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十一国庆小长假期间,正值人流如织的出行高峰,我们老两口怀着期待的心情,踏上了探访青岛海底隧道博物馆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  一清早我们乘着地铁一号线,从凤凰山站A口出站后,沿着东环岛路向西北方向步行约十几分钟,远远便望见一座气势恢宏的建筑巍然矗立于凤凰山顶——青岛海底隧道博物馆,只见它依山面海,正对一片繁忙景象的青岛北海造船厂,仿佛在静静诉说着海洋与工程的壮丽篇章。</p>  <p class="ql-block">  青岛海底隧道博物馆作为国内首座以海底隧道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坐落于青岛西海岸新区九龙江路63号,于2024年荣膺国家三级博物馆称号,并被认定为国家交通运输科普教育基地,承载着传播交通科技文明的重要使命。</p>  <p class="ql-block">  步入展厅,一幅震撼人心的大型群雕迎面而来:八位头戴安全帽、身着工装的隧道建设者,在幽暗的隧道背景中昂然挺立。他们姿态各异,有的高举五指,有的比出胜利的“V”字手势,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与自豪,仿佛正为建设海底隧道实施的十大创新和贯通海底的壮举纵情欢呼,将那一刻的荣耀永恒定格。</p>  <p class="ql-block">  在宽敞明亮的展厅中,我们跟随一位智能机器人讲解员缓缓前行,仿佛穿越时光隧道。这里原为青岛胶州湾隧道展示馆,展厅面积达930平方米,定位为科技类专题博物馆。自2011年胶州湾隧道正式通车后,历经数年筹备,于2014年正式向公众开放,成为市民了解海底隧道这一伟大工程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通过五大主题展区,系统呈现了世界海底隧道的发展脉络、核心技术演进以及胶州湾隧道的建设全貌。馆内珍藏近千件实物展品,辅以互动式科普体验,让观众在沉浸中感受科技的力量与人类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我国在海底隧道建设领域不断突破创新,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一项项重大工程见证了国家基建实力的飞跃,也彰显了新时代“大国工匠”的坚韧与担当。</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一展区,展馆采用图文并茂与动态影像结合的形式,详细介绍了钻爆法、盾构法、TBM法、沉管法等核心施工技术的应用场景。通过沙盘模型、岩芯样本等实物展示,生动还原了隧道建设各阶段的技术选择与工程智慧,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动态光影与多媒体技术的巧妙融合,将工程师们面对复杂海床地质挑战时的攻坚历程栩栩如生地呈现眼前,令人不禁为那些默默奉献的大国工匠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第三单元“胶州湾隧道建设历程”真实还原了这项浩大工程二十余年的规划与建设轨迹,展出了大量珍贵的设计图纸、施工日志和历史影像资料,每一页纸、每一张图都镌刻着时代的印记与奋斗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  第四单元“安全运营保障”深入解析了隧道运行中的六大核心系统及应急管理体系,借助三维动画与实时监控模型,观众仿佛置身控制中心,直观感受现代交通设施背后严密的安全网络。</p>  <p class="ql-block">  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自2011年通车以来,已安全运行十几年。作为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普通市民,我们深切体会到这项超级工程带来的巨变——从早年舢板小船,到火轮船,从混装轮渡到环胶州湾公路绕行,两岸往返单程需耗时九十分钟到如今仅需六分钟便可穿越海底通行,青岛的城市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实现了“一隧连两岸,同城共发展”的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  走出博物馆,我仍久久沉思。青岛海底隧道博物馆不仅是一座记录科技成就的殿堂,更是一座面向未来的社会课堂。尤其对青少年而言,这里以独特的主题、丰富的展陈和专业的导览,生动诠释了人类征服海洋屏障的智慧与勇气。它不仅是一次旅行的记忆,更是一次心灵的启迪——它能够以活生生的事实让新区的下一代在见证辉煌的同时,铭记责任,勇担使命,成为推动时代前行的创新力量。</p>  <p class="ql-block">美篇号:42274190</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杨圣培</p><p class="ql-block">图片摄影:王金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