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85年与同学们在武汉相识,同窗共读。岁月不居,时光如梭,转眼间已经过去40年了。所谓“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同学们大多已届花甲之年,在几位热心同学的组织下,同学们同聚福州,畅快地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聚会。</p> <p class="ql-block">聚会次日,同学们一同来到福州鼓山的涌泉寺参观。</p><p class="ql-block">涌泉寺是中国多处寺庙的统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这所位于福州市鼓山的涌泉寺,它始建于唐代,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涌泉寺并非单一寺庙,而是分布于多个省份的寺庙名称,其中福州涌泉寺因其历史地位和建筑特色最为知名。 </p><p class="ql-block">寺院依山而建,形成“进山不见寺,进寺不见山”的独特格局。早期建筑以华严宗道场为主,后逐渐发展为禅宗重镇。宋代获宋真宗赐额“涌泉禅院”,清代成为福建省唯一官方受戒道场,并衍生出“涌泉寺三宝”(千佛陶塔、高僧血经、雕版)与“三铁”(千年铁树、铁丝木供桌、千僧铁锅)等文化符号。</p> <p class="ql-block">佛陶塔是涌泉寺的标志性文物,位于天王殿前,由东西两座陶塔组成:东侧为“庄严劫千佛陶塔”,西侧为“贤劫千佛陶塔”。每座塔高约7米,八角九层,塔身塑有1078尊佛像,雕刻工艺精湛,历经千年仍保存完好。陶塔采用陶土烧制,具有防火特性,是宋代佛教艺术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因此泉得名“涌泉”</p> <p class="ql-block">涌泉寺匾额由乾隆御题</p> <p class="ql-block">千僧铁锅</p> <p class="ql-block">血经是涌泉寺最珍贵的文物之一,由前代高僧刺破舌尖或手指,混合朱砂以鲜血书写而成。一部血经需耗费4-5年时间完成,现存于藏经殿的密闭厢房内,仅由德行极高的藏主和尚保管,极少公开展示。血经的肃穆性和制作过程的艰辛性,体现了佛教徒的虔诚与牺牲精神。</p><p class="ql-block">涌泉寺的雕版指保存的古代佛经雕版,数量超过一万片,涵盖《明朝南藏》《清朝梵本》等珍贵典籍。这些雕版见证了涌泉寺作为“中国第一法窟”的历史地位,其刻书技术曾闻名天下,后经普法大和尚恢复。雕版内容多为佛教经典,是研究古代印刷术和佛教文化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涌泉寺供奉的核心舍利是释迦牟尼佛牙舍利,现存于藏经楼的“释迦如来灵牙舍利宝塔”中。该舍利为淡金色,长约四厘米,据传为唐懿宗年间由天竺高僧携来,属佛教圣物。</p><p class="ql-block">佛牙舍利现存放于六角形纯白透明水晶瓶内,瓶高约12厘米、宽6厘米。</p><p class="ql-block">原共含78粒舍利子(与佛牙同存),但经1972年开启后散失,现仅存3粒舍利子与佛牙。</p> <p class="ql-block">共同游览涌泉寺,是同学们此次聚会的第一项活动内容。也算向佛祖祈愿一份祝福:让美好的情谊像甘洌的清泉永沁同学们心脾,愿同学们都能福寿绵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