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张被时光浸染的全家福,在又一个中秋与国庆交织的佳节里,被侄女霞轻轻点开,如一枚投入平静湖心的石子,在家族微信群的方寸之间漾开层层叠叠的涟漪。那定格于邱噶湾的欢颜笑语,瞬间穿透了十年的光阴壁垒,将我们集体拉回那个洋溢着纯粹幸福与喧闹温暖的午后。照片中央,母亲端坐,如同家族的定海神针,慈祥的目光仿佛能跨越时空,依然温柔地笼罩着每一个子孙。她的身旁,是血脉相连的弟弟与弟媳——我唯一的舅舅与舅妈,他们的笑容里,盛满了那个时代特有的质朴满足。那一刻的邱噶湾,没有显赫的门楣,却充盈着金钱难买的富足——那是五十多位由母亲膝下七姊妹血脉相连、共同培育浇灌出的晚辈们,用团结与友爱筑就的人间天堂。</p><p class="ql-block"> “母亲膝下七姊妹培育的晚辈五十多人”,这绝非冰冷的数字,而是一幅生机勃勃的家族生态图。它意味着逢年过节时,邱噶湾老屋必然人声鼎沸,孩童嬉闹穿梭于长辈膝间,灶台烟火不息,碗筷叮当作响。这份由血缘紧密编织的庞大网络,本身就是一种令人敬畏的生命力与归属感。</p><p class="ql-block"> 家里不很富裕,但团结,友爱。您精准地指出了家族最珍贵的财富。物质的简朴,恰恰反衬出情感的丰沛。家族的凝聚力并非依赖奢华排场,而是深植于日常的互帮互助、节庆的真诚相聚、困境中的彼此扶持。这份基于血缘又超越血缘的深厚情谊,是抵御世间风雨最坚韧的铠甲。</p><p class="ql-block"> “上规格的大家庭聚会” 是家族情感的重要仪式。它超越了普通“人情来往”的范畴,是一种精心维护的传统。无论是年节的团圆饭,还是特别的庆典,这种“上规格”的聚会,是家族成员确认彼此存在、强化身份认同、传递家风家训的神圣时刻,是家族精神得以延续的载体。邱噶湾,便是这神圣仪式的中心殿堂。</p><p class="ql-block"> 十年光阴,温柔也残酷。它带走了四位至亲——家族的灵魂人物母亲、支撑门户的大兄与三兄,以及那朵尚未绽放便骤然凋零、年仅十岁的外孙儿。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是一个曾经鲜活的身影,一段独特的生命故事,一份无法替代的情感联结。他们的离去,在家族宏大的版图上凿出了四个无法填补的空洞,每一次回忆的微风拂过,都带着隐隐的痛楚与深切的思念。</p><p class="ql-block"> 霞儿在佳节时分“把张张照片展现”,这一举动充满了温情与智慧。旧照是时光的琥珀,它瞬间复活了往昔的欢声笑语、母亲慈祥的容颜、舅舅舅妈爽朗的笑声、幼童们无邪的嬉闹。然而,这欢乐的影像在十年后的今天观看,不可避免地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哀伤滤镜。照片中那些已然不在的身影,让欢乐的记忆与失去的痛感交织缠绕,形成一种复杂而深沉的“甜蜜的忧伤”,这正是怀念最真实的底色。</p><p class="ql-block"> 霞儿的举动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家族集体记忆的宝库。微信群里的文字、语音、表情,都是记忆碎片被激活后的回响。大家在分享中确认共同的过去,在追忆中感受彼此的思念,在唏嘘中体味生命的无常,也在相互的慰藉中汲取继续前行的力量。回忆,在此刻成为连接生者与逝者、过去与现在的无形桥梁。</p><p class="ql-block"> 逝者如斯,生者长存: 亲人的离去是生命必然的课程,它深刻地提醒我们珍惜当下、珍视眼前人。十年间失去四位至亲,尤其包括年幼的生命,这份痛楚难以言表。然而,照片中那五十多人的庞大家族依然存在,血脉仍在延续,故事仍在书写。逝者的精神与爱,已融入生者的血脉与记忆,成为家族前行的一部分力量。</p><p class="ql-block"> 母亲和舅舅舅妈那一辈人奠定的“团结、友爱”的家风,是家族最宝贵的遗产。面对亲人的离去,这份精神纽带显得尤为重要。它要求家族成员在各自分散的生活中,依然能凝聚在一起,在佳节时互致问候,在困难时伸出援手,让邱噶湾的温暖,不因物理距离或时间流逝而消散。霞儿分享照片的行为本身,正是这种家族凝聚力的生动体现。</p><p class="ql-block"> 这张十年前的全家福,以及霞儿翻出的其他照片,其价值已远超普通留念。它们是家族的史诗,是情感的锚点,是身份的证明。在时间无情的冲刷下,它们成为对抗遗忘最有力的武器,确保那些离去的面容和曾经的欢聚,不会湮没在岁月的尘埃中。它们提醒着每一位家族成员:你从何处来,你的根在哪里,你归属于一个怎样充满故事与温情的集体。</p><p class="ql-block"> 影像会泛黄,但邱噶湾的家族印记,早已刻进每一颗跳动的心中,历久弥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