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早晨起来的时候才意识到不对:昨天太阳是从西边落下,晚霞在黄河上飘荡。今早从东方升起,那朝霞飘在哪儿呢?黄河上么?那我站在哪儿呢?还是沿新修的公路走一走吧。没多远就有一个烽火台,一个又一个。路西侧的烽火台还沐浴着初升的阳光,道路也被照得油亮,十分好看。</p><p class="ql-block"> 黄河在陡峭的峡谷里安静地流淌,温婉可人。之所以用这个词,是因为黄河的颜色是碧绿的。我拍了张照片发到群里,说来喀纳斯了,竟然好多人信了。可黄河进入晋陕大峡谷之前没有接纳黄土高原的来水,较为清澈,但也不能这么清吧?</p><p class="ql-block"> 再走几公里就明白了——这里是万家寨水利枢纽大坝。黄河水在这里进一步沉淀,怪不得可以冒充喀纳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往上13公里就是大名鼎鼎的老牛湾了,黄河在这里进入晋陕大峡谷。</p><p class="ql-block"> 晋陕大峡谷在《中国国家地理》评出的十大最美峡谷排行榜中位列第8。老牛湾在大峡谷的入口处,是黄河流入晋的第一站。由于地形条件的独特性,这里的石灰岩峭壁怪石嶙峋、犬牙交错。长城在这里沿陡峭突兀的山峦延伸,与黄河并行向南,似两条巨龙携手飞舞。</p><p class="ql-block"> 长城是人类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现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他们共同承载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苦难与骄傲,寄托了民族的理想与希望。没有比老牛湾更吸引人的广告语了——黄河与长城握手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晋陕大峡谷,听名字就可以知道,河这边是山西,对岸是陕西。入口处再往上呢?自然是蒙古高原了。所以很多书上说,老牛湾是“鸡鸣三省”的地方。但其实不对。我所在的老牛湾是山西的偏关县,北岸是内蒙古的清水河县,西邻还是内蒙古的县,叫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确切还说,是一处“鸡鸣三市”的地方。不过,离陕西也不远,再往下就是陕西榆林市的府谷县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过了万家寨就有老牛湾的牌子。我看有车拐了进去,也跟了上去。没有人拦着,杆也一直抬着。不买门票么?不收停车费么?</p><p class="ql-block"> 车一直开到最里边的广场上,最后在“老牛湾景区介绍牌”下停住。广场很空旷,没什么车。广场的中央是一个八卦台。八卦台前有一组雕像,居中的是手拿八卦盘的伏羲,右侧是拱手的孔子,左侧应该是周文王了,可他的帽子是通天冠,属于秦汉的制式,让我不太肯定。八卦台的后边则是一个5层的乾塔。</p><p class="ql-block"> 过了乾塔就到了黄河边,由于地势高,一眼可以望出数公里。这里的黄河受两座山的阻隔,两次180°的调头,形成一个巨大的“S”型。受万家寨水利枢纽的影响,水流缓慢而颜色碧绿,完全没有壶口那种黄泥一样的喷薄怒吼的气势,显得文静而有涵养。同时又很美丽,身材婀娜多姿。</p><p class="ql-block"> 有人在讲这一带的故事,我也凑过去听,但口音的问题,我听的似懂非懂。旁边人问,“长城呢?”他指了指远处,叽里咕噜地说了半天,大约是说保存比较完整的在远处路的那边,或者干脆就在山的那边。近处的也是烽火台,但我仔细看看,都很残破了。</p><p class="ql-block"> 乾塔是这一片的制高点,但不能上。其次就是广场一侧的两层阁楼了,没注意它叫什么名字。那既然塔叫“乾塔”了,阁就应该叫“坤阁”了吧?可惜高度没抬高多少,拍摄效果没啥提升。反而是离黄河远了,更不好拍了。这时遇上一个当年在这个地方插队的知青,现在已经是个老太太了,絮絮叨叨地给我们讲,说景色不如以前了什么的。我不爱听,就先撤了。</p><p class="ql-block"> 风轻云淡和春暖花开耐着性子听完,回到了停车场。我跟他俩商量,“格桑花都已经赶到呼和浩特了,高山也离呼和浩特只有几十公里了,咱还有两百多公里呢,导航说还要三四个小时。咱开始跑吧,早点儿汇合。”</p><p class="ql-block"> 春暖花开疑惑地问:“老牛湾不去了么?”</p><p class="ql-block"> 这把我也弄迷糊了,“这不是老牛湾么?”,牌子上都写了啊!</p><p class="ql-block"> “这是乾坤湾,老牛湾还在前面呢。”</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认为,乾坤湾在山西延川和山西永和的交界处,距这里还有几百公里呢!可这里真的是乾坤湾,只是此乾坤湾非彼乾坤湾。这里是黄河入晋的“三湾”,即太极湾、老牛湾和乾坤湾。</p><p class="ql-block"> 而我惦记的老牛湾,还没去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再走几公里就到老牛湾了,终于可以说说老牛湾了。明成化三年(1467年),有个叫玉玺的总兵在此筑墙,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建老牛湾墩(烽火台),崇祯九年(1636年),“兵备卢友竹建堡,堡周一百二十丈,高三丈五尺”,名老牛湾堡,距今已五百年。</p><p class="ql-block"> 老牛湾村正在大搞基建,非常凌乱。耐着性子往里开,到不能走为止。买票往里走,就是老牛湾堡了。老牛湾堡是明长城山西段的重要关隘,周长560米,外墙用石块砌成,有城门洞和瓮城。内有青石板铺就的街道长300米,铺屋二十多间,庙两座,还有戏楼。但我对古堡看得太多,已经不感兴趣了。</p><p class="ql-block"> 让我瞪大眼睛的是老牛湾墩。老牛湾墩又名望河楼、护水楼,在古堡的最里面,分开黄河的地方。它建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但保存的十分完好。高二十二米,上面有垛口和楼橹。没有门,想进去只能靠墩体正面的绳索。用它瞭望黄河敌情,点燃狼烟向东、南两边的长城传递信息,自然是没问题的。但狠到没有门,连自己人也得吊上去的,我还真没见过。它被成为“天下第一墩”,至少我是没意见的。</p><p class="ql-block"> 这一带还有很多长城,我这一天就见识了秦长城、北齐长城和明长城。据说老牛湾境内长城共绵延八公里,有砖砌长城、石垒长城、夯土长城和石崖长城。这里的山是黄土上荒凉的坡,风是粗粝的呼啸的风,长城是倔强地、甚至是有点狼狈在垂直峭壁上的攀爬者,士兵至少是孤独的,脚踩着深不见底的黄河峡谷,每天在这里巡逻。那时候的黄河不会这么静谧,“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在这里可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这里可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这里可触,“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在这里可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本来还准备走西口的,但时间不允许了,于是就在老牛湾过黄河,来到了河对岸的呼和浩特清水河县的老牛湾。好消息是呼和浩特暴雨,高山困在高速服务区了。离呼和浩特依旧还有几十公里,也算是等等我了。坏消息是这里虽然归呼和浩特管,但离呼和浩特还有200多公里呢!我得快马加鞭了,快乐的蜗牛已经在呼和浩特备好了一顿“猛餐”了,说是要犒劳我和高山。我可不能让高山独享!另外,我也想知道这顿“猛餐”到底有多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这不写的老牛湾么?咋就成乾坤湾了? 右边的就是周文王,但帽子~?? 乾塔 我这一路走的都是长城一号公路,我已经数不清走过多少了烽火台了。山西号称长城博物馆,一点儿不假啊!<div> 在去老牛湾的路上,遇见长城1号公路的起点,咋也得留张影。</div> 这才是老牛湾,像一头牛伸到黄河里饮水 <p class="ql-block">这就是老牛湾墩</p> <p class="ql-block">这一面能看到长城</p> <p class="ql-block">你能看出这是长城么?</p> <p class="ql-block">这是北齐的长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