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醺之读《英伟达之道》

VanessaC

一口气几小时看书看杂志猛了,信息量很大,大到有点大脑过载,人有点懵有点飘,离开图书馆的前十来分钟,步履迟缓眼神呆滞。这有点像喝酒到微醺,唯一的不同可能是喝酒了会话痨,读书后想码字。<br><br>先写快速翻阅的《英伟达之道》的感受。2025/1出版,相对新鲜出炉,算是公司传记,但大半也是黄仁勋传记。<br><br>感觉黄仁勋像马斯克+郭台铭+马云之类的综合版,既散发出硅谷新贵的那种高科技和创新的耀眼光芒,又透着华人企业家的脚踏实地和无敌勤勉,还有天生商人的那种嗅觉判断、策略灵活、敢赌敢博。<br><br>先记一些印象深刻的关键词/关键点吧:<div><br> 长时间工作是追求卓越的必要前提<br> 以“光速”工作<br> 可能有人比我更聪明,但没人比我更努力<br> 向前看,不回顾过往<br> 白板文化<br> 生意哲学:粗糙的公平<br> “运送一整头牛”策略<br> 五大事项电邮法<br><br>也稍摘录书里的黄仁勋在领导力方面的一些言行、理念和特点。有些看起来是那么的熟悉。也有一些,和经典教科书倡导的、或我们平时理解的传统意义上的领导力做法,看似颇有迥异之处。<br><br><font color="#167efb"><b>【最终的老板是使命】</b><br><br></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黄仁勋告诉员工,他们最终的老板是使命本身。这个观念意味着所有的决策都是为了客户的利益,而不是为了提升高管的职业生涯。大家在这里是为了实现特定的使命,而不是为某个组织服务。<br><br><b>【直率和急躁】</b><br><br></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黄仁勋在所有场合都展现了他标志性的直率和急躁。他经常不分场合直接训斥某人长达15分钟。某次远程会上,他一边批评,一边让人把挨批的项目经理给特写镜头,怼脸直播,毫不留情面。<br><br><b>【严格待人】</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r></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他对下属说的话里,没有‘好样的’,也没有‘干得好’,没有这些。你觉得自己做得有多好并不重要。感到自豪是可以的,但最重要的是努力改进。黄仁勋说:“我不喜欢放弃别人,我宁愿磨炼他们,让他们变得伟大。”<br><br><b>【严苛对己】</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r></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黄仁勋对自己也一点儿都不宽容,他有自我批评的习惯,或者说自我批评的积极实践。某段时间,英伟达公司表现非常出色,刚刚打破季度纪录,在之后的季度评审会议上,黄仁勋站在大家面前,他的第一句话是:“我每天早上照镜子时都会说,‘你很糟糕。’”<br><br><b>【扁平架构、信息透明】</b></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r></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黄仁勋是深思熟虑后选择了一个更扁平化的架构。他要让每个人都能听到他对高管团队说的话,让每个人都保持同步。当有重要信息需要分享,或业务方向即将改变时,黄仁勋会同时告诉英伟达的每个人,并征求反馈意见。</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r></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事实证明,通过大量的直接汇报,而不是一对一的方式,公司变得扁平化,信息传递迅速,员工被赋予了权力。<br><br><b>【高管不用辅导;CEO-1人数众多;亲力亲为】</b><br><br></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第一层是高级人员,”黄仁勋说,“你几乎不需要对他们进行管理,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们是各自领域的专家。”黄仁勋不想在他们的职业指导上花费时间,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达到了职涯的巅峰。因此,至少在涉及开放性话题时,他很少与他的直接下属进行一对一的会议。相反,黄仁勋专注于为他们提供来自整个组织的信息,以及他自己的战略指导。这将确保业务的每个部分都能协调一致,使他以真正增加价值的方式管理更多的高管。</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r></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英伟达目前的结构与大多数美国公司的结构形成鲜明对比,多数公司的CEO一般只有少数几个直接下属。在2010年代,黄仁勋的“高层管理团队”中有40名高管,每个人都直接向他汇报。这一数字后来已超过60。</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r>黄仁勋坚决拒绝改变他的管理理念,甚至当有新董事会成员加入英伟达,并建议他聘请一位首席运营官以减轻他的行政负担时,他也拒绝了。<br><br></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黄仁勋创建了一家他可以直接管理的公司,英伟达与其他公司之间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br><br><b>【机长;通用人才池;打破领地意识】</b><br><br></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黄仁勋会在每个新项目开始时指定一个领导者,称为“机长”(PIC)。“机长”直接向黄仁勋汇报。<br><br></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作为承担这种责任的回报,“机长”可以享受黄仁勋般的权威,并在整个公司中获得优先资源和支持。<br><br></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所有英伟达的员工按职能集中分组—销售、工程、运营等—他们被视为一个通用的人才池。英伟达不会不断解雇和重新雇用员工,而会充分利用现有的员工,并将他们重新引导到新的任务中。<br><br></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在英伟达,经理们被灌输的理念是,不要有领地意识,也不要觉得他们“拥有”自己的员工,而是要习惯于员工在任务组之间的流动。<br></font><br></div><div>……<br><br>我想不必发什么感慨或点评。领导力没有标准答案,合适的就是好的。底层有自洽的逻辑、模式方法能走通、带领大家践行并取得了持续30来年的卓著成效、甚至把团队的意识和价值观都洗了打造了,形成了独特的组织优势……那就是高效的领导力。<br></div><div><br>后面要考虑或担忧的是:这样极致的领导力如何可持续?他的继任者如何承接?想来这是个值得跟踪关注的精彩案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