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投射性认同存在“反向运作”:突破单向“投射-诱发”认知,形成“投射-诱发-内摄-修正”闭环。如某来访者将“脆弱感”投射给伴侣诱发退缩,又内摄该反应强化“无法被爱”认知,二者循环重塑内在客体关系,且过程多为潜意识,需咨询师捕捉以助来访者打破困境。</p><p class="ql-block"> 内摄性认同具“选择性过滤”特征:个体依现有内在客体关系与防御需求筛选客体信息。如冲突家庭青少年仅内摄咨询师“冷静”特质,以防御焦虑、巩固“克制避冲突”的关系模式,这种选择可适应性缓解情绪,也可能因长期单一化内摄限制人际灵活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临床中需警惕“认同共振”:来访者投射诱发咨询师特定反应,若咨询师未觉察并内摄,易陷入来访者人际困境。如边缘性人格障碍来访者投射“被抛弃感”,诱发咨询师烦躁,此时咨询师需通过反移情觉察,以“非认同性回应”打破循环,引导来访者整合分裂的自体部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