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教堂两个圣贤两个遗产 ‍虔诚攀缘“上帝的曲线”千年

八音八荒

<p class="ql-block">拜占庭是以前的伊斯坦布尔;现在的伊斯坦布尔是以前的拜占庭。</p><p class="ql-block">他们过往的曾经,说来话长的在8500年前。</p><p class="ql-block">一个地方两个名字,个个都是神一样的存在。</p><p class="ql-block">拜占庭=拜占庭帝国=东罗马;</p><p class="ql-block">它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希腊人找了一个连接欧亚大陆、陆地与海洋接壤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拜占庭存在了1000多年,拜占庭帝国时期希腊是他们家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一个千年过去了,又一个千年过去了,人们眼中对拜占庭的记忆,就是那个穹顶,那个马赛克,巅峰之作就是“圣索菲亚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八年前我和杨大姐一起去了地中海,扬大姐老给我提的是西班牙,我顺着“情理之中的提醒”想起了巴塞罗那,想起了圣家族大教堂,想起高迪,想起“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的观点。这为我理解宗教建筑的精神内核是一把绝佳的钥匙。我感觉<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并非一个绝对的数学或美学定律,而是一个充满哲学和神学意味的隐喻。</span></p><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大教堂和圣家族大教堂相距1000多年,相隔2000多公里;但“二圣”都是神一样的存在,圣索菲亚大教堂展示的就是属于上帝的曲线,从其问世之日,千年无人匹敌;圣家族大教堂集宗教建筑之大成,未完工就已经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所以近距离接触“二圣”的人,无不仰慕、感叹,一言以蔽之,玩儿的就是“曲线”。</p> <p class="ql-block">在土耳其看建筑中的直线曲线,比在巴塞罗那更直观。在伊斯坦布尔随处仰望都有穹顶的圆,它是伊斯坦布尔城市灵魂的核心,也许是穹顶形式起源于拜占庭,辅之以宗教,共同塑造了伊斯坦布尔的天际线。</p><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大教堂和圣家族大教堂,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巅峰,圣家族大教堂没有盖完,就被评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与高迪紧密连接的是那个没有完工的教堂和“曲线属于上帝”的观点。</p><p class="ql-block">而“曲线属于上帝”的无人匹敌的是圣索菲亚大教堂,比圣家族大教堂早了1000多年。</p> <p class="ql-block">“直线属于人类”:直线、直角、平面是人为的、理性的、抽象的。代表了人类的理性、秩序、控制和对自然的改造。</p><p class="ql-block">“曲线属于上帝”:曲线、曲面普遍存在于上帝所创造的自然界中,曲线代表了自然、生命、生长、流动与无限。</p><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p><p class="ql-block">从建筑的角度看神圣的几何与光的曲线</p><p class="ql-block">其平面是清晰的希腊十字和矩形,巨大的墩柱和墙体构成了主要的直线结构,这是人类帝国工程能力的体现,是稳定与秩序的基石。</p><p class="ql-block">从宗教的角度再看巅峰的“上帝”曲线:建筑的灵魂在于其巨大的中央穹顶。这个看似漂浮在空中的穹顶,是曲线最极致的表达。它并非一个简单的半球,而是由一圈拱窗和四个巨大的帆拱过渡到方形底座上。这种曲线结构,将沉重的石质屋顶转化为轻灵的天穹意象。穹顶底部的一圈窗户,让光线涌入,使整个穹顶仿佛失去了重量,悬浮于金光之中。</p> <p class="ql-block">作为东正教世界的中心,其设计旨在营造“人间天堂”。巨大的曲线穹顶象征了上帝的苍穹、宇宙的秩序。光线从曲线形成的窗户中渗透下来,不是直接的照明,而是经过穹顶和内壁马赛克的漫反射,形成一种非物质化的、神秘的光辉。这种光不是人类世界的日光,而是“神圣之光”,是上帝临在的象征。在这里,曲线(穹顶)是神圣空间的创造者,是连接天堂与人间的媒介。</p> <p class="ql-block">巴塞罗那的圣家族大教堂:</p><p class="ql-block">在圣家族大教堂,牛人高迪几乎完全摒弃了直线。教堂内部的柱子如同参天大树,曲线结构符合力学原理,是高效的自然力学形态;外部那些如被海浪冲刷过的塔楼、雕塑以及双曲抛物线的屋顶,无一不是曲线的盛宴。</p><p class="ql-block">高迪认为,用自然的曲线来建造献给上帝的建筑,是最虔诚的方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许宗教建筑从拜占庭开始,广泛使用曲线表达。因为曲线能引导视线向上、向内流动,营造出崇高、神秘、无限和超越的氛围,非常适合用于表达神明、天堂、宇宙等不可言喻的神圣概念。</p><p class="ql-block">使用曲线,就是在模仿和呼应上帝的创造,将神圣的秩序引入人间,使建筑本身成为神性世界的反映。</p><p class="ql-block">无论是圣索菲亚大教堂向上汇聚的穹顶,还是圣家族大教堂如森林般向上生长的立柱,曲线在视觉和心理上都形成了一种升腾感。它引导人的目光和精神朝向天空的上帝所在,完成一次精神的朝圣。</p><p class="ql-block">相比于直线的静止和稳定,曲线充满了动势和生命力。它可以表现生长、流动、演化,这与宗教中关于灵魂、恩典、神迹等充满活力的概念相契合。曲线让石头建筑“活”了起来,仿佛有了呼吸和灵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的曲线是宏大的、几何的、宇宙性的,它用庄严的穹顶定义了神圣的空间,让光在其中舞动,宣告上帝的临在。</p><p class="ql-block">圣家族的曲线是有机的、生长的、生命性的,它将整个建筑化为一片祈祷的森林,用自然的语言诉说创造的奇迹。</p><p class="ql-block">它们共同证明,在宗教建筑中,曲线远不止是一种美学选择,它是一种神学语言,一种精神工具,是打破物质的桎梏,用石头、光线描绘的那个属于上帝的神圣空间。</p> <p class="ql-block">“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属于过目不忘的经典。说出人心中有口中无的话就是经典。</p><p class="ql-block">拜占庭的穹顶独霸江湖1000年,高迪一言压千年。</p><p class="ql-block">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的边界就是你世界的边界。其实,还有一层逻辑是认知的清晰程度,决定你是不知不觉、后知后觉还是先知先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