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十论》读书摘录(二)

乐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适与神》</p><p class="ql-block">经典语句摘录如下:</p><p class="ql-block">1、西方人从来对自然物质界多注意些,他们因此有更多物质工业上的发明与创造。东方人则从来对人文社会方面多注意些,因此他们对这一方面,此刻不妨特为巧立新名,称之曰“人文工业”或“精神工业”。</p><p class="ql-block">2、真善美三概念,本是人心之产物。</p><p class="ql-block">3、绝对里面便含有相对,宇宙间也并没有一真实绝对的境界与事物。泯绝相对,即无绝对。</p><p class="ql-block">4、人类所能到达的有限真理之最大极限,即是一种会合古往今来的一切人类的种种立场而融成的一种真理。然而此种真理,实在少得太可怜。若硬要我举述,我仅能勉强举述一条,即人生总有死。</p><p class="ql-block">5、我们只有把适字的价值观渗进旧有的真善美的价值观里面去,于是主观即成为客观,相对即成为绝对,当下即便是终极,矛盾即成为和合。而当下仍须是合于向往的当下,现实仍须是符合理想的现实。</p><p class="ql-block">6、人生到底是有限,人生到底只是宇宙中一部分,而且是极小的一部分。你将求老死于此当下,苟安于此现实,而不可得。时间的大轮子,终将推送你向前。</p><p class="ql-block">7、人生只是宇宙之一部分,现在只是过去未来中之一部分,而且此一部分仍然是短促狭小得可怜。</p><p class="ql-block">8、中国人把一个自然,一个性字,尊之为神,正是唯物而唯神。</p><p class="ql-block">但不知道神的,还可与神暗合。这是性,不是心。</p><p class="ql-block">道家不喜言心,儒家爱言心,但更爱言性。因心只为人所独,性普为物所共。</p><p class="ql-block">中国人主张“尽人之性以尽物之性而赞天地之化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人生目的和自由》</p><p class="ql-block">摘录如下:</p><p class="ql-block">1、生物之目的,在其生命之维持与延续。延续自己的生命,维持生命之延续。</p><p class="ql-block">2、人类生命与其他生物的生命大不同。其不同之最大特征,人类在求生目的之外,更还有其他目的的存在。而其重要性,则更超过了其求生目的。</p><p class="ql-block">3、人生只是一串不断事情之连续,而在此不断的事情之连续的后面,则各有其不同的目的。人生正为此许多目的而始有其意义。</p><p class="ql-block">有目的有意义的人生,我们将称之为人文的人生,或文化的人生,以示别于自然的人生,即只以求生为唯一目的之人生。</p><p class="ql-block">4、人生若只专为求食求衣,倦了睡,病了躺,死便完,这只是为生存而生存便和其他生物一切草木禽兽一般,只求生存,更无其他目的可言了。这样的人生,没有意义,不好叫它是人生,更不好叫它有文化。这不是人文,是自然。</p><p class="ql-block">文化的人生,是在人类达成其自然人生之目的以外,或正在其达成自然人生之目的之中,偷着些余剩的精力来干别一些勾当,来玩另一套把戏。</p><p class="ql-block">西方人说,闲暇乃文化之母,便是这意思。</p><p class="ql-block">5、文化的人生,应便是人类从自然人生中解放出来的一个自由。然而这一种自由之获得,已经过了人类几十万年艰辛奋斗的长途程。</p><p class="ql-block">6、一切人生目的,既由人自由选择,则目的与目的之间,更不该有高下是非之分。</p><p class="ql-block">7、人类中间的宗教家、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这些都是为文化人生创造出更好的新目的,提供出更好的新自由,提供了善的,便替换出了恶的。若你有了善的不懂挑,则只有耐心善意的教你挑,那是教育,不是杀伐与裁制。在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的园地里,也只有教育,没有杀伐与裁制。</p><p class="ql-block">8、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科学,都在正面诱导人,感化人,都在为人类生活提供新目的,让人有更广更深的挑选之自由,都还是站在教育的地位上,那才能算是更好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