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 9 6 3 年 的 国 庆 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作 者:毕 亚 娃</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3年,我从小学毕业,9月份踏入凤城一中,成为初中一年一班的一名学生。入学后,我才发现,中学生活和小学生活迥然不同,简直是冰火两重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学时,我们每天上午四节课,下午两节课,三点半放学,每周还有两天下午不上课,是老师的业务学习和政治学习时间。所以,那时候课余时间很多,有充裕的时间尽情放飞自我,在河里、在大自然里、在大院里、在同学们的家里,兴奋地跑来跑去,真是轻松愉快,无忧无虑。</span></p> <p class="ql-block">在凤城一中,整整陪伴我们五年的班主任——敬爱的卢振江老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可是上了中学以后完全不一样了,课程多还在其次,最要命的是在校的时间实在太长了,每天早晨五点半上早自习,六点半放学回家吃饭,七点半上学,上午四节课,下午四节课,晚上七点至九点还有晚自习,每天在校时间超过十几个小时,完全没有自由玩耍的时间,真是觉得暗无天日、千篇一律、无穷无尽。早自习也好,晚自习也罢,刮风下雨、雷电冰雹,无论天气多么恶劣,路况多么不好,都风雨无阻必须到校。那时候的老师也相当负责任,我们的班主任卢振江老师,与我们朝夕相伴、如影随形。每天雷打不动的,不是在教室里“坐镇”,就是在窗外观察窥探,在他的管理及“威慑”下,班里所有的学生必须循规蹈矩,谁也不敢随便旷课缺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终于到了1963年的9月30号,那天上午放学铃打过之后,卢老师走进了教室,宣布了一个让我们无比意外的好消息:国庆节放假五天!卢老师话音一落,教室里顿时鼎沸起来,同学们有拍手的、有跺脚的、有拍桌子的、有大声喊叫欢呼的,总之大家都振奋极了。但是,接着卢老师又宣布了另一条消息:国庆节的五天假,不是单纯让你们在家玩的,而是为了支援国家建设和勤工俭学,同学们要上山采集树种,不限品种,自由组队,采完自己拿到供销社去卖。开学回来,每个人要交一块五毛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还是太天真了,只一味沉浸在放假五天的喜悦里,完全没有认识到赚这一块五角钱的艰难。放学以后,我们自发的成立了几个小组,我记得跟我一组的有杨玉华、张世举,还有谁我记不清了,大概有五、六个人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也请教了一些比较懂行的男同学,他们告诉我们:洋槐种子比较值钱,卖得贵,可以去采洋槐种子。于是第二天,我们就每人拿着一个小包兴冲冲的出发了,预定的地点是凤凰山脚下,那里有很多的洋槐树。可是到了那儿我们就傻眼了,对比十二三岁的小孩子,树高大得让我们叹为观止,根本爬不上去,够不着。另外,也没带绳子和其他的工具,可怎么采树种呢?我们只好捡起石头往树上扔,想把洋槐种荚打下来,但是打下来几个荚子,掉到地上全都炸裂了,种子都掉到草丛和泥土里,根本捡不出来,第一天算是无功而返,什么也没采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天,我们改变了策略,洋槐种虽然贵,但是我们采不着。换了个方向开始采棉槐种,虽然价钱低,但棉槐是灌木,我们能够着,所以采了棉槐种子,但也不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三天、第四天,我们又采过山花椒,还有一些杂树的种子,轰轰烈烈累得够呛,但收获甚微,我把这些树种拿到当时的翰墨合作社去卖,只卖了二毛多钱,与目标相去甚远,让我十分犯愁,这可怎么办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从小就很听老师的话,响应学校的号召,老师的要求对我来说就是最高指示。任务完不成怎么行呢?到了第五天,我们几乎已经绝望了,因为每个人都卖了二、三毛钱,这任务肯定是要完不成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正发愁的时候,我们路过一片地瓜地,突然脚底下拌出了一个地瓜。那时候,田里的地瓜已经被农民收回家了,地里面还有一些剩余,都是刨破了的、小得不成气候筋头巴脑的东西,于是我们眼前一亮!这不也是收获吗?我们立即决定再次调转方向,不采树种了,就在这里拦地瓜吧!于是赶紧蹲在地下,用手刨、用棍抠,也拦了不少破地瓜。看着这些破地瓜,忽然愁了起来,怎么卖?卖给谁呀?卖不出去还不是凑不够钱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傍晚回家的路上,我就打好了算盘,回家开始跟妈妈软磨硬泡,要把我拦的这些破地瓜卖给我妈。我跟妈妈说:这些地瓜你也不用多给钱,你就给一块三毛钱就行,我自己已经有了两毛钱,这样我就能把任务完成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开始的时候,妈妈当然不同意,这破地瓜卖一块三毛钱,到市场能买十多斤溜光水滑的好地瓜呢,买这些歪瓜裂枣的干什么?!但是架不住我的软磨硬泡、哭眼抹泪,甚至还承诺要给妈妈洗一个月的碗,耐不住我的纠缠,妈妈终于答应了我,给了我一块三毛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天开学了,我把我的劳动所得一块五毛钱交到了班级,我记得那次很多同学都没有完成任务。虽然我做了“强买强卖”的高价交易,但我当时完全没觉得有问题,毕竟这些地瓜也是我自己的劳动所得,我用自己的劳动跟妈妈换的钱,很公平呢!同时,我也深深的感到了母亲的伟大,家里那时候,家里也不是很富裕,一块三毛钱对一个家庭来说也不是一个小钱,够全家买一个星期的菜了,但妈妈为了鼓励我完成任务,为了支持我,还是给我拿了这笔钱,所以这件事情真的非常难忘,想起来笑中带泪,可当时只道是件寻常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件事发生在1963年的国庆节,纯真的年代、纯真的少年,这个国庆节使我终生难忘。</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