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透过拱形穹顶洒进候车室,斑驳的光影落在浅色墙面上,映出几分旧日的庄严。吊灯静垂,电子屏滚动着列车信息,乘客们三三两两地坐着,低声交谈,或低头翻看手机。我坐在靠窗的木椅上,听着广播里俄语报站的声音,恍惚间像是走进了一本泛黄的旧书——这里不是莫斯科,也不是圣彼得堡,而是海参崴,一座藏在远东边陲的俄罗斯明珠。</p> <p class="ql-block">站台外,欧式建筑静静伫立,拱窗与雕花栏杆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铁轨延伸向远方,电线在头顶交错,像一张细密的网,连接着城市与旷野。几个行人沿着站台缓步前行,脚步声轻得几乎听不见。我站在月台上,望着远处山峦的轮廓,忽然觉得,这座城市的节奏,就像一列慢行的火车,不疾不徐,却从不曾停下。</p> <p class="ql-block">列车还未进站,站台已有了几分忙碌的气息。黄色安全线内,人们安静等候,远处的轨道上,一列火车正缓缓驶来。现代化的信号塔与老式站房并肩而立,仿佛时间在这里被拉长。海参崴的火车站,不只是交通的枢纽,更像是一个时代的交汇点——苏联的印记尚未褪去,新世界的脉搏已在跳动。</p> <p class="ql-block">站台尽头,一块铭牌静静立着,上面刻着“9288”——那是从莫斯科到海参崴的铁路里程,横跨八千多公里,穿越十一时区。柱子顶端的双头鹰徽章在阳光下闪着微光,仿佛在诉说一段漫长的旅程。我伸手轻触那冰冷的金属,仿佛摸到了历史的脉搏。这不仅是一段距离,更是一条通往记忆的路。</p> <p class="ql-block">一辆老式蒸汽火车停靠在站台,黑色车身,红色五角星,车头上的“СССР”字样依旧清晰。它像一位退役的老兵,沉默地守在这里,不再鸣笛,却仍让人肃然起敬。阳光洒在车窗上,映出斑驳的锈迹,也映出那个铁与火的时代。我站在它面前,仿佛听见了汽笛声穿越时空,回荡在乌拉尔山与太平洋之间。</p> <p class="ql-block">车头中央的圆形徽章上,“СССР”三个字母被镰刀与锤子环绕,红底白字,庄重而朴素。车窗下方的红色装饰条像一道未干的血痕,提醒着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我蹲下身,拍下这细节,不是为了怀旧,而是想记住——有些东西,即使被时间锈蚀,依然有它的重量。</p> <p class="ql-block">一节车厢的车窗下,镰刀锤子的标志静静悬挂,上方是深红的遮阳板,下方用俄文写着列车的名字。那字体粗犷有力,像是用铁笔刻上去的。我忽然想起,这趟列车曾载着士兵、流放者、移民和梦想家,一路向东,直到这片被太平洋拥抱的土地。如今,它成了博物馆的一部分,但它的名字,仍被人们低声提起。</p> <p class="ql-block">站在站台尽头回望,铁轨如丝带般蜿蜒,伸向城市的天际线。高楼在远处林立,湛蓝的天空下,电线杆与信号塔交织成网。几个行人匆匆走过,身影被阳光拉得很长。海参崴的火车站,像一座桥,一头连着过去,一头通向未来。而我,正站在这座桥的中央。</p> <p class="ql-block">多条铁轨并行延伸,遮阳棚下人来人往。远处的建筑工地塔吊林立,新楼正在拔地而起。海参崴从未停止生长,即便它背靠群山,面朝大海。我坐在站台长椅上,看着一辆列车缓缓进站,车门打开,乘客鱼贯而出——有人抵达,有人出发,而这座城市,始终在等待下一批故事的书写者。</p> <p class="ql-block">从站台望出去,教堂的金色圆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像一枚镶嵌在城市额头的勋章。它与火车站遥遥相望,一个属于信仰,一个属于旅程。铁轨通往四面八方,而那圆顶,始终指向天空。我忽然明白,为什么海参崴能成为远东的明珠——它既有钢铁的骨架,也有灵魂的光辉。</p> <p class="ql-block">港口边,一艘洁白的帆船静静停泊,桅杆高耸,像一支指向天空的笔。背景是现代城市的高楼群,玻璃幕墙反射着阳光,与帆船的木质船体形成奇妙的对比。海风拂面,带着咸涩的气息。这里曾是帝国的边哨,如今是开放的门户。帆船不再远航,但它依然在诉说——关于远方,关于自由,关于一座城市如何在海风中站稳脚跟。</p> <p class="ql-block">码头上,白色货袋整齐堆叠,黄色起重机缓缓移动,货船深色的船体停靠在岸边。海面平静,与蓝天相接,仿佛一切都在有序运转。我站在观景台上,看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忽然觉得,这座城市的活力,不只来自风景,更来自这些无声的日常——每一次吊装,每一趟航行,都是海参崴心跳的节奏。</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时,我走到港口高处。一艘黑白相间的帆船停泊在水边,金色圆顶的教堂倒映在波光中,远处高楼灯火初上。海风轻拂,城市渐渐亮起星星点点的光。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海参崴的美,不在于它有多宏大,而在于它能把历史、信仰、工业与海洋,如此自然地编织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港口边的教堂在暮色中更显庄严,金色圆顶依旧闪耀,周围停泊的船只像守护者般静默。停车场里车辆满布,码头上集装箱层层叠叠,施工的机械声隐约可闻。这里没有刻意的怀旧,也没有盲目的现代化——海参崴只是做自己:一座既记得来路,也不惧前路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走累了,我在一家咖啡店前停下。波浪形的外墙刷着暖黄色,招牌在夕阳下格外醒目。店里飘出咖啡的香气,工作人员在柜台后忙碌着。我推门进去,点了一杯热拿铁,坐在窗边。窗外,是渐渐亮起的城市;窗内,是一份恰到好处的温暖。这一刻,我不再是过客,而是这座城市某个瞬间的参与者。</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我走上横跨港口的斜拉桥。桥塔高耸,钢索如琴弦般延伸,在夜空中勾勒出冷峻而优美的线条。桥下,船只缓缓航行,城市的灯火倒映在水中,随波荡漾。远处,教堂的金顶依旧可见,像一颗不灭的星。我停下脚步,望着这幅光影交织的画面,忽然觉得——海参崴,不只是地图上的一个点,它是时间、海洋与人心共同写就的一首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