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鹊村岀嫁女回娘家叶灶南笔记

蓝天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10月3日清晨,阳光洒在村口的拱门上,红绸随风轻扬,四个狮子队和鸦鹊薮村的乡亲们在村口的不同方向,等待着回娘家的岀嫁女的归来,醒狮翻翻起舞,乡亲们渴望着自己的岀嫁女归来,村头村尾装饰的喜气洋洋,非常热闹,锣鼓喧天,鞭炮声长鸣,响彻云霄,唤醒了沉睡的鸦鹊薮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不是寻常日子,是广东愽罗鸦鹊村出嫁女集体回娘家的大日子。彩旗飘飘,乡亲们早早聚在路边,脸上洋溢着久违的喜悦。这不仅仅是一场庆祝,更像是一次血脉的召唤,把散落在四方的女儿们,重新拉回到这片生养她们的土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条红毯从村口铺展进来,像一条滚烫的血脉,连接着远方与故土。拱门高耸,龙纹盘绕,红灯笼在晨风中轻轻摇晃,映着“热烈欢迎鸦鹊薮村外嫁女回娘家”的烫金大字。那字是热的,那风一吹,仿佛能听见千百颗心在跳动。村道两旁的老屋和家家户户的楼房静静伫立,灰瓦白墙被阳光镀上金边,像是在等待一场久别重逢的女儿远道归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听说这次回来的出嫁女有240多人,从二十几岁的年轻姑娘,到六十多岁的母亲,有的嫁在本镇,邻镇,有的远在北方,甚至还有从外地几千公里赶回来的。她们放下手头的工作和生活,不辞千里归来,只为在国庆中秋节这个小长假里,陪一陪年迈的父母,走一走儿时的小路。村里的老人们说:“几十年了,从没见过这么多出嫁的女儿一起回来。”这话里,有欣慰,也有心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站在村中的广场边,看见一群女子手持红伞走来,伞面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她们穿着统一的红色服装,步伐整齐,队伍庞大,像一片流动的霞光,油纸伞下是一张张含笑的脸,有年轻的,也有眼角带纹的,但那份归属感,却如出一辙。她们走过老屋祠堂的灰瓦墙,走过那条熟悉而弯来弯去的乡道,仿佛时光倒流,又回到了少女那个时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随着狮子队的鼓点越来越密,岀嫁女的队伍像是龙身翻腾,如一条温暖的河在村中流淌。围观的乡亲们拍手叫好,孩子们追着龙尾跑。这不仅是回娘家队伍和狮子队的表演,更是鸦鹊村用最热烈的方式,迎接这些远行的女儿归来。龙过之处,是欢笑,是泪水,是久别重逢的激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位穿旗袍的女子走在队伍中,伞下挂着小小的红穗,在风里轻轻晃动。她目光温柔地扫过村口的老树,那棵树,曾是她小时候乘凉,玩耍,荡秋千,跳绳的地方。如今树更大了,更老了。她也成了孩子的母亲。可只要踏上这片土地,她就还是那个当年扎着羊角辫,跳来跳去、追着鸡跑,又调皮,又淘气,又可爱的小丫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最动人的,是广场上那群岀嫁女排成的“叶”字。整整齐齐,红衣如焰,在蓝天绿树间格外耀眼。她们不是在表演,而是在用身体排下最深情的字:叶家的团圆。那一刻,我仿佛听见了土地的心跳,听见了母亲在唤女儿的名字。风掠过,红伞轻晃,那“叶”字仿佛活跃起来,像一片片从远方飘回的叶子,终于落回了根的怀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她们沿着红红的乡路缓步前行,红伞连成一片,映着身后灰瓦白墙的老屋,祠堂,家家户户的楼房,在阳光和鱼塘,还有彩旗的衬托下,像一幅幅缓缓展开的画卷,使人难忘。有几位岀嫁女牵着孩子的手,轻声说着:“这就是妈妈以前在这里长大的地方”,孩子仰头看着,眼里满是新奇。这一幕让我心头一热,感觉这是血脉的延续,她们不只是回娘家,更是把根讲给下一代听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走在村中的路上看见一幢幢的楼房,村道宽敞,绿化完美心感自豪。几位姐妹并肩走着,伞影交错,她们不说话,只是慢慢地走,像是要把每一步都刻进自己的记忆。身后是她们的家,门前坐着白发苍苍的父母,心里想着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眼眶早已湿润了。一个女儿弯下腰拉着母亲的手,轻轻抱住母亲的腿,喊了一声:“妈,你女儿我回来了。”声音虽然不大,那是对母亲的爱和思念,却让整个巷子都安静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村道的一头,一条红底黄字的横幅高高挂起:“葉氏外嫁女回娘家”。几位穿婚服、戴金冠的姐妹并肩而立,像当年出嫁时那样美丽,只是这一次,她们不是离开家乡,而是归来。她们的笑容里,有骄傲,有思念,更有终于圆梦的释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午饭摆在村中大广场设撘的大蓬里,圆桌一张接一张,热气腾腾。老人们坐在上首,女儿女婿们忙着夹菜敬长辈,孩子们在桌间穿梭。红灯笼挂在空间下,风一吹,光影晃动,像在跳舞。有人举起酒杯庆祝说“今天,是我们鸦鹊村最圆满的一天。”话音未落,大家掌声雷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坐在席间,听一位组织者激动地发言。她说这是村里历史上第一次出嫁女集体回乡,从联络到筹备,几个月的心血,只为这一天。她哽咽着说:“我们不是要热闹,我们是想告诉父母——我们还记得个家,我们一直爱着你们。”全场静默,随即响起一片啜泣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阳光正好,透过蓬布洒在每个人的脸上,显得十分温馨。一位姐姐说:“我们虽嫁出了门,但心从未离开。家乡的一草一木,父母的每一根白发,都是我们心里最深的牵挂。”她话音落下,有人轻轻哼起童年的歌谣,接着,舞台的舞蹈,歌声响起,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歌声在村中回荡,像一条温柔的河,流过岁月,流进人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下午时分,我将返回从化,晚会继续,这场聚会终会散去,但它的意义早已超越一场活动。它是一次传承,告诉下一代:无论走多远,都别忘了回头看看。敬祖尊老,不是口号,是中华文化的美德,是每一次回家的车票,是每一次轻声的问候,是握着父母的手,在说话:“爸,妈,我们念念不忘,想你念你,我们会常常回家看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最后,祝鸦鹊村繁荣昌盛,叶氏家族子孙满堂,人丁兴旺,更加团结,明天更加美好!谢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化兄弟叶灶南和鸦鹊村叶大兴大哥哥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b>  从化狗坐石叶家兄弟叶灶南有感。</b></p><p class="ql-block"><b> 2025.10.3。</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