也称其为7兄弟石像群。</p><p class="ql-block">瑙瑙阿胡初建于公元1100年,约1200年时进行了重新修建,如今所见的阿胡完成于1300-1400年。在部落战争中,它遭到破坏,1978年考古学家对其进行了修复。<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复活节岛的传说中,摩艾石像被称为“祖先们的鲜活面容”。</span>在修复时,意外发现了一只石像的眼球,当把眼球镶嵌到石像眼眶中时,石像仿佛有了生气,更契合了这一传说。眼球的发现表明岛上的摩艾原本可能是有眼睛的,眼睛能赋予摩艾更生动的神态,改变了人们以往对摩艾石像形象的认知 。</p> <p class="ql-block">相传公元400年左右,波利尼西亚人大首领霍图·玛图阿(Hotu Matu'a)在故乡马克萨斯群岛被部落战争对手打败后,率领部落乘两艘大独木船,在海上漂泊两个多月后,最终发现并定居在复活节岛。瑙瑙阿胡的7尊摩艾石像,就代表着霍图·玛图阿带领的最初移民,或是其后代子孙,也有说法是毛利巫师的7个儿子在此等待霍图·玛图阿王的到来。</p><p class="ql-block">瑙瑙阿胡是由大型石块堆成的梯形金字塔,长约60米、宽12米,平台上整齐排列着7尊造型独特的摩艾,其中4尊头戴大型红褐色“帽子”,且发鬏样式各异。正面逆光,背面更能看清瑙瑙阿胡的结构。</p> <p class="ql-block">瑙瑙阿胡不远处的山坡上,有尊高大的摩艾好孤单。换个角度看,他竟然成为7兄弟的“小弟弟”,不再寂寞难耐。</p> <p class="ql-block">一些摩艾石像身上会刻有奇怪的花纹、符号,有点像纹身图案,但不能走近看不清,路边这块残缺的摩艾遗迹上,能看到清晰的刻纹。</p> <p class="ql-block">傍晚来到吃午饭的餐厅附近,看到夕阳缓缓落入海中,灯光下的海湾也很美,让人久久不舍离去。</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上午,参观了位于岛西南角拉诺卡乌火山(Rano Kau)附近的奥龙戈村(Orongo)——“鸟人村”。先在景区小博物馆听有关“鸟人”的介绍。</p><p class="ql-block">鸟人村又称奥龙戈仪式村(Aldeia Ceremonial Orongo),拉帕努伊唯一的仪式村落,专门为宗教目的建造和使用。尽管这个地方从更早的时期就有仪式用途,但村落的建造使奥龙戈成为全岛最重要的仪式中心。</p><p class="ql-block">这里是鸟人崇拜竞赛的发源地,算是古代岛民举行“铁人三项”活动(跳水、游泳和攀岩)的场所。“鸟人”是原住民对勇士的尊称,被视为神,所以此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充满神秘回忆。图上标出了村落</span>废墟的多个小景点,包括房屋、祭祀平台和其他纪念物等,可惜我们只能看重点。</p> <p class="ql-block">右图:寻找黑枕燕鸥。大约在1550年,奥龙戈村由拉帕努伊人建立,作为鸟人(坦加塔·曼图,Tangata manu)仪式的中心,这是一个与繁殖季节有关的年度活动。在这个仪式中,勇士们需要冒险从悬崖下海,游到对面的小岛莫图努伊,寻找第一只被看到的乌燕鸥(Sterna fuscata)蛋,然后带着蛋游回拉帕努伊岛。第一个成功的人将被宣布为鸟人(Tangata manu),并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力,为期一年。</p><p class="ql-block">左上图用一句话说明:“这是一场勇敢的竞赛,每年都有许多参与者坠入深深的悬崖。”——I·加尼亚,1870年</p><p class="ql-block">左下图被认为是鸟人比赛中使用的标记,有人体以及鸟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上图:奥龙戈的第一批房屋建于 15 或 16 世纪左右,靠近遗址中心的岩石露头处,村庄从那里继续扩展,房屋分布成两大群,且通常位于地势最高的地方,能俯瞰海鸟筑巢的岛屿。燕鸥、鸟人等<span style="font-size:18px;">相关的图像</span>,被绘制在房屋的屋顶和墙壁上。</p><p class="ql-block">下图:前哥伦布时期拉帕努伊文化表达信仰的方式之一是通过岩画和洞穴壁画。这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更是某些群体(包括高层人士)所拥有的独特技能,他们热衷于创造社会地位的象征符号。奥龙戈村的岩画(petroglyphs)主要描绘了鸟人、摩艾石像和其他与拉帕努伊文化相关的符号。随着时间的推移,鸟人作为祖先形象的代表成为崇拜的象征,从奥龙戈传播到岛屿的其他地方。</p> <p class="ql-block">在此停留,欣赏海中的小岛(莫图努伊岛、莫图伊蒂岛和莫图考考岛)。在鸟人竞赛中,参赛者需要游到的莫图努伊岛(Motu Nui ),图中最大的那座 。导游说距离复活节岛有一千余米远,高处看没多远。</p> <p class="ql-block">路过的玄武岩石板堆来自修复前的房屋,让人们去想象村庄修复(1976 - 1978 年)前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鸟人村修复后大约有49座石屋,这些石屋由玄武岩石板垒成,每间约2米宽、1.5米高,石墙厚约1米,部分石屋内部互相连通。</p><p class="ql-block">这些石屋主要是为参加竞赛的选手及相关人员准备的,参赛者会提前到此等候比赛。1865年,15个勇士参赛,最终只有1人活着回来。竞赛的残酷性及其它原因,使得人们难以继续承受此活动,竞赛被终止,村落逐渐被废弃。在村庄中心外围,可以细看房屋的石屋顶和石墙。</p><p class="ql-block">石屋小而矮的方形窗口,据说一是具有防御能力,不利于外敌进入,可从内部用石块堵住窗口,保护屋内人员安全;二是适应气候,鸟人村位于临海悬崖,气候多变,小矮的窗口可减少进入屋内的风雨量,较好地防雨挡风,保持屋内相对干燥和温暖。还有推测可能具有某种宗教或仪式功能。</p> <p class="ql-block">出了鸟人村,前往复活节岛的最后一站,拉诺卡乌火山。该火山位于安加罗阿镇以南9公里处,是岛上最大的火山口,也是岛上4个火山之一,为复活节岛三大火山中最南端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火山口直径约1.5公里,深200多米,形状如同一个巨大的石碗。部分火山口壁已因侵蚀坍塌,在其南侧和西侧形成了陡峭的悬崖,直接插入大海,悬崖高度超过300米。</p> <p class="ql-block">火山口底部是一个淡水湖,水深近9米,是岛上3个天然淡水储备之一,为小镇居民提供生活用水。清澈的湖水常被厚达3米的浮萍覆盖,好似花哨灵动的绿色镜面。</p> <p class="ql-block">这里可以看到我们住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玩遍了复活节岛,离开前机场等候时,再看看古老的摩艾,现代的变形鸟人雕塑,把这个遥远又神奇的地方牢牢记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