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石头”——走在坚韧路上的亚美尼亚

小雯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10月23日晚,我们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自助游3天后,夜航位于亚洲和欧洲交界处的外高加索南部内陆国亚美尼亚共和国。10月24日清晨4:05分到达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国际机场。睡眼惺忪地在机场排长队过安检,并在休息大厅用美元兑换“德拉姆”后,耐心等待早上7点的机场大巴,花300德拉姆车费,1小时后到达市中心。在西餐馆享用热牛奶和羊角面包早餐后,直接步行去共和国广场的酒店。</b></p> 埃里温的心脏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7:50分,我们来到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的共和国广场,广场原名叫“列宁广场”。天空朦朦胧胧,共和国广场除了偶尔有车辆驶过,一片寂静。“共和国大厦”是政府办公大楼,共和国红蓝黄三色国旗在晨曦中飘扬。我肃然止步,向这个面积不及浙江,却承载着厚重历史,在历代帝国夹缝中敢于挑战,走自己坚韧之路的国家行瞩目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埃里温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上古时,造物主要创造世界,给不同的人们送礼物,当礼物送光时,发现少了亚美尼亚,于是,造物主就送给亚美尼亚一块石头,因此,亚美尼亚盛产石头,而且是五颜六色的石头,人民引以为豪地说,我们是“祖国的石头”。晨曦下,共和国广场周围一系列华丽的建筑,包括政府大厦、国家历史博物馆和亚美尼亚国家美术博物馆,都是采用红、粉、白岩石建造,并以粉红色为主色调,以宏伟壮观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展示给世人,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而闻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共和国广场是亚美尼亚共和国独立日举行国庆阅兵的场所。建筑群的外立面雕塑中,还保留着亚美尼亚作为苏联时代加盟共和国的一些历史特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所入宿的伊贝纳努尔.埃雷布尼酒店就在共和国广场优秀建筑物穹门之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晚上,我们从郊外的塞凡湖赶回,恰逢华灯初上,宝蓝色的夜幕里繁星点点,共和国广场车流如梭,游客熙攘,伴随着音乐喷泉的汩汩之声,水花似阵阵星雨时而温柔,时而喷涌,密黄温暖的灯光映衬着五彩的建筑,焕发出“埃里温心脏”更加通透、博大、壮丽的地标色彩,给我们游客带来视觉和听觉的盛宴享受。</b></p> 高加索的明镜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4日早上,我们初来乍到,观赏完埃里温共和国广场的晨景,立马去酒店寄放行李。上午步行去广场附近的北大道地铁站,花100德拉姆乘坐1站路到Yeritasardakom,又转乘小巴车,人均700德拉姆(小巴1小时一班,人满即开),前往埃里温郊外约60公里的塞凡湖景区游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埃里温到塞凡湖景区,1小时30分的车程,上坡下坡风景都在路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亚美尼亚位于欧洲与亚洲的交界、外高加索山脉的南麓,西接土耳其,南接伊朗,北临格鲁吉亚,东临阿塞拜疆。国家的地形,犹如一只被群山拽在手里的巴掌,海拔最高的阿拉加茨山有4093米,终年积雪,最低的坡地才389米,绿草如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沿途皑皑白雪披着银装,雪山冰清玉洁蹁跹动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亚美尼亚从2800年前起,乌拉尔图王国就开始建造军事要塞,可悲的是它总被夹在欧亚中间的战场上,不同帝国的军队追击着乌拉尔图人,疆域被不断瓜分。波斯的拜火教、拜占庭的东正教、阿拉伯的伊斯兰教、蒙古的萨满教,都在亚美尼亚留下历史的痕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活在夹缝里的亚美尼亚,在千年的坚韧路上,凭借他们独有的民族个性,在公元405年发明了38个字母文字,且赋予每个字母都有自己的性格,比如Ա(A)像只展翅的鹰,代表开始;Ո(O)像个太阳,意思是生命。途中高高的山岗上,十字架下,就显著地刻画出带有民族坚韧个性的四个字母,这些文字的组合,书写出国家的悲惨历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走在坚韧路上的亚美尼亚,还用自己的文化密码破解几个帝国的宗教,在公元301年,国王梯里达底三世废除了多种神教,宣布基督教为国教,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基督教国家。它比罗马帝国早13年,比君士坦丁堡成为东正教中心早了30多年。正如文学家所评:这块被历史盘磨了千百年的高原玉石,在历史堆里闪着自己的光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午前,我们途经塞凡小镇,这是亚美尼亚中部的一个城市,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不绕进小镇,直接去西北沿岸的提比里西塞凡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进入景区,一座白色的三层建筑阿肖特.埃里亚特酒店在蓝天白云下显得非常醒目,酒店背后是一道曲曲弯弯的铁木阶梯,步行约200多个台阶上山,可以到达塞凡湖的观景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登高望远,盘山路上,漫山遍野的彩色野草和金黄灿灿的枫林随风摇曳,景色秀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踏着阶梯上山,只见山坳深处奇石嶙峋,这是造物主赋予亚美尼亚的矿产资源,彩色石块中以绿松石最为珍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布满青苔的凹陷处,民间艺人绘就的塞凡湖风景画、写意画、静物画排成一个随意的画廊,供游客休息时观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塞凡湖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淡水湖之一,也是高加索地区最大的水域,为全国300万人口提供生命的水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塞凡湖也称之于海,它海拔1905米,有28条河流注入湖区,仅有一条阿拉斯河流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塞凡湖坐落在崇山峻岭之中,水下城墙将塞凡湖划分为西边的小塞凡湖和东边的大塞凡湖,两者由一条超过 5 公里宽的海峡相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如果你静静地站在山岗上,面朝大海,有着“高加索明镜”美称的塞凡湖,那宝石般蓝色的湖水,湖面波光粼粼,真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铺在眼前,它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塞凡湖的右岸山坡上,有一座米白色的建筑,据说是格鲁吉亚总统度假的行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回望塞凡湖岸阶梯顶部的小岛,有两座4世纪和9世纪遗存下的修道院,在阳光下闪着金光。它们吸引我再奋力前行100多个台阶,上山探访亚美尼亚文化遗产的瑰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湖畔的塞凡纳旺克修道院,坐落在一座半岛上,历史可追溯至874年。它有两座教堂组成,分别名为“神圣的使徒”和“上帝的神圣母亲”,其外观十分相似,均采用凝灰岩建造成十字形平面结构的建筑,区别是外立面凝灰岩的色彩深浅不同而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修道院的背后,是一片石块筑成的几何墓地,这也是塞凡纳旺克修道院世界遗产的一部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继续往山岗徒步攀登,站在半岛的最高处,极目楚天舒。蓝天映衬着白云,雪峰陪伴树林,花岗岩石亲吻着绿野,雅科尔海港迎来海上宾客。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塞凡湖,真令我流连忘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傍晚,我们赶在小巴18点停运的时间前,原路返回埃里温。</b></p> 信奉专注的基督教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0月25日上午,我们步行去埃里温的西站,乘坐202或203路公交,每人250德拉姆 ,去位于埃里温20公里以西的瓦加尔沙帕特的“埃奇米亚津大教堂”。下车,远远就望见教堂门外矗立着一座象征着亚美尼亚语字母民族精神的雄鹰雕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亚美尼亚是一个伤痕累累的文明古国,在千年历史悲歌中,以武力争夺领土的战场上,东罗马、拜占庭、蒙古萨珊、奥斯曼、沙俄皆以亚美尼亚为战场,将昔日西亚最大的国家,瓜分压缩到弹丸之地,这是亚美尼亚民族之殇。饱经沧桑的人们对宗教产生了敬畏之情,公元301年,由启蒙者主持建造了亚美尼亚第一座大教堂,303年,梯里达底三世确立基督教为国教,使亚美尼亚成为全球第一个以基督教为主教的国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埃奇米阿津”意为“耶稣降临之地”,是启蒙者圣格里高利通过异想——他看到基督用铁锤敲击地面,指示在埃拉特山谷建造教堂。埃奇米亚津教堂的大门石碑上刻着国王梯里达底三世向主教圣格雷戈里移交权杖的浮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走进教堂大门,环眼四周,史上的埃拉特山谷经过多次重建与修缮,逐渐建起的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宗教建筑群,有17世纪增建的钟楼,1868年增设的圣器室,还有神学院和博物馆,形成了完整的亚美尼亚宗教圣地,更是亚美尼亚历史与建筑艺术的缩影,被世人美誉为“亚美尼亚的梵蒂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今天所见的“埃奇米亚津主教座堂”,重建于公元483年,历经18和19世纪的两次修缮,融合了4世纪拜占庭式建筑和7世纪亚美尼亚建筑风格,成为亚美尼亚宗教建筑艺术的地标。高大气派的围墙,雕塑精致;四瓣型的十字穹顶与三层的圆顶中心塔完美组合,使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教堂内部有一个回廊,呈四瓣型十字布局,装饰华丽。堂内正面装饰着假连拱、雕刻、浮雕,配有镶嵌画与壁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教堂的香烛回廊和珍宝馆相通,珍宝馆内藏有圣长矛、银色器皿等文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午时分,我们绕过埃奇米亚津教堂墓地,步行15分钟来到“圣加耶教堂”,它建于616年,其建筑特色为“圆顶十字型”结构,辅以穿廊设计,展现出独特的建筑风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圣加耶教堂出来,打网约车来到“兹瓦尔特诺茨考古遗址教堂”。它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代遗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教堂于10世纪地震损毁后未重建,现存遗址于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底座、柱廊、日晷石板等遗迹 。2000年“兹瓦尔特诺茨考古遗址"作为"埃奇米亚津大教堂建筑群的组成部分,分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兹瓦尔特诺茨教堂是641年亚美尼亚萨珊王朝时期建造的宗教建筑群,别称"永久灵验教堂"。遗址以圆型地基为特色,三层阶梯状结构组成,形成中间尖顶,四周圆形的独特造型,类似原始阶段的祭坛文化模式。规模超过同期“埃奇米亚津大教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今天我们站在梯阶的高处,可见考古发掘是完整的地基结构,显示出原始建筑采用对称轴线布局;雕刻精美的柱头残件,体现出古典柱式与亚美尼亚本土风格的融合;拱门浮雕中手持圆规衬托出建筑模型的人物形象;日昇石板和石榴纹样的浮雕饰带彰显出萨珊王朝的装饰艺术的最高成就。</b></p> 夕阳下的阶梯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5日下午,我们从宗教建筑群景点乘车返回入宿酒店,稍事休息,15点30分,从共和国广场到瀑布阶梯广场,需要步行20分钟,期间要穿过一条市中心的“塔曼扬步行街”,这条步行街上有一些雕塑吸引了我的眼球,忍不住驻足拍摄欣赏。不料一瞬间我竟然遭遇不测,3位人高体壮的男青年,违规合骑一辆电动滑板,从中央大街直冲步行街,平衡失灵竟然从我背后将我撞翻在地,还逃之夭夭。十多位步行街的男女老少惊呼向我围拢,伸出援助之手,将撞闷的我慢慢托起,并查看我右侧的伤情,幸好没有断骨,右肩和右膝盖软组织损伤。这下可害苦了我日后的游历,依靠登山杖助力前行;相机摔坏,步枪换鸟枪手机拍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瘸一拐漫步在“雕塑广场”花园(原名胜利公园),放眼四周,花草丛中、青石板上,长椅两侧,栩栩如生的当代雕塑,令我目不暇接,浮想联翩。这些雕塑使祖国的石头产生温度,使静止的塑像充满生机,使现代的材质变得鲜活,使宜居的城市更有魅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利用韩国废轮胎雕塑成的雄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来自哥伦比亚雕塑家的“勇士之像”,埃里温市民昵称为“大力哥”,肌肉线条的纹理是力量的象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雕塑广场的尽头是闻名于世的“瀑布阶梯”,也称“夕阳下的阶梯”。这个雄心勃勃的当代艺术创举进程,分两个历史时期,三个阶段加以实施,每个阶段出现一位杰出的建筑设计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时期,俄罗斯族建筑设计师——亚历山大.塔曼扬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将埃里温城市北部和中部历史悠久的住宅区和文化中心与一片从城市最高点倾泻而下的瀑布和花园绿地连接起来,这个宏伟的计划旨在融合城市的历史文化与自然美景,创造一个和谐的现代生活环境。因而他的贡献对埃里温的城市风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于他的肖像被印在了亚美尼亚500德拉姆纸币上。为了永久地表彰和纪念,阶梯广场的最前端,塑有塔曼扬的塑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塔曼扬的大胆设计理念直到1971年才被亚美尼亚加盟国埃里温的首席建筑师吉姆·托罗相实现,工程于1980年完工。第一阶段巨大的5层“瀑布阶梯”和绿化带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凉爽宜人的休闲环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88年亚美尼亚遭遇地震,1991年苏联加盟共和国解体了,正在建设和修建中的瀑布阶梯进程因资金不足而中断。2002年工程第二阶段由美籍亚美尼亚慈善家和商人卡菲斯扬捐资续建,他根据“古代日晷”的构思,融合依山而建的自然阶梯地形,设想为每层阶梯都融入现代艺术元素,把抽象与写实、古典与现代风格相融合,阶梯5个层面代表亚美尼亚15个省的喷泉雕塑要具有地域象征。每个层面都要荟萃世界各地名家的艺术作品。把整个阶梯浓缩成一座露天艺术展览中心,并免费向公众开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幸好瀑布阶梯广场有人性化的设施,在瀑布阶梯的左侧,建造了一座手扶电梯,电梯大厅内每层也装饰着不同的艺术品和绘画,让我这位受伤的游客也能一路赏心悦目,并从每层边门来到阶梯花园观赏。而更多的游客是享受着徒步拾级而上的乐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瀑布阶梯”是亚美尼亚首都市中心的地标性建筑,是一座依山而建的梯田式的露天雕塑艺术中心,总长500多米,设675个台阶,分5个平台和顶部观景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傍晚,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挥洒在瀑布阶梯上,形成柔美的光影效果,这是最佳的拍摄时间。我忍着伤痛,逐一坐在每层的阶梯上,尽情享受周围浓厚的艺术气息,远眺暖色中的城市风貌,捕捉各国游客游览的神态。当然,也不容错过先生或游客为我留下夕阳下的靓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第五层阶梯通往顶部观景台暂未设置电梯,必须拾级而上。顶部观景台是整个工程的第三阶段,苏联解体后的亚美尼亚,因资源匮乏,经济并不富裕,与原来的兄弟加盟共和国阿塞拜疆的战争消耗了大量财力,严重的资金短缺造成“烂尾工程”。顶部观景台仅剩的118米高的苏联红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胜纳粹德国的纪念碑,已将碑文改写成“亚美尼亚苏维埃加盟共和国50周年纪念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站在阶梯顶部,有一种“会当凌绝顶”的感觉,俯瞰整座埃里温的市容,也能依稀远眺亚美尼亚人民心中的圣山“亚拉腊山”的轮廓风光,这里曾是传说中“诺亚方舟”的停靠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灯火阑珊时,我们在雕塑公园的附近,找到一家“北京饭店”,吃了一碗中国胃的炸酱面后,回到酒店入宿。明天,我们将要飞临高加索地区的第二个国家格鲁吉亚共和国。</b></p> <p class="ql-block">摄 影 :小 雯</p><p class="ql-block"> 阶梯建筑师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视 频: 小 雯</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 小 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