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能生活在蜜罐子里——旅途散记

王静存 静村流水

<p class="ql-block">孩子不能生活在蜜罐子里</p><p class="ql-block">——旅途散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节过后不久,我乘火车从唐山去深圳。一路景色很有诗意:在我们的北方地区,大地还在灰黄光秃中带着寒意,而随着列车南行,大地渐渐泛绿。到接近江南时,那一望无际的绿野已是像风景画一般美丽了。</p><p class="ql-block">我本来很有兴致地倚窗赏景,但是,邻座的两个小乘客的逗闹声却不断传进我的耳朵里。我扭头一看,逗闹的是一男一女、大约六七岁的小孩。他们各自站在自己的座位上,隔着椅背,斜对面说笑。原来他们在比吃——看谁吃过的好东西多。这样:</p><p class="ql-block">“我们哈尔滨的大列巴你吃过吗?”</p><p class="ql-block">“就那破玩意儿呀,那不是常吃的吗?吃的时候喝牛奶。......哎,我们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你吃过吗?”</p><p class="ql-block">“就那破玩意儿谁没吃过呀?我们家跟前的食品店里就总摆着。......哎,我们哈尔滨的红肠你吃过没有?”</p><p class="ql-block">“当然吃过!......我们天津的冰糖大麻花你吃过没有?”</p><p class="ql-block">“当然也吃过。不过,我吃的时候,那上面的冰糖可要剔掉。我妈说了,小孩吃糖多了爱坏牙。”</p><p class="ql-block">“那你吃过......?”</p><p class="ql-block">“那你吃过......?”</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再比下去,他们就很自然地把“我们哈尔滨的”和“我们天津的”去掉了,美味佳肴涉及到全国各地:沈阳老边饺子、沟帮子烧鸡、北京烤鸭、保定驴肉火烧......或者干脆去掉产地,直接说千层饼、蜂蜜麻糖,糖醋鱼......天呀,刚这么大小孩,就是这么了不起的美食家了!我仔细打量他们一下,他们都穿着暖暖和和又很时尚的儿童毛衫,两张小圆脸,都像红苹果似的。</p><p class="ql-block">唉,他们一比起这玩意儿来,分让谁听。要让我这老头听呢,感慨就多了。可能是我辈人从小就受苦、也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缘故,我听着听着,忽然想起解放军的一位女将军讲述的自身经历来: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她不过是红军队伍中一个不足10岁的红小鬼。在翻越大雪山时,因为饿得头昏眼花,她只能拽着马尾巴艰难地迈着步子。到了队伍宿营时,她一看见马拉粪了,就急不可耐地向马粪扑过去,伸着冻僵的小手,拨弄着马粪,从中寻找没消化掉的草籽或米粒吃。......</p><p class="ql-block">啊,就是在这样的艰难中,就是这样的战士们,汇成了势不可挡的革命洪流啊!</p><p class="ql-block">当然,也就是他们这样的人,才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将军!</p><p class="ql-block">要是再多想呢?要是再多想就是这样了:我们当今的孩子们的确应该过温暖幸福的生活,但是,过于在蜜罐子里享受,也真不是好事呀!</p>