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十日深度游之徽州古城及湖边古村落

Dylan

<p class="ql-block">  皖南十日深度游第五天的行程是黄山一日游。因为我们之前已经有两次游览黄山的经历,所以我们决定脱离团队一天,来个一日自由行。我们选择了徽州古城和湖边古村落作为当天游览的两个景点。</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们乘坐滴滴车前往游览徽州古城。</p><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位于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p><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宋至明清时期,徽州古城多次扩建和修缮。民国时期徽州古城景观受到破坏,新中国成立后,出台了多项措施保护古城,并对古城进行了修建。</p><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建筑分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4个门,还保留着瓮城、城门、古街、古巷。</p><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是古代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及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的主要发源地。1986年,徽州古城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写着“徽州府”的大门进入古城。</p> <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有以下主要景点:</p><p class="ql-block"> 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坊,俗称“八脚牌楼”,位于歙县城内阳和门东侧,跨街而立,是徽州石雕艺术的代表作 。</p><p class="ql-block"> 许国石坊建于明万历十二年十月(公元1584年),是万历皇帝为嘉奖内阁重臣许国平定云南叛乱的功绩而建。许国是歙县人,为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重臣。</p><p class="ql-block"> 许国石坊是全国唯一的八柱三间冲天式组合牌坊,四面八柱,仰视呈“口”字形。石坊南北长11.54米,东西宽6.77米,高11.4米,面积78.13平方米。东西两面为四柱三楼冲天柱式,南北两面为二柱三楼冲天柱式,全部采用质地优良的青色石料建成。</p> <p class="ql-block">  徽州府衙:始建于隋义宁年间(617-618年),宋绍熙年间毁于大火,明洪武三年(1370年)复建,后经多次重修,原“二堂”部分建筑仍保存至今。2009年,当地政府按照明弘治年间一轴五门的建筑规制,对其进行了重建和部分修复。</p><p class="ql-block"> 徽州府衙整体占地面积2.4公顷,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建筑布局以中轴对称、左尊右卑和前衙后邸为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南谯楼、仪门、正堂、二堂、知府廨等。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厅内的舞台上,两个演员正在表演徽剧。</p> <p class="ql-block">  渔梁坝,始建于唐代,是古代水利工程,被誉为“江南都江堰”,坝体由青石砌成,可欣赏水利工程智慧与周边山水风光。</p><p class="ql-block"> 渔梁坝具有泄洪防旱、截流行船等功能,可有效控制洪水,保护周边地区安全,同时方便了交通运输,成为新安江上大小商贾船队往来的重要码头。它还是徽商的发源地,明清时期,徽商从这里出发,将茶叶、木材等货物运往江南等地,对徽商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p><p class="ql-block"> 2001年6月25日,渔梁坝作为唐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 <p class="ql-block">  斗山街,是古城内的商业街,保存大量明清商铺和民居,如江祥泰,由四栋古宅修缮而成,能感受徽派建筑韵味和市井烟火气息。</p><p class="ql-block"> 斗山街建于明清时期,是古徽商群居地,曾经是许、杨、汪、王几大家族的所在地,见证了徽商的辉煌历史。</p><p class="ql-block"> 斗山街街道长约300-500米,路面由青石板铺成,狭长悠远,两边是鹅卵石镶嵌的图案。临街是侧面山墙,马头墙高低错落,加上各色门罩,具有典型的徽派街巷幽雅风貌。建筑以天井为中心,内向封闭组合,高大的马头墙互相错落,既美观又具有防盗功能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内有许多特色美食。参观游览完徽州古城,时间已届午时,到了用午餐的时候,我们先在街上的摊档购买了一些藕粉桂花糕和毛豆腐来品尝,然后到食街进入一家餐厅,在那里点了当地的特色菜“臭鳜鱼”和其他美食,在那里大快朵颐、大饱口福。</p> <p class="ql-block">  吃饱喝足走出城门,我们看到对面有一座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上前咨询工作人员得知,这是一座以徽文化为主题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 为了对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有一个更加深刻和完整的了解,我们决定进入博物馆参观。 </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的前身为歙县博物馆,于1958年2月筹建,1961年并入县文化馆,1978年4月恢复建制,2021年9月12日,徽州历史博物馆正式开馆。</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占地15亩,总建筑面积为11,493平方米,其中陈列展厅面积4200平方米,建筑布局包括藏品库区、陈列展区、技术管理区、文物研究区和观众服务设施等。</p><p class="ql-block"> 当脚步迈过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的门槛,便像穿过了一道无形的时光甬道,将现代的喧嚣隔绝在外,迎面而来的是徽州大地沉淀了千年的人文气息。这座博物馆并非冰冷的文物陈列室,更像是一位沉默的叙事者,用一件件器物、一幅幅图景,将“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的诗意与厚重,娓娓道来。</p><p class="ql-block"> 展陈分为“天下徽州”“遥忆徽州”“寻根徽州”“秋兴徽州”“梦里徽州”五大板块,以徽州历史为主线,采用“行进式观展”方式,通过回环式动线串联各个展厅,同时运用声光电技术,设置复刻场景,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展陈的五个版块:</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现有珍贵文物1698件(套),其中一级62件(套),二级197件(套),三级1439件(套),馆藏文物总数超3万件,涵盖陶瓷、砚台、徽墨、书画、徽州三雕等多个品类。</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博物馆中,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在历史中鲜活过的徽州人。这座博物馆不仅收藏了文物,更收藏了一种文化的基因——那是徽商的坚韧、文人的风骨、匠人的执着,也是中国人对家园、对传承最深沉的眷恋。它让每一位参观者明白,徽州的美,从来不止于水墨丹青的风景,更在于那流淌在血脉里的、历经千年而未曾褪色的人文温度。</p><p class="ql-block"> 这趟徽州古城之行,收获满满,感触极深。徽州古城,就像一本厚重的史书,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记录着徽州的兴衰与变迁。而我,不过是一个匆匆的过客,在这一天的时光里,有幸一窥它曾经的繁华与荣光。</p><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游览完毕,我们打车前往第二个景点:湖边古村落。</p><p class="ql-block"> 湖边古村落是黄山市的一处特色景区,为“新安十景”之一。</p><p class="ql-block"> 古村落位于黄山市屯溪区,濒临新安江,是新安江延伸段综合开发项目的子项目,于2011年6月全面建成。村落占地面积约14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由26幢新建徽派单体建筑与14幢异地搬迁的古民居组成。</p> <p class="ql-block">  在建筑特色上,古村落承袭徽派建筑风格,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现特征,青石板路贯穿其中,建筑布局精巧,错落有致,体现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典雅意境。</p><p class="ql-block"> 与徽州古城的厚重不同,这里的“古”带着几分灵动。它并非原生的古村落,更像一位懂行的匠人,将散落在徽州各地的14幢古民居小心翼翼地“搬”到了新安江畔,又用26幢新修的徽派建筑将它们串联成篇。青石板路蜿蜒其间,路两旁是潺潺的溪流,溪上横跨着小巧的石拱桥,桥边的美人靠上,几位老人正摇着蒲扇闲话家常,时光在这里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p><p class="ql-block"> 走着走着,我来到江边,望着远处缓缓驶过的游船和岸边错落的古民居,忽然明白,这里的“古”并非静止的标本,而是鲜活的生活。它既有古民居的厚重底蕴,又有现代生活的烟火气息,就像脚下的新安江水,在时光的长河里,缓缓流淌,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  湖边古村落旁边有几块名为“照壁怀古”,的大型徽文化照壁,是黄山市“新安十景”之一。</p><p class="ql-block"> 照壁怀古”于2011年初建成对外开放。照壁由三大块组成,中间主体照壁长39米,高8米,面积312平方米;两边分列照壁长36米,高6米,面积各为216平方米,三块总长度为111米。</p><p class="ql-block"> 照壁正面镶嵌浮雕,刻画了汪华、朱熹、胡宗宪、胡雪岩等40余位徽州历史人物以及徽班进京、荣归故里等12组徽商故事,称为“徽州人文之光”。照壁背面为《新安山水胜境》,从新安江正源六股尖发端,经齐云山、黄山至千岛湖,延至钱塘江入海整个流域过程,沿途有西递民居、屯溪老街、棠樾牌坊等30余处风景名胜,展现了新安江沿岸的壮丽山水和丰富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  这片“怀古照壁”,是一部刻在砖石上的徽州通史,无需翻阅典籍,只需一眼,便看懂了徽州人为何能在山重水复中开辟商道,为何能在崇文重教中孕育文脉。它不是冰冷的纪念,而是温热的对话,让每一个前来的人,都能在浮雕的纹理里,触摸到徽州的灵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