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0月2日上午,我们来到了位于内蒙古正蓝旗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元上都遗址。</span></p>  <p class="ql-block">  六百六十七年前,这里耸立着一座规模宏大的城市,它是元朝统治者夏季避暑和办公的地方,称为元上都。</p>  <p class="ql-block">  那时元朝实行两都巡幸制,皇帝每年4月从元大都(今北京)迁至此地办公,到了秋季再返回去。</p>  <p class="ql-block">  公元1275年,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元上都,受到忽必烈的接见。《马可·波罗行纪》中写道:“内有大理石宫殿,甚美。其宫舍内皆涂金,绘有种种鸟兽花木,工巧之极,技术之佳,见之足以娱人心目。”</p>  <p class="ql-block">  这座辉煌的城市毁于元顺帝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那一年农民起义军红巾军攻陷元大都,他们愤怒地点火焚烧了元朝的宫阙庙宇,导致上都城化为一片废墟。</p>  <p class="ql-block">  残留的柱基和精美的雕饰,足以证明马可波罗的记叙不虚。</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复原的大安阁图像。史载其“高二百二十有二尺,广四十六步有奇”。元人有“大安御阁势苕亭,华阙中天壮上京”的诗句,描绘了大安阁高耸入云的宏伟气势。元朝的11位皇帝中,有6位是在上都的大安阁举行登基仪式的。</p>  <p class="ql-block">  如今基座还在,建筑不存,令人叹息不已。</p>  <p class="ql-block">  我看到一只蝴蝶落在了大安阁基座的残砖上,它是否嗅到了当年留存的余香?</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宫城南门,又称为“御天门”。皇帝在上都期间下达的诏旨,都要在此发布,元代的几首诗歌,生动地描绘了那时御天门前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穆清阁也是皇城中一座宏伟的建筑,如今的断垣残壁似乎还在叙说着当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元上都遗址主要由宫城、皇城、外城、关厢、寺庙、水利工程等遗存组成,以宫殿为中心,呈分层、放射状分布,既有土木为主的宫殿、庙宇建筑群,又有游牧民族传统的蒙古包式建筑的形式,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元上都的建筑中融为一起。</p>  <p class="ql-block">  1988年,元上都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秋风起兮草木黄,历史的进程也是不可逆转的。中国古代的每一次政权更迭,总有许多文明成果遭到损毁,如传说中的阿房宫也是毁于战火。庆幸得是,当年元大都变成的北京城,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得到了完整的保存,成为了千古美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游元上都遗址感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荒草丛中觅上都,宫墙残破野风呼。</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砖一瓦都含怨,烈火无情泪已无。</span></p>  <p class="ql-block">谢谢浏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