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无声-昨日“伟人广场”今日“武昌湾”》

岁月如歌

<p class="ql-block">  今日是国庆中秋双节长假的第二天,也是我难得的首个休息日。上午与妻同行,步入昨日才开放的武昌江滩南段——“武昌湾”。武昌湾1956公园于9月28日试运行,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故地重游,情怀满襟。伟人像依旧巍然矗立,而四周景致已焕然一新,物是人非,令人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回溯2019年12月26日,毛主席诞辰126周年之际,我曾走进这封闭管理、不对外公开的武昌长江畔“伟人广场”,在静谧中,与敬爱的毛主席雕像合影,表达深切缅怀。毛主席雕像高5.18米、重7吨,展现了伟人畅游长江后的风采。那时,我缓步登上雕像前的平台,浅色地砖映着斑驳树影,双手插在裤兜里沉思。身后塔吊缓缓转动,宛如城市生长的骨骼,无声诉说着时代的变迁……</p><p class="ql-block"> 如今,这尊汉白玉雕像正迎接着人间烟火的喧嚣。我站在这里,不只是游客,也是一名见证者——见证“伟人广场”从肃穆到开放,从严管到融入百姓生活,从记忆深处走向现实。</p><p class="ql-block"> 当年旧照不可复制,雕像后方那面镌刻历史的文化墙,以及那棵冠盖如云的参天大树,如今已不复存在。而今,游人如织,在雕像前拍照打卡,欢声笑语不断。若在从前,连踏入都不可能,彼时唯有清风拂面,江声低语。微风掠过江面,轻扬花坛边的旗帜,我伫立于光影交错之间,凝望那熟悉而庄严的伟人面容,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说的平静。曾几何时,这里只能在回忆中寻觅;如今,我可牵着妻子的手,从容走过这片曾不可进入的区域。</p><p class="ql-block"> 历史并未远去,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活在人们的脚步里,活在孩童的笑声中,活在每一帧被珍藏的照片里。这或许是最好的纪念:不是封存,而是传承;不是仰望,而是同行。</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像静静伫立,阳光洒落洁白石像,泛起温润光泽。四周游人往来,孩子踮脚张望,老人驻足凝思,年轻人举起手机定格瞬间。我站在稍远处,望着这熟悉又陌生的图景,心头泛起涟漪。曾几何时,这里唯有风穿树梢的低吟;如今,开放的江滩已成为城市的客厅,人们自由走近历史,以镜头与敬意,续写着对伟人的怀念。这份热闹,是时代的回响,也是民心的流动!</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今日“武昌湾”</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昨日“伟人广场”</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写在后面》</p><p class="ql-block"> 我忽然看见,前方人来人往的地面上,静静躺着一面小五星红旗。对国旗,我是有感情的,家里就有叠放整齐的十余面五星红旗,最大的,有二米五长。我快步上前拾起,轻轻弹去脚印与浮尘,国旗依旧鲜艳。没有短旗杆,只余旗帜,显然已从某处脱落坠地。不远处有垃圾桶,却终究不忍将其丢弃,于是仔细叠成方块,带回家中,安放于书房。</p><p class="ql-block"> 那一刻,脚步停驻,心却走得更远。这面旗,轻如鸿毛,却又重若千钧。它不只是一块红布,是街头巷尾飘扬的信念,是孩子手中挥舞的骄傲,是老人眼里的山河故梦。我把它带回家,不是收藏,而是安放——安放在书桌最醒目的位置,像安放一段不能遗忘的誓言。那面旗被放在素白的A4纸上,叠痕清晰,却又显庄严肃穆,像一页被郑重装订的历史。它静静在那里,不喧哗,却自有千钧之力。每当目光掠过,心便轻轻一颤。这红,是无数人用信仰与热血染就的底色;那五颗星,是黑夜中最坚定的坐标,指引着归途与方向。它让我想起清晨升旗时孩子们挺直的脊梁,想起巡查时居民真诚的问候,想起调解纠纷后那一声由衷的“谢谢”。原来,守护这抹红,并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站好自己的岗。</p><p class="ql-block"> 我把这面拾来的旗,视作一面镜子,照见初心,也照见前行的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