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日黎明尖救援行动全纪实

独行者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3日的寅时,夜幕笼罩下的安徽皖南山区的崇山峻岭中。一支八人小队伍正乘着夜色冒着西风在杂草丛生和树枝掩蔽而又坎坷崎岖的山路上匆匆赶路,山谷寂静,偶尔传来几声猫头鹰的恐怖叫声,令人不寒而栗;不时又有阵阵山风呼啸,树枝树叶碰撞摩擦发出涌潮般的啸声,人置其中仿佛感觉如汪洋大海中一叶不受控制的小丹。</p><p class="ql-block">他们中七人头戴安全帽和头灯,身穿蓝装,脚踏战靴,身背背包,另一人身着黑色警服警靴。这时正是仲秋时节,昼夜温差大,夜晚的山里已十分寒凉,露水很重,汗水和露水已湿透了这些人的衣服和裤子。头盔上的照明灯光时而在黑色的夜幕里闪烁一会,时而又因转过山坳或走进树林而消失不见了。他们是什么人?半夜三更来这高山深壑、峭壁四立、险象环生的地方干什么?</p><p class="ql-block"> 原来这是一支救援队伍,身穿蓝装的是绩溪县蓝天救援队的七名队员,身着警服的是伏岭镇派出所的所长。他们正行走攀爬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寻找救援一班被困在“黎明尖”的常州驴友。</p><p class="ql-block">黎明尖位于绩溪县伏岭镇伏岭村境内,海拔1324米。北对伏岭村,东峙逍遥峰,西连鸡鸣尖,南接大鄣山。黎明尖方圆百余公里,山势险峻,攒峰森罗争奇并起,直插云霄,特别是海拔800米至1100米这一带,全是耸石危崖,峭壁深壑,俯仰视之,令人头晕胆颤;少有植物生长,只有石缝中生长着一些黄山松,有的傲然挺立,有的依壁下探,有的横空而长,干老枝虬,针叶苍翠。这里奇松怪石,景色独特,吸引着八方驴友前来探险觅胜。</p><p class="ql-block">该日丑时,正当人们沉浸梦乡熟睡的时候,绩溪县蓝天救援队队长李卫国却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入睡,因昨天傍晚听传闻说“黎明尖山上出事了,有外地驴友被困在山上下不来了”,他连忙电话问了几个救援队队员是否接到公安部门或应急局的电话,回答都是没有,由于不能证实消息是否可靠,他也不敢贸然行动,但第六感告诉他,可能有事要发生,因此躺在床上几乎一夜没合眼。</p><p class="ql-block">突然床边的手机响了,他嘴里说了一句“来了”,一骨碌坐了起来,当他迅速下床准备站起来时,却不由得身子打了一个侧歪,同时抽了一口气,怎么回事,身上有伤?原来队长在前两天为一户居民清除马蜂窝时,由于地方狭窄,下窗台落地时右脚不慎崴了,现在右脚踝还是红肿得像馒头似的,这突然站起,他感觉一阵针刺般的钻心疼。他一手扶着墙壁,一手打开电灯,拿起床头柜上的手机。电话是县应急管理局打来的,说有外地驴友被困黎明尖,要求救援队立即组织力量赶到伏岭派出所协助公安部门展开救援。</p><p class="ql-block">李队长边穿衣服脑海中边快速筛选救援队员名单,很快就有了一个合适的八人名单,随即他电话通知了这八人要求二十分钟赶到队部带上装备出发救人。队长李卫国的电话,跟炸雷似的在队员们各自家里响起来:“都赶紧到队部!黎明尖,有驴友失联被困,要进山救人!”</p><p class="ql-block">不多时,队部里就聚齐了八个人。这八人分别是江波、汪键明、朱德庭、程江、方漓溪、崔鹏飞、吴鹏昱、章东绯。李卫国站在屋子当中,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都到齐了!黎明尖那地方,地形复杂,夜里更难走。江波,你带几个人检查绳索,要最结实的!” 江波应了声,和几个队员就去翻找绳索,手指在粗粝的绳索上摩挲,仔细检查着每一处。</p><p class="ql-block"> “章东绯,你去把担架备好,还有医疗包,里面的急救药品都检查清楚!” 章东绯领命,快步走到放担架的角落,将担架展开,又仔细查看医疗包里的物品。</p><p class="ql-block"> “剩下的,都把头盔戴好,头灯检查亮不亮,等下进山,全靠这个!” 李卫国话音刚落,众人便纷纷行动起来,戴头盔的戴头盔,检查头灯的检查头灯,屋里头一时忙碌起来,只有头灯亮起时发出的细微声响,以及队员们偶尔的低语。</p><p class="ql-block"> 寒夜里,队部的灯光亮得格外醒目,映着九位队员坚毅的脸庞,他们知道,一场与黑夜和山路的较量,即将开始。</p><p class="ql-block">九人背起装备迅速登车,疾驰向伏岭派出所。此时的派出所内灯火通明,几名民警正围绕收集到的各方信息,紧张地分析研判,合力商讨营救方案。</p><p class="ql-block">九位队员抵达伏岭派出所后,随即与民警共同展开营救方案研讨。首要任务是锁定被困人员位置,综合各方信息,初步判定其被困于黎明尖凤凰石区域,或五号线沿线的悬崖峭壁一带。</p><p class="ql-block"> 现场梳理出三条潜在营救线路:其一为祝山方向,不过该线路昨晚已由消防队搜寻,最终无果且队员需撤回休整;其二是六亩丘坦头方向,因行人稀少,山路早已荒芜,通行难度极大;仅剩的罗坑方向虽山路险峻,但与被困者的山程距离相对较近,最终确定以此作为营救路线。</p><p class="ql-block"> 人员调配方面又遇波折:队长李卫国因脚部受伤无法参与登山,队员吴鹏昱当天有单位事务需处理;派出所亦面临人手紧张的困境,最终由所长亲自加入。至此,一支由七名蓝天救援队队员与一名派出所所长组成的救援小分队正式成型,于凌晨四点左右从派出所出发,沿罗坑方向向黎明尖发起攀爬救援。</p><p class="ql-block">八人救援小队攀至海拔900余米处,抵达一片较平坦的山脊。此处海拔与被困者预估位置相近,队员随即向凤凰石方向喊话,仅闻山谷回音,未获应答。</p><p class="ql-block"> 通过手机通话仅能判断被困者位于凤凰石或五号线的悬崖区域,无法进一步锁定具体位置。该山脊与凤凰石相隔一条深壑,与五号线相隔两条深壑,均无法直接抵达。唯有继续向上攀登至海拔1100米以上,才能绕开深壑,从丛林中前往上述两个目标区域,因此救援小队决定继续上行。</p><p class="ql-block"> 此时天光早已刺破晨雾,将崎岖山道照得分明。先前走过的路虽也有几处陡坡,却都算不得凶险,更无悬崖断壁拦路,众人脚下倒还稳当。谁料再向上攀了百十来米,山势陡然变得狰狞——前方竟有一面峭壁拔地而起,如刀削斧凿般直插半空,左右两侧更是深不见底的绝谷,云雾在谷底翻涌,望一眼便令人心惊肉跳。</p><p class="ql-block"> 要想往凤凰石或五号线去,必先闯过这道天险,否则便是进退两难。正当众人望着绝壁犯愁,章东绯忽然喊道:“快看!”只见那八十多度的峭壁上,竟斜斜生着几株杂树,或粗或细,或高或矮,错落着嵌在石壁里,恰似老天特意留下的一架不规则“木梯”,虽看着简陋,却是唯一的生路。朱德庭伸手试了试最下方那株树干的牢度,沉声道:“天无绝人之路!抓稳这些树,咱们攀上去!”</p><p class="ql-block">章东绯肩上搭着绳索,目光先在那道绝壁上扫了一圈——壁间横生的树干错落恰如天造地设的“木梯”。他走至崖下,左手抠住上方半尺的树槎,右脚稳稳踏住下方树干,腰身微微一沉,将力道匀在四肢,如壁虎般踩着“木梯”贴着岩壁向上爬去。不多时便翻上崖头,反手将绳索抛落,绳头带着风声坠到程江、方漓溪跟前。</p><p class="ql-block"> 二人不敢怠慢,当即把绳索在老松树上缠了三遭,打个死结;崖上章东绯也将另一头系在合抱粗的树干上,绳索绷得紧紧的。有了这层依仗,方漓溪、程江接踵而上,手抓绳索或树干脚踩树干爬了上去。</p><p class="ql-block"> 第四个轮到派出所所长。他身强力壮,平日跑步、单双杠身手利落,偏生犯了恐高的毛病。才攀过四根树干,忽闻身下风声飒飒,忍不住侧头一瞄——云雾翻涌处深不见底,万丈深渊像张着黑口的巨兽。他顿时心头一紧,手脚俱软,脚下猛地一滑,整个人脱了树干,连带踩塌一块岩石。那岩石坠下崖去,响声在山谷里荡了几荡才消弭,众人不觉惊叫起来。</p><p class="ql-block"> 所长两条腿悬在半空,只剩两只手死死攥着上头的树干,指节发白,喉间挤出惊惶的闷响,眼看便要脱力坠崖。千钧一发之际,立在崖下的汪键明大喝一声,身子如子弹般射了出去,脚尖点着崖壁上的“木梯”,噌噌几步便窜到所长脚下。他仰头瞅准方位,双臂一挺托住所长的脚踝,猛力往上一送,喝声道:“踩稳了!</p><p class="ql-block"> 所长得了着力处,忙将脚踩住树干,喘着粗气往上攀爬,终于爬了上去,众人这才松了口气,后背已被冷汗浸得透湿,所长不禁感叹道“今天九死一生”。待所长坐定喘息。江波、朱德庭、崔鹏飞三人陆续攀援而上,最后汪键明手拉脚踩“木梯”,手足并用爬了上去。</p><p class="ql-block">众人继续向上攀爬,又历经两处峭壁后,终于抵达海拔一千二百米以上区域——此处尽是丛林,悬崖峭壁已然消失。队伍左转横切行进时,章东绯提议先去凤凰石探查,便对其他人说:“你们在此等候,我去凤凰石附近搜寻一番。”</p><p class="ql-block"> 由于此时队伍所处海拔,已高出凤凰石一百余米,章东绯遂沿坡向下,朝凤凰石方向推进。抵达目标区域后,他仔细查看,未发现异常,高声呼喊也无人应答,并未找到被困者。</p><p class="ql-block"> 就在此时,上方等候的队员突然致电章东绯:“已发现被困者位置,在五号线的悬崖峭壁处!你尽快上来与我们汇合,随后一同前往救援。”</p><p class="ql-block">八人汇合后,救援小分队于海拔约1100米处,沿五号线向海拔900米的被困人员方向下行。途中遭遇两处悬崖断壁,队员们架设两道绳索完成障碍突破,于约十时抵达被困人员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救援小队首先询问确认被困人员情况:共计11人且均无外伤,但因自昨日下午起便断水断粮,叠加低温与紧张情绪影响,部分驴友已出现身体虚弱症状。</p><p class="ql-block"> 小队随即展开行动:一方面对被困人员进行情绪安抚,同步分发携带的食物与饮水以缓解其生理不适;另一方面,结合现场实际快速分析当前形势,共同商讨制定脱困方案。</p><p class="ql-block">首先需确定脱困路线,当前有两个选项:一是沿救援小队的来时路线原路返回;二是沿五号线继续下行,但需解决眼前约三十多米高的悬崖峭壁安全下降问题——这正是此前挡住十一名驴友的关键障碍。</p><p class="ql-block">按救援小队来向原路返回,高险度、高强度叠加当前人员状态,实现难度极大;沿五号线继续下撤虽仍有较高风险,但强度显著降低,综合考量后,决定选择沿五号线下撤方案。</p><p class="ql-block"> 崖壁前,章东绯率先试水,为后续驴友开辟通路。队员们布下两套保护:一根圆绳牢牢系在腰间,绳尾绕过崖边一棵苍劲的松树,由三四名队员在树的另一边稳稳攥住,随下降节奏缓缓松放;另一根扁带则握在手中,作为辅助支撑。之所以选择这种最稳妥的原始下降方式,正是考虑到部分驴友已体能告罄,又因峭壁高耸心生怯意,对专业下降器心存抗拒。凭借丰富经验,章东绯稳稳落至崖底,为众人吃下一颗定心丸。</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几位女驴友依次跟进,在队员们的默契配合与轻声鼓励下,也都顺利抵达崖底。变故发生在一位体型偏胖的驴友下降时——下至半程,他或许是手臂骤然脱力,或许是脚下岩缝打滑,原本紧握扁带的双手突然松开,踩着岩壁的双脚也瞬间滑脱,整个人如钟摆般悬在了半空。崖上队员见状,立刻收紧手中绳索,屏气凝神地缓缓下放,最终将他安全送抵底部,一场虚惊就此化解。</p><p class="ql-block"> 待所有驴友都成功下崖,队员们才依次收尾,方漓溪主动殿后,成为最后一个撤离崖顶的人。此时,原本在崖上拉绳的队员已转移至崖下接应,一上一下的接力间,整支队伍成功突破崖壁天险,全员安全集结于峭壁底部。</p><p class="ql-block">突破崖壁后,救援队伍迅速调整阵型继续下撤:章东绯、方漓溪一马当先探路开道,所长与朱德庭、程江、崔鹏飞四人居中,细致照应体力不支的驴友,江波、汪键明则断后收尾,十九人组成的队伍沿山路有序前行。途中两处小断崖,在队员们搭手搀扶、绳索辅助的协作下,也都化险为夷,全员顺利通过。</p><p class="ql-block"> 下午近三点,队伍终于抵达S346公路——徽杭古道的起点处,伏岭派出所与伏岭镇政府的接应人员早已在此等候,看到众人安全出现,现场瞬间漾起安心的暖意。稍作休整后,队员与被困驴友共同合影,定格下这场救援的圆满时刻。</p><p class="ql-block"> 随后,众人前往镇政府安排的饭店就餐。连续高强度救援让队员们两餐未进,早已饥肠辘辘,端起碗筷便狼吞虎咽,每人都足足吃下两大碗饭,疲劳在热饭热菜中渐渐消散。餐后,队伍驱车返回队部,这场强度与险度并存、全程紧张刺激的黎明尖救援行动,最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3日的黎明尖救援,以其高险度和高强度,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记。时至今日,每每回想当时场景,依旧心潮难平,便总觉得该用文字将其记下。</p><p class="ql-block"> 其实去年救援结束后不久,我就动笔写过,却因总顾虑“救援过程很精彩,写得不够精彩”,才刚写了一半便搁了笔。如今眼看救援一周年将近,终于硬着头皮重新拾笔,心态也早已转变——不再强求文字有多出彩,只盼能如实记录、语句通顺便好。也正因这份松弛,截至九月底,这篇全纪实总算完稿。</p><p class="ql-block"> 与我以往写的纪实相比,这篇最大的不同在于叙事节奏:不再按事件发展的时间线平铺直叙,而是一开篇就切入救援高潮,直接写下黎明尖寅时,那支八人小队在凶险山路上艰难攀援的画面,只盼这样写更易触动读到它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章东绯(网名独行者)写于2025.09.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