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47年,孟良崮战役里张灵甫整个师都覆灭了,他本人也丢了性命,那时他的妻子王玉龄才19岁,上有年迈的母亲,下有年幼的孩子,即便出身于富贵人家,也难逃困苦的命运。粟裕晚年时,他侄子粟刚兵想邀王玉龄吃饭,王玉龄是如何回应的,她最后去没去呢?</p> <p class="ql-block"> 王玉龄1928年生于长沙的名门望族,祖籍是安徽舒城,家族里出过高官,她一出生就是妥妥的富家千金。王玉龄年轻时在长沙福湘女校上学,人长得漂亮,全校都知晓,学习也特别好,后来又转到含光女中上高中了。</p><p class="ql-block"> 她与张灵甫并非偶然相遇,而是有人特意安排的“相亲”。当时,王玉龄和国民党军官张处长的夫人约好一起去烫发,期间,一位高大帅气的男子从对面的镜子里一直偷看她。后来她才得知,那人竟是张灵甫。那时的张灵甫,早已过了三十岁,还曾有过一段婚姻。按理说,王玉龄根本不会对他动心。但奇怪的是,张灵甫在见到王玉龄后,就通过张处长不断邀请王家人赴宴。</p> <p class="ql-block"> 王家为了表示客气,也经常回请张灵甫,这样多次往来后,张灵甫便借机说起了结婚的事,正式向王玉龄求了婚。</p><p class="ql-block"> 王玉龄经过一番打听,才晓得他竟是黄埔军校的优秀学子,更是国民党军队里赫赫有名的儒雅将军,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又见他身材高大、相貌堂堂,王玉龄也不禁心动了。之后,她不顾家里人的反对,还是答应了张灵甫的求婚。她母亲没办法,只好说让他请省政府主席来当媒人才能结婚,张灵甫很快就把这事儿给办了,王家也就不再阻拦了。</p> <p class="ql-block"> 两人在上海金门饭店热热闹闹地办了婚礼,之后在南京安了家。没多久,张灵甫就当上了蒋介石嫡系部队第七十四军的军长,还兼任了首都的警备司令。</p><p class="ql-block"> 1947年,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因过于轻敌,被粟裕指挥的部队彻底消灭,他本人和司令部成员一同自杀,以此表明对国民政府的忠诚。张灵甫倒是死得干脆,可苦了王玉龄和那孩子,往后这日子可咋过呀?</p> <p class="ql-block"> 1948年,国民党那些当官的家里人都忙得不可开交,正打包行李打算逃到台湾或者香港去。王玉龄呢,上有年迈的老人要照顾,下有年幼的孩子要抚养,她一个寡妇带着孩子,怎么走得了,又能逃到哪儿去呢?</p><p class="ql-block"> 那所谓的“总统府”不断打电话催王玉龄赶紧走,她没办法,只好打包行李,带着家人上了国民党安排好的大船。</p> <p class="ql-block"> 王玉龄当时装了好些书画,里面还有张大千、齐白石这些大师的画呢,结果在长沙转运时全弄丢了,之后也没能找回来。</p><p class="ql-block"> 王玉龄到台湾后,身为国民党高官的遗属,虽每月能领些抚恤费,但钱太少,完全不够一家人的日常花费。王玉龄最难以忍受的,是国民党那套做法,每年五月都得给张灵甫办追悼会,还非得让她去,年复一年,心里的伤口一次次被撕开,再坚强的人也受不了啊。</p> <p class="ql-block"> 所以,为了过上好日子,也不辜负自己的青春,王玉龄决定自学成才,自己打拼事业。张灵甫去世六年之后,她找台湾陆军总司令孙立人帮忙,办好了去美国的护照,撇下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孩子,独自一人前往美国读书。</p><p class="ql-block"> 1953年,王玉龄成功考进美国纽约大学,学的是财会专业。过了四年,她顺利毕业,接着独自前往罗斯福医院,做起了会计工作,一干就是两年。之后,他又在朴拉啥那家饭店继续干了三年,后来去了美国航空公司,一干就是21年,直到退休。</p> <p class="ql-block"> 身处异国他乡时,王玉龄心里一直惦记着家乡,她盼着能回去,但回去谈何容易,她只能默默等待。1973年秋季,王玉龄在周总理的关照下顺利回到了祖国,那时周总理自己处境也很艰难,却仍费心为她做安排。</p> <p class="ql-block"> 然而,即将回国的巨大兴奋并未让王玉龄失去理智,她明白丈夫张灵甫曾对共产党犯下的过错无法被原谅,这次踏上归国的路途,恐怕会充满波折。直到她收到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黄华发来的邀请,才打定主意要回国,刚一踏上祖国土地,就得到了周总理的秘密会见。</p> <p class="ql-block"> 后来,王玉龄年纪渐长,不再四处奔忙,为了让母亲能重温故乡情,她便带着母亲回到长沙安了家,一直守着母亲直到她离世。王玉龄的儿子张道宇在上海做生意,她便跟着儿子搬到上海住下。平日里,她除了看看书,偶尔也会帮儿子处理些生意上的事,或者抽空去西安探望张灵甫前妻的孩子们,这样的日子让她感到十分舒心。</p> <p class="ql-block"> 王玉龄作为张灵甫的遗孀,一直在大陆、台湾和美国之间来回奔走,也为国家统一付出了很多心血。还记得那时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时,王玉龄和她的亲友们一直盼着两岸能统一,所以谁为两岸统一出力,她们就把票投给谁,要是有人挑拨两岸关系,她们也会坚决跟那些人斗争到底。</p> <p class="ql-block"> 王玉龄直到年纪很大时,在一次访谈里才说起,当年粟裕的侄子粟刚兵想约她吃饭,可又担心被她拒绝,于是就通过她的表妹来传达这个意思。</p> <p class="ql-block"> 王玉龄当年曾这样说:“这没啥大不了的,谁让他叔叔和我丈夫一样,都是当兵的呢?当兵的各为其主,所以我从来就没恨过谁”。“我始终认为,不论是谁,只要能让老百姓过上安稳幸福的日子,那就是位好干部。”</p> <p class="ql-block"> 王玉龄的这番话,显示出她有广阔的胸怀,她不会因为两党纷争就记恨谁,反而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看法,她也清楚,只有真正对人民好的政权,才能走得长远。</p> <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见,王玉龄是位极具智慧的女性,她这辈子没依赖过谁,全靠自己拼搏奋斗,在关键问题上她分得特别明白,坚信只有两岸尽快统一,老百姓才能安享幸福日子。</p> <p class="ql-block"> 就像爱国志士文强先生送给王玉龄女士的那首诗里写的:“经历无数风雨志向更坚,坎坷路上让人赞叹。梅花在雪海中依旧芬芳,孝顺女儿的心如大河般宽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