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业光寰宇,恩晖耀故居

李行山海

<p class="ql-block">拍摄者:李行山海</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831300</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洒在绍兴古城的青石板路上,我循着劳动路的门牌号,走进了那座黑瓦白墙的院落——周恩来祖居“百岁堂”。</p> <p class="ql-block">踏入大门,陈云题写的匾额庄重肃穆。第一进门厅里,老照片无声诉说着周氏家族与这座城市的千年血脉。作为北宋周敦颐的后裔,周家在此繁衍生息,直至“百岁堂”因百岁人瑞受康熙敕建而声名远播。</p> <p class="ql-block">穿过天井,第二进的“锡养堂”令人驻足。这是周家举行庆典的正厅,1939年周恩来以政治部副部长身份回乡开展抗日统战时,就在此接待乡亲。展柜里泛黄的《族谱概要》上,他亲笔填写的字迹依然清晰,笔锋间既有对先祖的敬重,更有救国救民的担当。</p> <p class="ql-block">移步第三进生活区,书房卧室陈设简朴。站在总理童年曾读书的窗前,不禁想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这里的“周恩来与故乡”专题展尤为动人——那些与亲友的通信、抗战演讲的照片,让一位绍兴儿女对故土的深情跃然眼前。</p> <p class="ql-block">最后的生平事迹展,以丰富史料呈现了总理光辉的一生。从求学立志到鞠躬尽瘁,每个阶段都令人动容。走出展馆,纪念广场上的汉白玉塑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他依然凝望着这片深爱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这座三进三开的明代台门,不仅是建筑瑰宝,更是一座精神丰碑。它让后人看到,什么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赤子之心。离开时回望,“百岁堂”的牌坊在夕阳中静静矗立,见证着穿越时空的不朽风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