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0月1日,由故宫博物院出品,域上和美集团主办,中国中央歌舞团演出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成都城市音乐厅拉开序幕。</p><p class="ql-block"> 《只此青绿》是继2023年国庆假期成都演出之后,中央歌舞剧团再次在国庆假期携巜青绿》与蓉城观众见面。《只此青绿》取材自名画《千里江山图》。该画由北宋画家王希孟在18岁时用半年时间画成。画作以概括精炼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山河的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 “只此青绿”四字如诗题般悬于海报中央,像一声轻唤,唤醒了沉睡千年的画魂。诗剧舞蹈《千里江山图》在域上和美成都站启幕,时间定格于2025年秋。</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场与宋代美学的重逢。海报上人物面容若隐若现,衣袂飘然,背景的山水淡雅如梦,仿佛舞台还未开启,诗意已悄然流淌。</p> <p class="ql-block"> 今晚,成都城市音乐厅高朋满座。人们静静端坐,目光如线,牵向舞台中央。红色座椅如花瓣层层展开,二楼的观众席也早已坐满。没有人说话,只有呼吸与音乐轻轻交织。灯光柔和,映出一张张专注的脸庞——他们不只是在看一场演出,而是在参与一场跨越千年的美学仪式。</p><p class="ql-block"> 俺今生有幸,在繁忙的国庆期间,抽空与蓉城观众一块儿亲临成都城市音乐厅,享受中国中央歌舞团带来的艺术饕餮盛宴。</p> <p class="ql-block"> 《千里江山图》仿佛将人带入千年前的江南山水,群山叠嶂,翠色欲滴,山间小径蜿蜒如诗,云雾轻绕其间,仿佛王希孟执笔时,不只是在绘江山,更是在书写一段流动的时光。青绿为骨,笔意为魂,整幅画卷不只是风景,而是一场与自然对话的静谧仪式。</p> <p class="ql-block"> 《只此青绿》以"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篇章为纲目,以<span style="font-size:18px;">叹为观止的青绿山水,雅致清丽的宋韵美学,婉转柔韧的梦幻舞姿,穿透古今的艺心对视的艺术表现力途</span>述了一位故宫青年研究员回溯历史长河,以"展卷人"视角,"窥"见北宋画家王希孟创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时间无声无息地流淌,《青绿》徐徐委婉地展卷。舞台上,一位女子缓缓舒展双臂,蓝绿色长裙如水波荡漾。她手中轻握的布料仿佛是画中抽出的一缕青绿,随舞姿流转,化作山脊的轮廓、溪流的走向。她的动作不疾不徐,像在描摹一笔工笔,又像在回应画中沉睡的山河。灯光柔和,映出她裙裾上的纹路,仿佛整幅《千里江山图》正从静止中苏醒,缓缓呼吸。</p> <p class="ql-block"> 烟雾自舞台升起,如晨霭轻笼山间。一群身着青绿长裙的舞者列队而立,手臂缓缓上举,如同山势拔地而起,又似林木向天生长。</p> <p class="ql-block"> 不愧是中央歌舞剧团的演员, 她们的动作整齐而富有韵律,裙摆随风轻扬,仿佛整座山林在呼吸、在律动。那一刻,舞台不再是舞台,而是一卷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人在画中行,舞即山河语。</p> <p class="ql-block"> 一位女子跪坐于舞台中央,手中托着一只竹篮,篮身圆润,编织细密,仿佛盛着的不是物件,而是时光的沉淀。她低眉浅笑,神情温柔,像是画中走出的采药人,又似守护青绿的精灵。她的存在,让整幅画面多了一份静谧的烟火气——原来千里江山,不止壮阔,也有这般细腻的温情。</p> <p class="ql-block"> 舞者们或立或坐,姿态各异,却如山峦般错落有致。青绿长裙在灯光下泛着微光,背景的山水画与她们的身影融为一体,仿佛她们本就是画中人物,只是今日走出纸面,以舞姿诉说千年心事。那一刻,画是舞的背景,舞是画的延续,彼此互为注解。</p> <p class="ql-block"> 演出圆满结束。编导率全体演职人员,向观众谢幕。</p><p class="ql-block"> 全体演员分列两侧,如山势延展。背景的山水画色彩斑斓,山峦叠翠,河流蜿蜒,仿佛整幅《千里江山图》被搬上了舞台。她缓缓抬手,指尖划过空气,如同画笔轻点绢帛。那一刻,而是在“展卷”——将一幅沉睡的画卷,一寸寸唤醒。</p> <p class="ql-block"> 演员们面向观众,姿态各异,有的挺立如松,有的微躬如柳。神情专注,仿佛正在进行一场庄重的仪式。背景的山水画依旧宁静,却因他们的存在而有了温度。他们不只在跳舞,更在完成一次文化的传递——将青绿之美,从画纸传至人心。</p> <p class="ql-block"> 演员们头戴发饰,步伐轻盈,手臂伸展如枝叶舒展。他们的动作整齐而富有情感,仿佛在讲述一个关于山河、关于匠心、关于传承的古老故事。背景的山水画依旧静默,却因他们的舞动而有了呼吸与心跳。那一刻,艺术不再是观赏的对象,而是可感可触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 全体表演人员整齐排列,向全体观众谢幕!演员们服饰色彩斑斓,红如朝霞,蓝如深潭,绿如新叶。他们站姿端正,神情庄重,仿佛一支穿越时空的仪仗队,为青绿江山而行礼。背景的山水画静静铺展,山峦起伏,树木葱茏,与他们的身影共同构筑出一幅流动的古典图景。这不是简单的舞蹈,而是一场对传统美学的集体致敬。</p> <p class="ql-block"> 台下,全体观众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台上,全体演员三次谢幕,深情致意。《只此青绿》全场无一句台词,演职员们以舞台艺术,优雅舞美,借助现代音乐,灯光及舞台效果酣畅淋漓的演绎千年画卷。<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是艺术的价值体现,这是文化的千年融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据说,《只此青绿》自展卷以来,已演出近千埸,平均三天两埸,所到之处,场场爆满。《只此青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之际,再次来蓉,足见成都的艺术氛围之深厚。</span></p> <p class="ql-block"> 演员们手臂高举,姿态优雅,动作如行云流水。红、蓝、黄、绿的服饰在灯光下交相辉映,仿佛将四季的色彩都织进了这一场舞蹈。他们的步伐轻盈,却带着千钧之力——那是对传统的敬意,对美的执着。背景的山水画静静铺展,像一位沉默的见证者,看着自己的灵魂被重新演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