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p> 2019年重修的问月亭(贺孝贵 摄)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咏月抒怀诗。诗人以纵横恣肆的笔触,从多侧面、多层次描摹了孤高的明月形象,通过海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叹,展现了作者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p><p class="ql-block"> 因为这首诗,历史上的人们多建问月亭纪之。恩施也有问月亭,建于古城北门外碧波峰上。按恩施人的说法,李白的《把酒问月》诗就是在这儿写的。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李白因永王李璘谋逆案受到牵累,被唐肃宗降罪流放夜郎,途中经过恩施,在一个明月之夜登上碧波峰,对月抒怀,浩叹今古,写下了这一千古名篇。后人称此地为太白问月台,以后又建问月亭等纪念性建筑。</p><p class="ql-block"> 问月亭建于何时,准确的时间已不可考,但从明代就有,是可以肯定的。据《明一统志》记载:“问月亭在城北碧波峰上,相传李白谪夜郎,尝与此间问月”。并载施州卫抚夷同知宋洪泰在此建问月亭。宋是明代福建莆田举人,时任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抚夷同知,拿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负责少数民族工作的副州长,深知中原文化对少数民族人民影响的意义重大,故有建问月亭推崇中原文化中的姣姣者李白之举。</p> 问月亭遗址(贺孝贵 摄)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宋洪泰之后,问月亭屡有毁建,据清道光《施南府志》与光绪《施南府志续编》记载: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恩施乡绅张三阳、李一凤等重建,后圮。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施南协副将保泰重建,久圮。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施南知府朱启仁建亭三级,中祀太白,亭右建无敌堂。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施南知府王庭桢集资修葺,易无敌堂为景李亭,左增建船厅亭,后辟一径,甃以石,松杉夹道,可直达白衣庵、月波楼,途半建翼然亭。</p><p class="ql-block"> 这时的问月亭,仿黄鹤楼之制,巍峨壮观,加上其他楼堂亭阁及各时期建修问月亭的碑刻等景点,成了很大的一片文化景区,风雅为施南第一。特别是亭门上的楹联:“有亭翼然,可许题诗玩明月;斯人宛在,曾经把酒问青天”,让人玩味不已。湖广总督张之洞慕其名,曾题一联:“亭如人好;月比山高”,句短意长,通俗易懂,为时人之称道。</p><p class="ql-block"> 每逢月夜,特别是在每年的中秋节晚上,达官绅士,文人商贾,市民学生,必到问月亭把酒赏月,纪念李白。历代墨客题咏问月亭的诗文更是不计其数,含墨沉香,蔚为大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问月亭一直是恩施的著名游览景点和文化胜地。</p><p class="ql-block"> 清末,由于朝廷腐败,政事不举,经济萧条,文化古迹大多衰微,问月亭也难逃厄运,至民国初期,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座残败的亭阁。1927年,四川土匪攻打恩施城,驻兵问月亭,将亭木拆掉烧火做饭,致其毁坏只剩墙垣。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攻占武汉,湖北省政府西迁恩施,日军飞机不断飞临恩施上空投弹轰炸,国民党军队将问月亭墙垣改造,设为对付日机的高射机枪掩体,问月亭彻底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p> 问月亭残碑(贺孝贵 摄)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胜利街居委会办企业,利用国民党军队在问月亭遗址建的机枪掩体做鞭炮,后因火药爆炸而使建筑被毁。很长一段时间,问月亭虽没有地面建筑,但基石尚存,对历史感兴趣的市民,常到此寻踪觅迹。1982年成立恩施市(小市)期间,文化与城建部门共同策划建设问月亭公园,数次到碧波峰查勘,问月亭基础仍在。以后一些人家在碧波峰侧修房盖屋,收捡山上的石头建房,问月亭基石被挖走,致使问月亭痕迹荡然无存。</p><p class="ql-block"> 如今,政府规划在碧波峰上重修问月亭,钩起我们追忆问月亭屡建屡毁屡建的世事沧桑,感受它深厚悠久的历史沉淀。</p><p class="ql-block"> 最后,以清人张仲羲的一首《问月亭怀古》诗结束这篇文章:“太白当年曾把酒,我今此地复停杯。半生去国投南极,万里辞家塞北来。巫峡浮天迷地阙,清江终古吊仙才。城头一曲关山月,瘴雨蛮云昨夜开。”(原载2013年11月5日《恩施晚报》、2014年西安出版社贺孝贵著《历史恩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