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安碑林我是第二次来。</p><p class="ql-block">对于一个学中文出身,在大学中文系当过老师、从事过一辈子文字工作的人来说,这里来多少次都不会嫌多。因为,西安碑林不仅仅是一座博物馆,它更是一座露天的石刻图书馆,一部凝固的中华文明史。这里收藏的坚硬石头,承载了最精深的思想和最优雅的笔墨。我觉得在这里,可以以穿越时光隧道,与先贤对话。</p> <p class="ql-block">西安碑林是在古碑林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扩建而成的专题博物馆。它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距今已有超过900年的历史,其目的是为了保存珍贵的唐代开成石经等碑石。如今,这里收藏着从汉代到近代的各类碑石、墓志、石刻艺术品4000余件,陈列展出的有1000余件,数量居中国之最。</p> <p class="ql-block">碑林的珍宝之一是《开成石经》,又称《唐石经》,它刻于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等儒家十二部经典著作,共刻114石,228面,65万余字。</p><p class="ql-block">在印刷术不普及的古代,皇帝下令将儒家经典刻石立于国子监,作为天下学子的标准范本,这是文化传承的“国家工程”。</p> <p class="ql-block">这里收藏的唐宋书法艺术的巅峰的核心藏品有,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颜勤礼碑》; 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欧阳询的《皇甫诞碑》、以及褚遂良、欧阳通、张旭、怀素等大家的碑刻。</p> <p class="ql-block">《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镇馆之宝之一。该碑刻于公元781年,碑文记载了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当时称“景教”)在唐代传入中国的历史,以及其教义、仪式,并刻有古叙利亚文。此碑是研究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绝世珍品。《中尼合文之陀罗尼经幢》:反映了中尼(尼泊尔)佛教文化交流。《唐广智三藏碑》:记载了印度僧人在长安的译经活动。</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祝允明等宋元明清书法大家的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