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蒙古国中西北部,蕴藏着一座被誉为“宝藏之地”的特大型铜矿——ERDENET。其名在蒙古语中意为“有宝之处”,自经互会时代起便由苏联与蒙古国携手共建,于1978年正式投产,初始设计年处理矿石能力达1500万吨,彼时已是亚洲屈指可数的大型铜矿之一。至上世纪90年代,产能扩增至2500万吨,规模比肩中国最大的德兴铜矿。多年来,ERDENET边开采边勘探,持续释放资源潜力,近期官方宣布新增储量达3.6亿吨矿石,含铜110万吨,令人瞩目。如今,年处理矿石能力已跃升至4000万吨,跻身世界级铜矿行列。近半个世纪的持续运营,不仅铸就了蒙古在铜矿采选领域的坚实基础,更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与人才储备。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蒙古已成功回购俄罗斯持有的49%股权,实现ERDENET百分之百国有化,标志着国家资源主权的重要回归。这张摄于2022年10月的照片,是从乌兰巴托飞往法兰克福的航班上透过机舱玻璃用手机拍摄,成像虽不完美,却弥足珍贵。画面左上方为尾矿库,左侧是因矿而兴的ERDENET市,右侧则分布着露天矿坑、选矿厂和废石堆。看似矿坑不大,实则坑口直径已逾三公里,四周环绕着层层叠叠的剥离岩土。</p> <p class="ql-block">在蒙古画家的笔下,ERDENET不再仅是一座矿山,在铜矿背景衬托下,发展成了一座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城市。如今,这里已拥有约十万居民,经济结构日趋多元,逐步摆脱单一依赖矿业的发展模式,迈向独立自主的城市化进程。鲜为人知的是,据媒体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童年曾在这片遥远的草原矿区度过数载。其父作为苏联时期的技术专家,曾参与ERDENET铜矿的建设与运营,那段跨越国界的岁月,悄然连接起一段特殊的历史因缘。ERDENET自诞生之初,便深深烙印着苏联的印记——技术来自苏联,设计出自苏联,设备源于苏联,管理模式与核心人员亦皆由苏联派遣。苏联解体后,矿山一度面临化工原料断供的困境。1990年代初,正是通过引荐,ERDENET开始从中国采购选矿药剂,开启了与中国矿业供应链的长期合作,至今未断。1994年,中国的乳化炸药技术成功落地ERDENET,进一步提升了矿山的开采效率与安全性。三十多年来,这座蒙古铜都不仅见证了资源的开采,更见证了技术的传承与国际协作的延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